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评论

人物传记片《邓小平小道》:主旋律电影的新答卷

今日影评Mtalk 2022.04.29 来源:1905电影网
时长:08:00      建议WIFI下打开

《邓小平小道》:主旋律电影的新答卷

1905电影网专稿 以邓小平同志在江西深入基层的经历改编的影片《邓小平小道》于4月22日在全国院线上映,截至4月27日,收获票房超1500万元,并获得观众的广泛好评。影片以真实的质感,把邓小平的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本期《今日影评》邀请了本片编剧、艺术监制王兴东先生做客演播间,与大家一同聊聊这部电影。

《邓小平小道》中的“小道”,指的是在邓小平被下放江西时,为了他的安全,工厂师傅为他专门修了一条便捷近道。三年零四个月,他每天沿着这条小道去工厂劳动,风雨无阻,后人称之为“小平小道”。这条小道代表着邓小平同志乐观、坚毅的精神。影片最为人称道的,正是对邓小平人物形象的塑造。王兴东是通过哪些巧思,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塑造伟人?

在这部影片里,王兴东设计了三条线来塑造邓小平的人物形象。第一条线是邓小平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影片中的小道便是工人们为65岁的邓小平行动方便修建的;第二条线是邓小平与儿子邓朴方的关系,这条线是家庭的线,邓朴方瘫痪在床,作为父亲的邓小平照顾他并且鼓励他,父子间的亲情描绘得十分细腻;第三条线是邓小平和黄干事的关系,这是本片的一大戏剧冲突来源,因为黄干事作为他的监督对象,制造了很多压力和矛盾。这三条线共同组成整部影片的戏剧关系。

王兴东作为编剧,曾创作过《离开雷锋的日子》《建国大业》《蒋筑英》《孔繁森》等三十多部优秀电影的剧本,在写《邓小平小道》,他借鉴了以往的成功经验:“我创作的剧本,必须是深入生活,必须实地考察。我去了三次江西这个地方,采访了邓家的三位大姐,给我介绍当时情况。作为一个编剧,一个好的原创,首先是发现,没有好的发现,就没有好的表现,发现比表现还难。编剧是发现,那么导演就是再现,那么演员就是体现,摄影就是呈现,美术就是表现,制片人就是去实现,放映就是展现,展现什么呢?展现编剧最初的发现。”

影片中表现邓小平与儿子邓朴方感情的一场戏让许多观众为之感动,邓朴方在病中给父亲做了一个痒痒挠,当时说给父亲试一试的时候,镜头给了卢奇饰演的邓小平同志很大一个脸部特写,他把当时的反应表现得非常细腻,蕴含很丰富的情感。这场戏通过痒痒挠的小细节,表现出父子间深厚的感情,也是影片里第一次表现邓小平同志落泪,把他内心柔软的一面刻画出来。

节目组采访到了卢奇老师,他表示:“这部片子我塑造的邓小平,和以往很多电影都不一样。有很多场戏,都印象非常深刻。比如儿子来了以后,见了儿子第一面,他作为一个父亲,虽然内心非常痛苦,但是外表他还是淡定,那个手臂拍他打了他两下。很多都是我即兴设计的。还有南昌是个大火炉,我们还学着孙悟空的样子,逗他儿子高兴。所以像这些点点滴滴的设计,我想的话,就是说做了真情实感的。”

《邓小平小道》从剧本创作到完成拍摄,酝酿了二十余年,王兴东想通过这部影片,传达出什么样的信念?他提到:“我觉得这个片子,年轻人看了以后,会受很多启发。今天我们面对疫情,我们不是说躺平,无所作为、空手等待,我们要奋斗、我们要奋争。中华民族历来都有一个百折不挠、不甘贫穷、不甘落后这样一种意识。要挣扎、要奋斗。在逆境中看信念、在困境中看信仰、在恶境中看信心,这是写入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史的故事,让它不是过眼云烟、昨日黄花,一定会留在中国电影史的。”

在疫情反复的当下,《邓小平小道》以邓小平同志在逆境中展现出来的勇敢、坚定,跨越时空鼓励现在的人们,我们应该保持乐观、保持奋斗。艰苦总会过去,胜利必将来临。

文/五刻钟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