专访 | 诺兰揭秘六大关键词 带你看懂《奥本海默》
蓝羽会客厅 | 独家专访《奥本海默》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1905电影网专稿 在诺兰上一部电影《信条》杀青时,罗伯特·帕丁森曾送给他一本《奥本海默演讲集》,一颗种子由此种下。
数年后,电影《奥本海默》正式登陆全球银幕,诺兰用他独树一帜的叙事风格展现了这位“原子弹之父”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延伸出关于科技与伦理的深刻讨论。有媒体评价称:这是诺兰迄今为止最野心勃勃的作品。
目前,随着影片在内地公映且票房过亿,《奥本海默》全球总票房已突破8亿美元,成为诺兰过去十年最卖座的电影作品。
与此同时,导演诺兰也时隔六年再度造访中国,并做客《蓝羽会客厅》揭秘影片的台前幕后。从原型到主演,从坚持实拍的原因到对技术革新的执着,诺兰与蓝羽畅所欲言。
最后,谈到重返中国的感受,他这样对主持人蓝羽说:“非常高兴能再次来到中国,我感受到了北京和上海的发展变化,这里的一切都日新月异。”
01 “第一人称”
成长于20世纪7、80年代的英国,诺兰对于奥本海默和“核威胁”并不陌生,甚至曾将“三位一体核试验”的相关桥段放入《信条》的剧本之中。也许正因为这层渊源,《信条》主演罗伯特·帕丁森在杀青时选择将一本《奥本海默演讲集》赠与诺兰。
从演讲集出发,诺兰一发不可收拾地阅读了大量有关奥本海默的资料,特别是凯·伯德 和马丁·J.舍温撰写的《奥本海默传》,让他坚定了将这位传奇人物搬上大银幕的想法。
“奥本海默的故事是我见过的最戏剧化的故事之一。拍摄这一题材的风险很高,因为他是一个彻底改变了世界的人。无论承认与否,我们都生活在他创造的世界里。而且大银幕上还没有过关于他的电影,这对于一位导演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诺兰说。
从700页的原著小说到电影剧本,诺兰一度找不到切入口,直到尝试用第一人称写作,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
在接受主持人蓝羽专访时,诺兰生动地形容写剧本的过程就像住在奥本海默的脑海里,而这种第一人称视角也一直贯穿在表演、摄影和剪辑之中,形成了这部传记片的鲜明风格。
02 “毁灭者”
“现在我变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在原子弹试验成功后,奥本海默曾引用《薄伽梵歌》中的语句表达内心的挣扎与不安。
“冒着毁灭世界的危险去拯救世界”这一悖论也成为电影《奥本海默》想要探讨的核心主题。这种矛盾与荒诞在那段民众得知核弹在日本引爆后的礼堂戏份中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环绕在奥本海默身边的不仅有人群的欢呼声和鼓掌声,也有哭泣和悲鸣,一如他分裂挣扎的内心世界。
在诺兰看来,这段戏在整部电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奥本海默人生的“转折点”,“他创造的东西给世界带来了可怕的后果,这种关系是非常微妙的。我希望通过他的视角,他的想象、他的情感让观众感受到这一点。”
03 “基里安·墨菲”
“我们是20年的工作搭档和老朋友了!”聊起主演基里安·墨菲,诺兰直言两人的交情非比寻常。
的确,从《蝙蝠侠》系列到《盗梦空间》《敦刻尔克》,这对搭档合作过5部电影,但基里安一直是配角,直到这部《奥本海默》才终于当上了大男主。
诺兰解释道:“他是这一代最好的演员之一。而且我一直相信他能演好主角,只是没有合适的角色给他。但是奥本海默就和他完美适配,演员能与角色匹配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我赶紧给他打电话,跟他说终于有了一个适合你的主角!”
毫无疑问,基里安的表演没有令诺兰失望。在开拍前,基里安观摩了大量有关奥本海默的录像、录音和照片,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与诺兰反复讨论人物和细节,“我们之间有很强的信任,在片场也不需要很多交流,因为他完全是准备好的状态。”
在讨论中,诺兰和基里安首先达成一致的就是不要“复刻”或“模仿”真实的奥本海默,“我们希望用戏剧的形式展现我们对奥本海默的理解,不是纪录片,也不是对现实的复刻。”
和很多观众一样,蓝羽在看片后对基里安的“眼神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似乎很少眨眼,是专门练习过吗?”
诺兰笑着回应道:“我没计算过他的眨眼次数是不是比平常人更少,但深邃的眼神是他成为这个角色不二人选的重要原因。因为现实中奥本海默那双蓝色的眼睛和专注的眼神也非常有名,跟基里安很像。”
“他的眼神有一种魅力,能让人产生共情,能把我们带入他的思想,感受他的情感,这也是我需要的。因为要让观众站在奥本海默的视角去经历他的人生故事。”
04 超强阵容
不仅有老搭档基里安·墨菲挑大梁,《奥本海默》的整个演员阵容也可谓星光璀璨。
从艾米莉·布朗特、马特·达蒙、小罗伯特·唐尼、弗洛伦丝·皮尤到客串出演的卡西·阿弗莱克、加里·奥德曼、拉米·马雷克,每个一闪而过的小配角都可能是奥斯卡影帝影后级别的人物。
诺兰对这一超豪华卡司也不吝赞美之词。他认为马特·达蒙是格罗夫斯将军的不二人选,诠释出了这一角色的多面性,“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人,但在奥本海默眼中看到的是温暖和人性。”
饰演原子能委员会委员施特劳斯的小罗伯特·唐尼更给诺兰带来了很多惊喜,他对蓝羽这样形容:“小罗伯特·是他那一代最杰出的电影明星之一,也是很优秀的演员,我对小罗伯特说:这次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可以让你从超级英雄、超级巨星的光环中解脱出来去诠释一个普通人,真正展现你的演技。他做到了。”
有幸与这样一班才华横溢的演员合作,也让诺兰的导演工作轻松了不少,“每次我来到现场,就会发现演员们都在研究角色,在排练搭戏,每个人都为这部戏做足了准备。”
05 实拍狂魔
“我和诺兰合作的每一部电影,从未使用过绿幕,所有都是真实的。”谈起老搭档对实拍的执着,基里安·墨菲曾发出由衷的感叹。
从《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爆炸的医院到《星际穿越》中的大片玉米地,诺兰在圈内一直以“实拍狂魔”著称。此番在《奥本海默》中,他依旧拒绝绿幕,所有场景都力求真实。
其中难度系数最高的无疑要数如何模拟出三位一体核试验的场面。为了无限接近真实的视觉效果,诺兰和视效总监安德鲁·杰克逊花费了好几个月利用不同燃料进行实验,最终总结出了一套实拍的方法论。
“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的电脑特效水平足以模拟出核弹爆炸的效果,但特效终究是动画,无法带来这种身临其境的震慑和威胁感。”
不仅核爆场景坚持实拍,诺兰还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重新搭建了一座洛斯阿拉莫斯小镇,还原20世纪40年代的西部风貌。
他如是解读:“当年‘曼哈顿计划’的工作人员也亲手建造了他们的洛斯阿拉莫斯,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更接近他们的世界。”
06 技术达人
与对于“实拍”的执着相仿,诺兰对胶片同样有着深厚的情感。在《奥本海默》中,他也第六次选择用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
在他看来,IMAX胶片摄影机不仅能够带来“天花板级”的画质,更可以透过大量面部特写,带观众沉浸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呈现《奥本海默》中的黑白画面,诺兰与摄影团队可以说从无到有地“发明”了IMAX黑白胶片,“之前从来没有人尝试过,所以我们需要亲自去制造商那里,请他们为我们研制出IMAX黑白胶片。”
“从来都不只是想拍一部普通的电影,而是想留下一部独一无二的杰作。”
这种不断挑战技术极限的勇气和决心一直贯穿在诺兰26年的导演生涯之中。就像他自己总结的那样:“每部电影都希望能用到世界上最前沿的技术,我永远乐于做全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