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专访翁子光|独家解读《风再起时》 再现香港往事

77、阿泉 2023.02.09 来源:1905电影网
时长:03:42      建议WIFI下打开

翁子光:《风再起时》再现“香港往事” 解读双影帝的枭雄名利场

1905电影网专稿 毋庸置疑,电影《风再起时》上映至今,口碑充满争议,同时它还代表中国香港角逐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

导演翁子光在微博回应争议,坦言,“我不敢把自己放大,我只是有责任,不好的,都应该是导演的责任,因为我是掌舵的人,何况今次是大家来为我圆梦的,我责无旁贷。”

在回应长文里,他也谈到,在上映后已经向主演之一的梁朝伟先生报忧,对方反而安慰他,“所有的电影都是一场实验,让我们变得更好。”

某种程度上看,《风再起时》就像是一场“实验”,甚至有别于他前作《踏血寻梅》的感觉,就连梁朝伟答应接下这个项目的原因也是,“我想看看这样的导演,会怎么拍‘香港往事’”。

《风再起时》虽然聚焦在磊乐(郭富城饰)和南江(梁朝伟饰)身上,看似是一部双雄对决的枭雄片,但在导演翁子光看来,“我想拍这个时代烘托下人物的不可控、无力,用人物的情感和所处环境变迁进行比较。”这种手法本就在其他同题材的电影里少有表现,但翁子光想试一试。

在面对1905电影网的采访时,他有着无限的表达欲,或是过去影评人出身的缘故,近乎是拉片式的解读影片里各种手法,而这些创作意图,恰好也回应当下大众对这部影片“混乱”的争议。

01.

《风再起时》囊括的时代很长,导演翁子光并没有和多数电影那样,让旁观者作为第一视角或者单一角色视角进行讲述,而是让磊乐和南江的画外音同时存在,将时代娓娓道来。

这是在他创作剧本时,就已经构想好的形式,“不管是真实历史,还是我设定的这个故事里,(两个角色的)两种精神力量的对比,以及他们对香港的不同影响,都处于一个平衡状态。”

但彼此又是对等关系,“他们(在自己的戏份里)发挥着能力,一旦有对手戏,就会很猛烈的状态去表现,我觉得他们各自承担了见证这个世界一半天地(的功能)。”

人物角色成为了翁子光讲述《风再起时》的武器。他们虽然身份相同,但是不同的训练,以及成长背景之后,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他们会怎么面对这个时代的变迁,这就非常丰富。”顺着这个思路,编导团队开始构建电影。

中国有个成语,“一时瑜亮”,对应了周瑜和诸葛亮。在翁子光眼里,磊乐和南江的性格碰撞亦是如此,一个勇,一个谋,“他们原来是朋友,但后来因为外在的,或者人性的影响,最后慢慢让这层关系变质。”

这种挖掘也是随着拍摄的深入,导演对两位演员的了解,开始有了情感依托,“我们拍的时候,也在修订剧本,发现演员自身对情感的认识对比也很有趣”,因此在磊乐身上,被植入了不少郭富城的气质,南江也结合了梁朝伟的性格特点。

有了这样的人物设计,即便是讲述四大探长的故事,《风再起时》也会有别于一般的警匪枪战电影,同时暗含了翁子光对电影美学的追求——这种美不只是画面上的美学,是情感上的美,又或是哲学探讨上的美,就是让观众可以用两个角色不同面的表现去对比,“我觉得也是一种手法,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尝试。”

02.

随着故事的推进,翁子光的镜头几乎离角色越来越近,尤其到了后期,动不动就是特写镜头,“我拍到后面,我更喜欢拍演员的脸,有越拍越近的走势,我觉得在潜意识里,我更想进去看这个人的灵魂。”

《风再起时》的结尾有场戏,是蔡真(杜鹃饰)和磊乐暮年之时,在家跳舞的场景。

因为坚持实拍,不依靠后期特效,两人的老年妆从早上化到了下午。那场戏是翁子光自己,拿着手持摄影机、16mm胶卷摄影机等各种摄影器材拍摄完成的,“我拍完之后看回放,我眼泪就流下来了,郭富城就已经在(我的)身后拍我(的肩),我觉得他能感受到和我一样的东西。”

如此简单的一场戏,两个老人跳着舞,缅怀着过去。只是在那几分钟里,翁子光似乎真的随着镜头,穿越到了那个时空,来到场景里,和角色同呼吸,“我当时的镜头拍得很近,拍了郭富城的那个眼睛,眼睛慢慢垂下来的那种老人的感觉。”

演员在翁子光的镜头下,早已融入角色灵魂,顺着状态,展现出最贴合状态的微表情,“就连大家觉得高冷的杜鹃,都有很多微表情,吸引我去拍。”

这种人物微表情下的状态,恰是引起翁子光创作《风再起时》的原因之一,“我想要拍的就是人物在大时代的烘托下,他们的那种无力感,或者是渺小的感觉。”

毕竟,《风再起时》之下的香港,于翁子光而言,有很多情感。

这座城市从英殖民时期,到1997年回归祖国,经历了很多变迁,历史的特殊性,更让它的文化或者价值观,有很多讨论和思考,“所以大环境和个人情感的对比,也是这个电影里的比较,可能也是其他类似电影里,比较少见的表现。”

正如在映前,翁子光曾说,《风再起时》是他写给香港的情书。

尤其是电影里,翁子光融入了一段歌舞电影风格的段落,“我把香港很多人文风景放在了里面,比如说路边洗澡的小孩,还有拉人力的黄包车、补鞋的人,还有街上的修女……”

甚至关于杜鹃的选角,多少也带着他的那份儿时记忆。翁子光依稀记得,小时候时常在路上会看见说着上海方言,或者带着口音的女性,她们穿着各色各样的旗袍,“这也是香港当时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于是,《风再起时》用人物当钩子,引起大家了解香港历史的兴趣,开始重新思考香港。

03.

《风再起时》是翁子光给香港的情书,更是给“香港电影的一份情书”。

翁子光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是一名影评人,时常会做影片解读分析,因此在创作《风再起时》的时候,“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对我自己喜欢的电影,或者影响我成长的电影送上心意。“

不少人会觉得磊乐和蔡真那段歌舞戏非常出戏,但翁子光的意图,是希望用一个浓缩的段落去展现他们的爱情变化,“另一方面,我想向香港粤语电影致敬,以前那些电影就是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突然讲着对白,就开始唱起来,和四五十年代好莱坞歌舞片那样。”

但整部电影看起来是一部枭雄电影,这种内容放在里面合适吗?翁子光不确定,“我想试试看,而且我还放了很多迷影的内容,一些老电影的衣服,一些电影里的人物角色造型。”都是很小的设计,放在里面,似彩蛋,也期待影迷去发现。

诸如此类的设计在影片中随处可见,翁子光更是请到了郭富城、梁朝伟和许冠文——三块港影的金字招牌。放眼香港电影史,“三个都代表着香港电影某一种光芒岁月,每一个人都代表着不同的部分”。

作为影迷,翁子光坦言,那是非常荣幸的事情,“他们会给我分享很多自己的故事,以及自己拍电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成为了宝贵的拍摄经验,都被他放进了这次拍摄过程中。

尤其是许冠文,原本是推掉了这个项目,最终导演“求”来了他的参与,因为翁子光希望《风再起时》是能代表香港电影人的一种东西,“许先生过去导演了很多经典的喜剧电影,是主控能力非常强的电影人。但到了我们剧组,他给了我们很多空间去调整。”

如今电影已经见天地,收件人是否收到翁子光的这封情书了呢?最终又给出什么样的反馈,或许还需要时间。

只是如今,回到他的初衷,“这不是一部大家常见的商业动作港片,这是一部赋香港情怀的言情历史电影,这个说法也许不好卖,但我相信,它有它的观众,有它的知音。”

短视频/77、阿泉 文/阿泉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