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三位中国95后导演,三座奖项,闪耀戛纳电影节!

kino 2022.05.30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幕,又是一年电影艺术殿堂的国际盛会,中国影人没有缺席。

陈剑莹导演、姚安娜主演的《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获得最佳短片金棕榈;李家和导演的《地儿》获得“电影基石”短片单元二等奖;黄树立导演的新片也获得棕榈奖项。

他们都是中国95后青年导演,获奖前,中国电影报道独家专访了陈剑莹导演,1905电影网独家专访了李家和导演,一同见证这些闪耀戛纳的中国青年影人力量。

陈剑莹:向世界传递中国土地的情感

在颁奖典礼上,陈剑莹从评委手中接过奖杯,成为第三位获得短片金棕榈的中国电影人,她特别感谢祖国,“我在影片中所描述的,就是我站在中国土地上所感受到的诗意和深情。”

陈剑莹毕业于纽约大学导演系,15岁开始拍摄短片,21岁编剧并执导短片《水下美人鱼》参展戛纳短片角。谈及此次再度来到戛纳,陈剑莹表示自己已逐渐融入了这个电影大家庭。

《海边升起一座悬崖》用魔幻色彩讲述了一个关于告别的故事:陨石撞击地球引发海底火山喷发,江边小镇随时有被海水倒灌的风险,人们纷纷逃离。女孩念念在临行前一天,决定跟儿时好友告别,却意外跟小镇上的人们相遇,这座城市在记忆里的样子渐渐清晰起来。

“这个故事设定的是世界末日,比较超现实,我当时就在想,如果当人类面临非常多挑战的时候,我们可以抓住的东西是什么?”

这几年,自然环境的风云变幻促使陈剑莹想拍摄这样一部探讨人与环境关系的电影,“我想珍惜身边我能感受到的很多细微的、美好的、浪漫的东西”。

电影在宜宾取景拍摄,朦胧山水为影片抹上了忧伤的质感。陈剑莹喜爱用视觉表达情感,将观众代入环境和故事里的告别情绪,“有一个镜头是水和火在一起,还有人造建筑和大自然的植物在一起。我会很注意把看似矛盾的元素,通过调色处理和谐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感感受。”

陈剑莹希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多当下中国的鲜活的好故事,向世界展现更丰富的中国面貌、中国文化。

“我们中国人和我们中国的土地,非常富有深情,包括中国人讲究的归本溯源、落叶归根,我们对于家乡和土地的这种乡土情感,是超越西方文化的。当我拍中国故事的时候,我希望能够把这种深情去传达给世界的观众。”

李家和,带5000元成本电影闯戛纳

高中学美术,大学学摄影,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非电影类院校、非导演专业出身,戛纳电影节曾是李家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起初他“抱着试一试,没报太大希望”的心态报名戛纳电影基石单元,收到戛纳选片团队的第一封回信邮件时,他仍然记得当时的激动和兴奋。

李家和当导演完全出于意外。大三一次联合作业,他临时顶替担任组内导演,结果短片拍摄完成后获得不错反响,在院里拿了一等奖。

“当时院长给了很大鼓励,期待我的毕摄作品,从那开始重拾信心,敢于尝试导演,所以就拍拍拍,不停地拍。”

毕业前,李家和想圆梦拍出一部自己满意的作品。用5000块的制作成本,6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女友组成的草台班子阵容,拍出了《地儿》,成功闯入戛纳。

《地儿》讲述“因为一场意外事件迫使两位主人公开始寻找那个模糊的地方,那个属于他们心中的好地方。”故事创作源自李家和有一次回到老家,“我站在老家的窗户面前,那个窗户很脏,一层沙土,外面的风景很漂亮,既漂亮也很模糊,就有了这个想法。”

因为学习美术和摄影,李家和拍电影也会注重构图,包括对画面颜色和色调的使用,“预告片里有一个镜头,那个窗户一个冷色、一个暖色,就是通过构图来影射人物的内心。”

入围戛纳后,李家和的学弟们纷纷找来问他如何坚持拍电影?李家和回得很简单,“就是干你自己喜欢的事,坚持下去,不要放弃就行。但凡有一点动摇的心,也不会有结果,就是坚持、坚持,不管再难再苦再累,坚持下去!”

陈剑莹正在筹备首部电影长片,是一部爱情电影,已经写完第一稿剧本,计划年底开机;李家和会继续拍摄短片,慢慢过渡到长片创作,目前他已进入工厂大门影业(曾出品《春江水暖》《气·球》)实习;黄树立最新担任顾晓刚导演、吴磊蒋勤勤主演电影《草木人间》的摄影指导。

导演黄树立

戛纳之旅结束了,中国青年影人的创作仍步履不停。

期待他们未来的作品,期待更多中国电影人带着作品亮相角逐国际舞台。

文/kino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