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坚信外星人存在的“民科”,为何在北影节爆火
带你打开《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新大门
1905电影网专稿 相信各位在北京的影迷朋友,微信里加了一些本地影迷群的,去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开票期间能见到这样的盛况:每个群都有人在“求出《宇宙探索编辑部》”。这部看上去成本不高、气质比较小众的电影,在北影节大受欢迎,票一抢而空。现在影片定档4月1日,众多遗憾未抢到票的影迷朋友,现在可以走进影院观看。
《宇宙探索编辑部》由孔大山导演,杨皓宇、艾丽娅主演,讲述了科幻杂志《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主编唐志军几十年如一日的痴迷于寻找地外文明,终于有一天,他接收到了一个疑似来自宇宙深处的异常信号,于是和同伴踏上寻找外星人的旅途。
这部在类型上糅杂了科幻片、喜剧片、伪纪录片的影片,在上映前已经有着不俗的口碑,有看过的网友评价,继《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科幻又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宇宙探索编辑部》为何吸引了如此多观众?
“欢迎来到这里,走进科学的世界,体验科学的魅力。”相信许多观众都对CCTV10曾经推出的节目《走近科学》的开场白有印象,让大家记住这个节目的,是里面一个个离奇的案件——“民房为何出现鬼火?“老屋的怪影是什么?”“人们看到的那个UFO,到底是什么?”在真相揭晓之前,节目的叙述方式勾起我们对未知的好奇心,把我们带进一个又一个神秘又悬疑的故事当中。
《宇宙探索编辑部》同样用一种偏纪实的方式,让我们产生好奇。在现在公布的预告片看出,他们似乎在玩一种很新的东西。预告中,伴随着复古配乐,电视机、太空人等各种物品,通通被吸入一口巨型的大锅当中,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影评人严蓬提到:“它这个预告片就告诉我们,就是这个片子肯定不是一本正经的,或者说这个片子恰恰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提起科幻片,更多观众想到的还是类似于《流浪地球》这样充满未来科技感和高概念设定的,或是《沙丘》这样具有架空太空背景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在第一眼上,很难让观众联想到科幻。但这部没出现多少科幻元素的影片却有着科幻最核心的一个要素——好奇心。不仅是片中的角色充满好奇心,影片也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片中的主编唐志军,在说一些奇奇怪怪的理论,并一直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他的行为就像是我国八九十年代的“民科”,即民间科学家。这些人通常没有学术背景,很多可能只有小学学历,但会提出一些比较另类的理论,然后为这些理论去做研究。大部分“民科”所研究的东西,在有相关科学知识的人看来都是非常荒唐的。
《宇宙探索编辑部》中也出现各色各样的“民科”——把锅戴在头上接收宇宙信息的人、把重要的话说三遍的“陨石猎人”……这些角色的荒唐行为是影片的笑点来源。我国在八九十年代诞生了许多“民科”,他们中不少的行为,也确实和影片中那么荒诞。在那时候,经济发展速度飞快,但信息获取方式还十分匮乏,能得到系统高等教育的人也比较少。人们已经开始好奇一些深邃的东西,于是试图用自己的知识水平,去理解那些复杂的事物,成为了“民科”。
“民科”之中有一些是骗子,希望通过这种引人注目的方式走红获利。但也有一部对自己的理论深信不疑,并且要去证实它。《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唐志军正是后者,他花费人生中大部分时间要去寻找地外文明,既愚蠢又浪漫。他像是一个科幻堂吉诃德,一方面是个异想天开的愚人,另一方面又是个信念坚定的理想主义者。这种品质让许多人感到着迷。
影片的英文名是“Journey to the West”,正是《西游记》的英文译名。影片中的几个同行去探寻外星人的人,也和《西游记》里师徒四人有对应关系。其中“唐僧”唐志军无畏“九九八十一难”,只为修得真经。但《宇宙探索编辑部》里“真经”是否存在,还是个未知数。因此唐志军的这趟旅程,又有几分未知。
在当今的电影市场,有着许多丰盛的“大菜”,有着大投资、高技术,让人看起来就食欲满满。也有像《宇宙探索编辑部》这样精致又别具风味的“小菜”,它们可能只是出现在巷口街边的美食,但别具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