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影评 | 2023看新锐导演带来的别致文艺电影
2023看什么?新锐导演带来别致文艺片
1905电影网专稿 本期《今日影评》节目组邀请影评人沙丹,一起来探讨由两位新锐导演带来的别致文艺片,分别是牛小雨导演的《不要再见啊,鱼花塘》,以及乔思雪导演的《脐带》。
11月25日上映的影片《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是导演牛小雨的妈妈抵押了一套房子,同时也是留给女儿的嫁妆,才筹得资金拍摄而成。看过影片沙丹表示非常喜欢:“在今年做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时候,我和牛小雨导演进行了很好的交流。电影我认为是对自己家乡充满留恋之情的一部作品,鱼花塘就在她老家安徽合肥当中的一块小花园,也是合肥都市传说孕育的地方。电影围绕叶子的爷爷去世以后整个家庭的变化,表现方式非常实验,她把记忆就像是不断通过镜子一样进行反射,在自己人生不同的阶段、时空,重组在了同一个空间当中。”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开头,叶子在医院中检查,旁边有一位怀孕的女医生,等到了电影结尾的时候,那位女医生就是她自己母亲的样子。电影中增加了很多歌舞片段,像印尼的民歌《星星索》,以及当年的老歌。牛小雨把不同的歌曲进行了相互映射,更让电影时空变得非常地错乱。沙丹认为:“观众看到电影可能会想到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蔡明亮、毕赣的电影。这是在过去院线电影当中几乎看不到的一种情况,影片现在能够进入到我们视野当中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作为一部实验电影,导演牛小雨曾经表达过,想让观众们糊涂一些,如果大家愿意以一种更加感性的方式去观影,也许会有更好的体验,导演这样不求观众看懂的心态非常有趣。可以说,哪怕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刚开始看不懂电影故事,觉得导演重组电影的叙事方式非常复杂,但电影当中情绪和情感是可以接受到的。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里谈到,在爷爷去世之后,家里少了一个人,变得空落落的,而电影当中会有很多奇特的光斑,仿佛便是爷爷的灵魂,要回到家里去走一走、看一看;而奶奶的记忆也出现了很多偏差,比如说爷爷离开的时间,奶奶刚开始说是2020年,当叶子说爷爷是2013年离开的时候,奶奶也没有说出自己的疑问,这从侧面说明奶奶也在逐渐地老去,很可能会不久于人世。电影如人生,身边的人会不断离开我们,类似的情况会像潮水一般,一波波向我们的内心当中涌来。
由新锐导演乔思雪执导的新片《脐带》,从目前释放出的两款海报当中可以看到,画面当中连接母子二人象征着《脐带》的长线,同时海报上还有一句话,母亲给了他生命,他却要帮母亲放弃生命。《脐带》是一部关于阿尔茨海默症主题的影片,和前段时间的《妈妈!》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妈妈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之后,她的机体、情绪会发生很多变化,越来越像是一个孩子,而孩子去照顾她的时候,开始更像是一个母亲,有一种倒转的关系。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脐带》的创作者基本都是少数民族,在内蒙古完成拍摄,讲的更多是故土和现在所居住城市之间文化本身的反思。
沙丹提到:“演妈妈这个角色的巴德玛老师,她在1978年的时候拍过电影《套马杆》,《套马杆》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隐喻,《脐带》也是现代音乐人慢慢失去故土之间的那种文明,他回到内蒙古照顾自己的母亲,他的音乐当中还是有一些内蒙古音乐的基因,这些基因就像脐带一样连接在他的身体、精神当中。这个作品讲的是一个民族文明本身延续的问题。”
“为什么我坚持用蒙古语拍摄这部电影?其实因为蒙古语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在那个时间里,我的情感上想要献给我母亲和我故乡的一个故事。” |
今天的两部电影,都是九零后女导演们的第一部长片作品,成绩也非常不错,在她们的创作经历当中,有很多可供后续青年电影人参考和学习的地方:在表达自身的故事或者情绪时候,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化议题式的方式、有美学化的电影语言本身开拓方式。牛小雨的《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和乔思雪的《脐带》当中,可以表现不同的脉络,这种脉络实际上都是未来青年导演当中创作的主要方式。
作为处女作导演,创作时候可以从拍摄身边的故事做起,讲好身边的故事,先打动自己,再去打动观众。《不要再见啊,鱼花塘》与《脐带》都跟导演的私人记忆有直接关系,尤其是《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在影片拍摄之前,导演已经拍过两个短片《鱼花塘》和《青少年抑制》,两个作品都是叶子跟奶奶之间的事,短片与后面的电影有很多的联系,三部片子放在一块观赏的话,能够更加感受到牛小雨自身对于这段情绪、回忆恋恋不舍的感情。
青年导演也需要找到伯乐,《不要再见啊,鱼花塘》现在在专线发行,有非常多资深电影人在为她打劲;同时《脐带》也找了曹郁和姚晨夫妇联合做监制,电影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也是入围创投,当时的评委咏梅说,如果她自己再年长十岁的话,她非常愿意出演母亲这个角色。在这样的情况下,伯乐的功能非常重要,就像徐峥和邵艺辉一样,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传帮带的方式,青年人在不断成长,九零后电影人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观众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电影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