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定档4.20 记录中国最边远村庄变迁史
纪录电影《落地生根》发布定档预告 4月20日和观众见面
1905电影网讯 3月28日,纪录电影《落地生根》宣布定档,将于4月20日全国院线上映。影片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沙瓦村村民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这个古老的村庄在扶贫大背景下经过4年、1000多个日夜“一步跨越千年”的命运变迁史,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减贫影像志。
影片同时发布定档预告。预告片聚焦沙瓦村“一条影响世代的路”:当地村民行走在艰险的山路上,没有一条进出山的公路,使他们的日常生活颇受限制,也造成了这个边远村庄贫穷的根源。终于,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村民们祖祖辈辈等待的路得以开工,沙瓦村崭新的生活从此揭幕,“一步千年,见证奇迹。”
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国际论坛特别展映 献给为中国减贫作出贡献的人们
3月17日,《落地生根》在“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举行特别展映。论坛围绕“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共享全球发展新机遇”主题,来自20个国家和联合国等4个国际组织的190多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
云南怒江曾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落地生根》聚焦云南怒江的沙瓦村,用真实的镜头语言记录了怒族群众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最终战胜贫困,实现一步跨千年壮举的奋斗历程,是一部中国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实践的珍贵影像档案。这次《落地生根》在论坛上的特别展映,以云南怒江沙瓦村为切面,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脱贫故事。放映过程中,到场的20多位各国外宾都看得极为专注。其中,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先生在映后迫不及待地找到导演,提出希望能看到影片的更多内容。
“这部电影我就想表达在中国这个时代,在中国最贫困地区,中国政府所下的决心和力度,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政府改变贫穷的方法,和人民渴望改变命运的状态。其实这部影片是一个鲜活的、真实的、现实类的档案。所以这部影片最后说:谨以此片献给为中国减贫所作出贡献的人们。”在展映后接受采访时,影片导演柴红芳如此阐述拍摄初衷。
云南直过民族“一步千年” 纪录电影用影像见证奇迹
沙瓦村坐落在怒江大峡谷碧罗雪山深处,位于中国最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这里交通极为不便,村里能通行的只有一条小山路,肩背人扛是唯一的交通方式。村民家里的冰箱坏了,维修工却以“走你们沙瓦的山路,我害怕”为由拒绝上山,村民只能步行4个多小时,将冰箱背下山去修;村里有人病倒,全村汇集男丁,轮流抬担架,一步步把病人抬下山治病……
这些日常生活片段,都被纪录电影《落地生根》如实记录下来,并引出影片的核心线索——“想要一条路”,这是以邓阿言为代表的当地村民的共同心声。
居住在世代与世隔绝的沙瓦村的怒族人,属于罕见的“直过民族”。“直过民族”特指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
直过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位于山高谷深、偏远幽僻之地,包括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等9个民族,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景”。他们甚至还保留着原始社会砍柴易物、打猎为生的生活习性。曾经,他们生活在最贫困的地区,是最弱势的群体、最特殊的族群。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2019-2020年,直过民族逐渐摆脱“千年贫困”,实现了整族脱贫——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落地生根》所拍摄的这片土地,在短短两三年内经历了堪称“一步跨千年”的奇迹。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这部影片体现了真实的力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工程,靠编剧、靠戏剧性的展现很难把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呈现出来。这部纪录片给我们呈现了非常丰富的过程和细节,提供了真实的个案,建立了脱贫攻坚的影像档案。”
中国电影剪辑协会会长,同时也是本片剪辑的周新霞表示,这是她首次为纪录电影剪辑,接受这个任务是因为被导演的精神打动。“在约700个小时的海量拍摄素材中,她一个镜头一个镜头仔细筛选,从普通百姓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变化来展现扶贫的成效,故事里有泪水、有艰辛,也有期盼、有欢笑,更有希望。”
央视女导演扎根最边远村庄4年 小人物故事反映中国社会深刻变革
《落地生根》的创作缘起于2017年,央视导演柴红芳集结了北京、云南两地9人组成的拍摄团队,打算拍摄一部反映中国脱贫攻坚的纪录电影。柴红芳等主创在云南全省进行踩点,走访了云南上百个村庄,最终把拍摄地点选在了中国最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沙瓦村。
部队出身的柴红芳笑称:“一直觉得自己身体不错,第一次去沙瓦村竟然没有爬上去,坐在半路我特想哭,没想到中国居然还有如此难以抵达的村落。”第二次“挑战”沙瓦村,他们耗时6个小时,终于一步一步爬上沙瓦。
进村之前,柴红芳及整个主创团队就做好了长期驻扎的准备,“纪实电影没有剧本,要真实记录这个山村脱贫的整个过程,所以拍摄周期在我心中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拍摄团队住在当地一座废弃的小学,一间废弃的小学教室、三张旧书桌、几条旧板凳、几台电脑就组成了后期机房;宿舍紧靠村民的猪圈,每天清晨团队常常是被母猪的呼噜声和猪仔的吵闹声叫醒;夏天,房间的墙上和床铺上会爬满各种虫子。
环境相当艰苦,但拍摄团队一待就是四年。
沙瓦村长期与世隔绝,很少有外界的人到村子里来,起初,村里人见到拍摄团队就躲或很快跑开。这对于纪录片人来说是一个致命的障碍。为了让村民放下戒备,柴红芳学会了怒族话,到各个村民家去串门,亲自给他们做饭、和他们一起唱歌,很快和他们打成了一片,终于挖掘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坡罗、李建华、驻村扶贫队员朱云、儿童代表腊八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小人物的故事。
导演柴红芳称,“这些小人物命运的变化,正是中国脱贫攻坚带给中国7亿农民的变化。人物和故事虽小,他代表的是一个群体的变化,反映的是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在沙瓦村生活和拍摄的1200多个日夜,影片全体主创克服了恶劣环境和创作困境,捧给观众一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诚意之作。
2020年,沙瓦村实现整村脱贫。《落地生根》拍摄的4年,正是中国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落地生根》用真实影像记录了这个变革的伟大时代。
影片曾获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推优(中国故事)作品、第十九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故事优秀纪录长片”奖,以及中国纪录片评优作品社会类一等奖、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现实类推荐作品等诸多奖项。
《落地生根》将于4月20日全国院线上映。同时,影片将在全国百所高校进行展映,也将在一带一路国家同步展映,实现“五洲同映”,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对外讲述真实的中国减贫故事,面对脱贫攻坚这一全球课题,向世界输出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