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今日影评 | 中国大片必争之“档”是如何诞生的?

今日影评 2023.01.20 来源:1905电影网
时长:08:00      建议WIFI下打开

中国大片二十年——你好春节档

1905电影网专稿 历年春节档,皆是中国大片必争之“档”,那这个档期是如何产生的,中国大片二十载,期间又经历哪些兴盛交替?今天,《中国电影报》副总编辑张晋锋做客《今日影评》,与我们细说春节档的诞生史,共话中国大片二十年的转变。

@张晋锋:我们要聊春节档,实际上我们还是得从中国大片的贺岁档说起。

1995年,中国已经进入了市场化改革的轨道,为了刺激国内电影消费市场,从中国香港引入了贺岁片的概念,当时引进的成龙主演的《红番区》,掀起了内地贺岁档序幕,在未来几年,内地导演陆续制作贺岁片,势头延续到2002年,一部真正意义上由中国内地主创主导的第一代国产商业大片上映了,那就是张艺谋导演的《英雄》

@张晋锋:从2002年到2012年之前,基本上是没有春节档这个概念的,因为当时观众的消费习惯,看电影是在12月份,在年底,在辞旧迎新之际。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大家比较多的节目是聚餐、打麻将、走亲戚,鲜有观众会在春节走进影院。

贺岁档十年的积累,形成聚集效应,成就了春节档的巨大市场规模。张晋锋回忆起2002年《英雄》上映的时候,他路过电影院门口,发现一位老太太蹲在地上,老太太说到:“这里边声音咚咚咚的,我这心脏受不了。”当时《英雄》的上映,让像老太太这样几十年没有进到电影院的观众,重新回到影院,去体验现代化的视听技术打造的国产大片。

近些年来,春节档影响力逐步上升,甚至赶超贺岁档。张晋锋解释到:“春节档在贺岁档发展比较高峰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初露端倪。”2006年,当时最强的档期依然是贺岁档,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选择在春节档上映,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一亿元的票房,展露出了春节档的市场潜力。2011年,港式喜剧贺岁片《最强囍事》上映之前,片方有意识地对春节档进行有效投放,此片依靠三四线城市观众的追捧,最终斩获1.5亿元票房。到了2013年,春节档实现了爆发,电影《西游·降魔篇》在大年初一上映,并以黑马姿态成为全年票房冠军,彻底激发了春节档的市场消费潜力,12月贺岁档的高潮也逐渐式微。

春节档的崛起,也得益于中国电影发展成果的铺垫。2012年,中国全国银幕数量首次突破一万块,而且这些银幕都是全数字放映银幕,放映用到的电影通过数字硬盘流动于各个城市之间,与传统胶卷的流动相比,传递效率提高了,传递成本降低了。在2012年底的一万三千块银幕中,我国县级城市的影院普及率达到了35%,观影市场进一步下沉。

春节档的繁荣,离不开春节加班工作,身处一线的院线经理,济南地区影院经理董文欣跟我们分享了她春节档的工作日常。

电影行业常讲,春节档是对中国大片的一次大考,这其中考验的能力有二,一个是艺术创新,另外一个是营销。张晋锋说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一定要以全新的创作姿态和创作态度去对待电影的创作。”此外,超级大片都是题材不尽相同,又各有特色,然而它们竞争的是同一个赛道,因此,每个片子如何做好营销工作,发挥其最大潜能,在最短时间内抓住观众,就显得尤为重要。张晋锋指出:“《流浪地球2》代表最高工业规格的影片,代表中国电影当下的最高的技术水平,在这个方面也要去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营销,春节档影片在工业层级方面,在艺术创新方面,包括在宣传营销方面,都要做到各自的一个最好。”

“大师、大众、大市场”,春节档影片的崛起发展,也促使国内大片向它们看齐。在创作层面,向大师的水准看齐,在艺术层面,引领年度创作影片以及影像类的、视听类的作品;春节档的市场较为下沉,创作者要真正讲述中国最大多数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讲述他们的审美趣味,讲述他们的精神追求;中国电影人也要开发和连接不同的市场,打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观众,连接国内和国际市场,让我们未来的创造当中,拥有国际视野,那么,我们创作出来的中国大片,也将是全球的大片。

文/阿包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