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专访 | 杀入柏林电影节!周冬雨黄渤新作凭什么?

九歌 2023.02.27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正式拉下帷幕,法国纪录电影《坚定不移》拿下最高奖项金熊奖,影片记录了一家照顾患有精神障碍的成年人的日托中心,里面病人和艺术人员的故事。

法国名导菲利普·加瑞尔斩获最佳导演,年仅8岁的女演员索菲娅·奥特罗则斩获了最佳主角奖,成为柏林国际电影节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后”。

张律执导的《白塔之光》和刘健导演的《艺术学院》,两部同样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虽然获得了海外不俗的口碑,但最终遗憾未能“擒熊”。

其中,刘健继《大世界》之后,时隔6年再次凭借动画电影《艺术学院》入围,此次影片邀请到董子健周冬雨仁科、Papi酱在内的演员担任配音,同时还有贾樟柯毕赣郑大圣等导演联合配音,为电影带来了较大的关注。

在电影结束柏林的世界首映之后,导演刘健接受了1905电影网的独家采访,解读解读电影背后的创作故事。

更好的制作团队,更高的创作要求

从《艺术学院》的质量上不难看出,自从《大世界》入围柏林电影节”镀金“之后,刘健的创作条件显然有所提高。

影片的体量有所增加,118分钟的时长、更多更复杂的银幕人物,意味着更高的制作预算。而本片配音卡司集结了周冬雨、黄渤、贾樟柯、毕赣、蔡康永等各个文化领域的名人,足见“柏林系导演”的吸引力。

影片的分镜、配色都更上一层楼,远不是成片中还有跳帧,背景音乐来不及做完就匆匆参与竞赛展映的《大世界》所能相比的了。

刘健也感慨,上一次的柏林之旅确实让他在获得投资、获得业内外帮助的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大世界》的创作全靠他自己一个人辛苦画了好多年,才勉强有一部电影。但是到了《艺术学院》时期,他有了自己的动画团队,更吸引了许多毕业于动画专业的高材生,人员多达几十个。

所以在本片立项之初,他觉得《艺术学院》可以在三年内完成。业内也经常传出留言,刘健导演的新作又要参与A类影展,但是年年都让大家等了个空。

刘健在采访中不无抱歉地表示,更好的创作条件也让他对于创作的要求提升了更多,原本计划三年的作品,最后依旧耗时六年,他十分感谢柏林电影节方面耐心的等待。同时,更大的团队、更复杂的项目计划,也给影片的制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其实团队有团队的困难,《大世界》我一个人画,一个人可以控制非常好的风格,包括场景和人物关系,都是一个人可以把控的。但是团队是需要有衔接的,首先得统一风格,每个人动画感觉不一样,都是不一样的,多一根线,这根线多出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刘健不惜奢侈地花了半年的时间,专门用于磨合团队成员和他自己的画作画风。

在剧作上,他和编剧搭档林山野要求精益求精。《艺术学院》的剧本前后一共改了16稿,不停地打磨每个角色的每一句对白,刘健要求“没有一句废话”,每一段话都要“有意思”,都要前后呼应。

他表示,《艺术学院》更线性的叙事,相较《大世界》在呈现上是有吃亏之处的,因此他更希望剧本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做到极致。不依赖反转等戏剧化的设计,纯粹依靠对白就能吸引住观众,让人物丰满而有质感,重现一个“有温度”的九十年代。“所以我们一直改啊改,改到配音前一天才停笔。”

复刻青春年代,对话当代青年

不难想象,画家出身的刘健讲述一个发生在九十年代艺术学院青年学生身上的故事,一定具有相当的自传色彩。

在采访中,刘健导演也没有否认这一点。张小军、兔子、瘦马这些生动活泼、具有极强个性的角色,都取材于他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影片中大量的篇幅,描述了艺术院校的学生们,在校园生活中对于艺术、对于创作的感悟。

刘健笑着表示,我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就是这样的,张口闭口就是各式大艺术家的名字,每天用不同的艺术理论进行头脑风暴。不过他也强调,在创作的时候确实必须要警醒自己,《艺术学院》终究不是自传,他更是要求自己一定要跳脱自传电影的窠臼。

一方面他认为自传电影存在很多问题,创作者很容易犯一些自恋的错误,将很多只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对观众来说毫无感觉的东西不加节制地搬上银幕。他认为,在《艺术学院》中,他所有强调的细节、复刻的情节,都是剧本所要求的、所必须的,并且具有极强的真实质感。

即便如此,但是当代观众走进电影院,看一群年轻人画两个小时的时间用辩论的形式,寻找金钱和艺术的平衡,探究艺术对于生活的必要性,依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即使是在柏林这样一块广告牌掉下来都能砸中十个艺术家的地方。

电影节的观众们热切地讨论《艺术学院》,讨论那个世界各地的人都怀念的九十年代,却恰恰是刘健导演所希望的反面。他和记者交流中强调,《艺术学院》“肯定不是一部怀旧的片子”。

他拍摄自己的成长经历,是因为给当代的大学生形成对照,激发想法。

身在高校教书,刘健平时和年轻人相处的机会很多。他一直在思考,现在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是不是也像他们当年一样,可以用艺术来解释、来消化、来应对?或许有其他的方式。大概《艺术学院》浓墨重彩地描述九十年代的文化盛景,正有“文艺复兴”之意,试图将艺术重新带回当代年轻人的对话中,甚至回到对话的核心位置。

当记者问到,刘健是否和年轻观众已经有过交流时,导演用自己团队中的年轻人举例:在创作过程中,代际差异和文化差异,确实让年轻的共同创作者们有过很多疑问。而刘健的应对方式便是讲述自己当年的故事,将年轻人们带回当年的语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会——正如《艺术学院》所做的事情一样。

刘健不无深情的表示,之所以选择1994这个具体的年份,是因为那是一个艺术爆发的年代,无论是电影、艺术还是音乐,都出了太多太多优秀的作品。拍摄这样一部影片,也是对当年那批艺术家的致敬。

最终,刘健的青年伙伴们表示了认可——是啊,当听到片尾曲崔健的《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时候,谁不是心潮澎湃,谁能抵抗?

明星加盟站台,没有试戏、一拍即合

正如前文提及,刘健导演在《艺术学院》中给观众们呈现了一个堪称梦幻级别的配音卡司。

刘健在采访中笑着说,确实没有为谁量身定做角色,都是根据角色去找声音。他在创作后半程才开始卡司配音演员,最开始便是和制片人杨城商量,两个人都赞同找不同行业的人来配音、展现艺术家们不同气质的想法。

一开始刘健给每个角色都列了好几个选项,然后在各种视频素材中反复听这些人的声音,寻找自己最中意的那个,确定了便去接洽合作事宜。没有人能拒绝被柏林电影节盖章过的刘健导演,大家都对加盟《艺术学院》非常感兴趣。不过刘健也开玩笑说,确实没敢让谁“试戏”,都是一拍即合。主要角色的配音演员,董子健、周冬雨等,都拿出演戏的敬业精神,严阵以待。

当记者问到,执导那些成名导演配音是什么样的体验时,刘健表示,导演也会紧张,也会有压力,“贾樟柯也是第一次”,毕竟配音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问题,不过每个参与的人沟通起来都非常顺畅。每个人都十分重视配音工作,百忙之中抽空,认真钻研角色,和导演一起讨论如何理解人物和语境。刘健非常骄傲地透露,几乎所有客串的配音工作,每个人都是半天内就完成了。

他对于目前《艺术学院》呈现的声音效果十分满意,认为每一个人的声音都和他想象中一样,极为贴合角色。“仁科配得很开心”,”周冬雨的声音就是一个乖乖女嘛“。

尽管《艺术学院》最终在奖项上并未有所斩获,但影片在柏林的放映之后,获得了许多影评人和观众的赞美。

刘健导演在采访中分享到,这个电影是拍给现在的年轻人,曾经年轻过的人,以及看上去或许年纪大了但是内心依然年轻的人。

他已经完成了这份心愿,永远有人年轻,永远有人拥有纯真年代,永远有人爱艺术、不伤心。

文/九歌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