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真实事件改编 国庆档三部大片背后的他们太震撼!

阿K 2022.10.02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国庆档的三部电影《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的介绍中都出现了类似的字眼。

真实还原外交官撤侨经历;真实再现“救助新疆和田断臂男孩”的生命奇迹;真实重现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的诞生历程。

在现实题材火热的当下,“真实”也成为国庆档大片共同的关键词。

因为真实,所以震撼,影像背后有哪些真实事件和原型人物?他们的故事是否更加震撼人心?

《平凡英雄》

一场8小时1400公里的生命速递

2021年4月30日23:40,当天由和田飞往乌鲁木齐的最后一架航班南航CZ6820准时滑行推出,准备起飞。面对静谧的星空,乘客和机组成员都不由得畅想起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中年男人突然抱着一个重伤的7岁男孩儿跑进了和田机场航站楼,对工作人员说:“我们要坐飞机!我们要去乌鲁木齐救命!”

电影真实还原新闻影像

就在几小时前,男孩在玩耍中无意间将手伸进了拖拉机的皮带轮中,整个右臂被绞断。

和田当地医生建议其立刻前往乌鲁木齐进行手术,接臂的黄金时间仅有6到8小时。一场1400公里的生死竞速就此展开。

首先,机组迅速与各方协调,做出了“滑回廊桥,二次开门”的决定。

机长唐辉忠坦言,在他十几年的飞行生涯中,将已经起飞的飞机调头还是第一次,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他们一直奉行的理念,为了守护生命,他们责无旁贷。

黄晓明与人物原型

这一选择也得到了乘客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乘务长赵燕回忆,最让她感动的就是当她把消息告知旅客后,全机101名乘客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电影中呈现的画面大部分都来自当事人的回忆。赵燕和同事为了让孩子保持清醒,准备了湿毛巾,还不断播放视频、音乐给孩子听,也有旅客主动帮助照看孩子。

李冰冰与人物原型

5月1日1:36,航班顺利抵达乌鲁木齐机场。机坪上,等候已久的急救车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往医院,此时距离黄金救援时间结束仅剩半小时。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黎力和同事们历时3个半小时,成功完成了手术,为这场爱心生命接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黄金八小时,横跨1400公里,这场堪称奇迹的生死救援,因为医生、机组、乘客、警察等各行各业普通人的善良与付出,成为了可能。这是“中国速度”,更是“中国温度”。

导演陈国辉这样阐述自己的拍摄初衷:影片聚焦每一位普通人,诠释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的主题,同时也向更多人展现真实的大美新疆,有千亩棉花、大美河山,也有善良淳朴的人民。

在影片上映之际,也有好消息传来,故事的主角——小麦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和恢复,已经回到家乡和田,并于9月正式入学。他目前可以用两只手穿衣、吃饭、性格也依然活泼开朗。

现实中的小麦恢复状况良好

听到自己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小麦激动地跳了起来:“我的故事上电影了,我要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钢铁意志》

“新中国第一炉钢水”这样炼成

“从今天起,我以生命为熔炉,一定要造出最坚硬的钢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电影《钢铁意志》中,你会找到这个问题的“中国版”解答。

1948年2月,东北工业重镇鞍山获得解放。经历了纷飞的战火,当时的鞍钢千疮百孔,工厂几乎成为一片废墟,生产全面瘫痪。曾有专家断言:“这里只能种高粱,恢复重建至少需要20年”。

然而,凭着钢少气多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工人们在废墟上重建鞍钢,恢复生产,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让铁水喷涌而出。

其中,“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孟泰(林永健 饰)正是杰出代表。

他带领工友们夜以继日地搜寻器材,建立起闻名全国“孟泰仓库”,没花国家一分钱,就让鞍钢3座高炉恢复生产。

林永健饰演“老英雄”孟泰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鞍钢承担起军工生产的艰巨任务,生产加工了大量军镐、军锹,开发研制了炮弹钢,加工生产出飞机副油箱拉杆,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战场。

鞍钢距离朝鲜前线仅有150多公里,面对着响彻天空的警报,孟泰带着铺盖搬到了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随时抢修故障。

孟泰大女儿孟庆珍这样回忆:老父亲很生气地说,美国佬你来吧!你炸一个,我就修补好一个,你炸两个,我就修补好两个,你总不能把十个高炉都给我平了!

不仅是孟泰,李沛恩饰演的王崇伦同样有人物原型,是鞍钢著名的技术革新能手,被誉为走在“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正是这样一个个的钢铁身影,怀着一颗颗火热的心,用他们的臂膀和身躯,让鞍钢的高炉熊熊地燃烧了起来,搭建出了抗美援朝战场的“钢铁生命线”,也铸造出了新中国各行各业建设的钢铁基石。

影片结尾还有一个彩蛋:雷锋主动报名来到鞍钢。他在这里工作了423天,孟泰、王崇伦等劳动模范身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影响着雷锋,也将“钢铁意志”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1959年1月18日,鞍钢化工总厂门型吊车班师徒留影纪念,后排左一为雷锋

《万里归途》

真实还原外交官撤侨

有人说:“中国护照不一定能送你去世界任何地方,但是它可以把你从任何地方接回家。”电影《万里归途》的故事正是对这句话的注解。

电影中的事件和外交官形象虽然没有具体的原型,却是多次海外撤离行动的缩影,主创团队更参考了大量新闻照片、影像资料和报告文学,并与亲历事件的外交官深入交流。

让导演饶晓志印象最深的就是,“外交官在实际撤侨中遇到的困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这让人不禁想到年初乌克兰撤侨中的真实新闻报道,中国驻乌克兰大使范先荣曾透露外交官遇到的种种惊险时刻:大巴出发后遭遇三次炸弹爆炸,年轻外交官查看场地时,被人用枪指着头。

在电影频道“祖国不会忘记”融媒体直播中,前外交官丛山也回忆了1997年在刚果(布)战乱中,负责中国公民撤离工作的难忘经历。

就像电影中展现的一样,使馆在枪林弹雨中坚持了八天八夜,将100多个在刚果的中国同胞救援出去,为寻找五名中国医疗队的医生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中国公民。

丛山(左一)讲述真实撤侨经历

2015年的也门撤侨行动同样如此。外交官们身着防弹衣,头戴防弹盔,开车穿过战火硝烟,多次赴港口交涉协调,为人员撤离开辟了一条安全高速撤离的绿色通道。

驻亚丁总领馆领事马冀忠在和国内电话沟通撤离工作时,一枚炸弹在距离总领馆十几米处爆炸,震掉了他手中的手机,但他捡起手机后继续平静地同国内沟通撤离事宜。

2015年也门撤侨新闻图片

很多人都说外交官是“不扛枪的西装战士”,张译的那句台词“我要把所有人带回国,这是我的责任”也道出了每个外交官的心声。最终,中国政府在12天里从也门安全撤离了613名中国公民及279名来自15个国家的外国公民,向世界展现了国家实力和大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共组织实施了19次海外紧急撤离行动,累计撤离中国公民4万余人。

的确,“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但很幸运有一个和平的祖国。”手里的那本红色护照,给予了每一位中国公民无限的底气与安全感。

正如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谈到乌克兰撤侨时所说的那句铿锵有力的话:“无论什么时刻、无论身处何方,你的身边有我们,你的背后是祖国!”

不仅是上文提到的这三部电影,甄子丹主演的国庆档影片《搜救》虽然没有具体原型人物和事件,但也真实呈现了搜救警察和雪域搜救队群体的无畏付出,同样是扎根现实的平凡人的不凡故事。

因为真实,所以震撼,在现实题材创作火热的当下,我们期待更多真实而有力量的故事在大银幕上焕发新生,不断带给我们温暖与感动。

文/阿K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