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独家策划 | 3年10亿,谁会是下一部《人生大事》

阿耀 2023.06.04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春末夏初,是雨露滋养土壤的时节。电影行业亦是如此。

不少电影周陆续发布相关计划,或是开始新一季项目的招募;或是官宣新一届的储备项目。上影节全新的创投项目官宣,在未来半个月里,导演乌尔善将同其他影人,挑选出未来最具潜力的项目。

在近日的海浪电影周上,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了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并宣布将在今年发起为期三年的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投资规模共10亿,计划推出30-50部青年电影人的作品,平均投资金额为2千万。从开发、剧本、制作到宣传发行,将提供一站式全产业链的服务,重点扶植有商业价值和类型叙事的电影。

青年电影人计划常有,创投项目也常在,每次几乎都用全新的话术去包装相似的目的,为电影市场输入全新血液。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海浪电影周理事会主席、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若清此次强调的是,重点扶持有商业价值和类型叙事的电影。

无独有偶,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中的H!Action创投会,也是打出“‘商业性’、‘类型元素’为核心的创投品牌标签,为商业类型电影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更优渥的良机”的话术。2023青年电影周(浙江)的“之江新导演计划”创投同样在设立之初,就明确要做类型创投。

可见,似乎越来越多影展的创投在追求新人导演的能力时,也越来越看重这些电影未来在市场上的发展。或许背后也是一种信号,值得考究。

01.

类型电影难做,商业类型电影难做,它对导演有极强的要求,同时对于资金,以及市场有更深度的了解和探索。

这对于很多导演而言,都是一生的功课。尤其不少青年导演,在创作上,更重视自我的作者表达,忽略了市场这一环节,在处女作,或者长时间的创作中,都偏向商业性较弱的艺术电影,也就是大家通常嘴里所说的“文艺片”。

但事实上,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似乎一直没有较强的划分,只通常大家似乎区别于“类型”本身,譬如市场中主流类型的悬疑、青春、动作、科幻、喜剧等。

譬如这次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宣布的第一批入选片单:《寻牛》《白菜玫瑰》《无人伴奏》《疯回路转》《一部很没有必要的电影》《地下火》《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我的野生朋友》《有朋自远方来》《六度嫌疑》。

这些电影囊括悬疑、犯罪、喜剧、家庭、冒险、青春、音乐、儿童等多种电影类型。

最受关注的是,《一部很没有必要的电影》,是网络电影《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导演汪英伦的续作,据了解,该片仍会是一部荒诞风格的伪纪录电影。

这不免让人想到了年初引起超高关注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同样是伪记录电影,同样此前因为网络作品《法制未来时》获得业内和影迷的关注。而《宇宙探索编辑部》早在2019中国科幻大会科幻影视创投会上,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

虽然《宇宙探索编辑部》看似是一部体量较小的电影,但本身不管从市场的回报率来看,以及导演在创作上对商业节奏的把控,都可谓是模糊了大众过往对“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认知。

从“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中脱颖而出,并执导了电影《受益人》《捕鱼行动》的导演申奥,虽然后一部目前仍未上映,但如今已经转型,为此次“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片单中《我的野生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两部作品担保监制。

值得一提的是,从票房角度来看,国内迄今扶持青年电影人最成功的,莫过于宁浩坏猴子影业推出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且不谈文牧野《我不是药神》,单就申奥《受益人》的票房,就已经远超很多计划项目的票房。

或许有了这些经验,也能让申奥更有心得面对新人导演在市场上,如何用作品更好地和观众对话。

除了片单之外,“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允诺的首期总投资规模高达10亿元人民币,其中5亿元是中影自己出资,另外5亿将在选定电影项目后,联合具有资源优势的业内公司共同投资。

这笔费用相较于过往很多创投而言,已然是额度不小,几乎涵盖主流中小成本商业片的全额预算。而目的也非常明确,该计划既为创作者服务,也为投资者服务。

傅若清直言,招募和扶持的是有商业表达、类型叙事的创作者,不会对作者电影、太文艺的电影有侧重,希望为商业院线提供好片,希望创作者对市场有敬畏心。

02.

“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这种强商业类型的影片扶持来看,不免让人想到同样强“商业性”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中的H!Action创投会。

H!Action创投会至今,诞生了不少优秀的项目。但其中真正和观众见面的,目前仅有第一届中的项目——鹏飞导演的电影《又见奈良》,以及正在热映的《温柔壳》

虽然两部电影的题材类型中,或是喜剧,或是爱情的类型元素,但最终成片来看,很难和商业类型电影挂钩。前者票房不过500多万,后者也才破了1200万元。

这个困境并非只有H!Action创投会遇到过的,在上个月结束的“之江新导演计划”中,亦是如此。

投递的项目中,除了具有商业开发潜能的项目之后,仍有大量倾向于作者表达的作品,尤其是在其WIP(制作中项目)单元方面格外明确。据了解,在WIP单元中,无论是投递作品还是入围终审的作品大部分都还是文艺电影。

这本身对于创投评委也有较高的要求,以及项目后期孵化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可能性。

《人生大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项目原名《上天堂》入围了平遥国际影展的创投活动,扎实的故事,但从本质来看,商业属性并没有那么强,但影片在后期在导演韩延,以及演员朱一龙的加持上,为其在市场上,有了较高的关注,最终实现超17.12亿的票房成绩。

或许对于很多商业电影创投或者青年导演计划来说,他们都渴望推出属于自己的市场反馈类《人生大事》的作品。

一位电影制片人坦言,这种计划对于青年导演需要更高的要求,对于创投本身也不不止是资金的问题,也需要有更专业的制片团队对其有更高的约束,“我手上经过很多的项目,有的东西非常不错,可能拍出来能有机会走影展,但到市场上,票房就令人担忧。”

他特别指出,商业类型电影的培养,不仅是对于导演本身有利,对于整个电影市场同样如此。当有更多作品真正进入电影产业和电影工业之后,才能真正形成创“作者-观众”成熟的双向互动。

只是回看市场上大大小小数十个青年电影人扶持项目,在整个产业走向更成熟的过程,这些项目也需要更为分众化,真正面向市场,形成健康的电影生态。

一直以来,观众偏爱看带有中国情感的商业类型电影,但怎么让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就更需要这些的创投和扶持计划。如今,摘树的人越来越多,也静待最后果实的成品。

文/阿耀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