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今日影评 | 跨行新方向,那些演而优则制的演员

今日影评Mtalk 2022.03.02 来源:1905电影网
时长:08:00      建议WIFI下打开

演员跨行的新方向——监制

1905电影网专稿 “演而优则导”,在现在的电影圈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近来,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演员们跨行的新方向——监制。从较早开始做监制的徐峥陈思诚起,黄渤姚晨陶虹靳东段奕宏黄晓明郑恺等名演员都从台前耀眼的明星转至幕后当监制。这个新流行的方向,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本期节目邀请了从业多年的影评人谭飞,为大家一探究竟。

谈起这个现象,就先要了解监制的概念,以及监制的具体职能到底是什么。谭飞为我们解析:“现在这个中国影坛监制成了一个香饽饽,好像演员不成为监制,就表明他地位还没到一定程度,还没那个范儿。但监制从欧美来说,它的英文简称是EP大写的,实际上是执行制片人的意思。他得管很多片场的各种事儿,甚至得管资金。但是我们知道的监制概念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原来你看TVB很多大的监制,像王天林、李添胜,他们其实就相当于总导演,管很多事,主要是聚焦于创作。”

不同的地域,监制扮演的角色通常有所不同,我们内地监制的概念也与欧美及中国香港有一定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大导演当监制,比如以监制身份参与《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1912》的黄建新导演;第二种是名演员转监制,他们不仅担任监制,往往同时担任主演,比如《爱情神话》里的徐峥;第三种是演员和导演联合做监制。

对于最近许多名演员做监制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持质疑态度,有的认为片方拉一位名演员做监制是蹭他的热度,也有的认为演员挂名监制一部影片是为了给自己镀金,也有的表示没有当过导演的演员是没有资格当监制。这些说法都比较片面,事实上并不一定要导演过电影才能当监制,不同人的才能不同,有人可能会适合处理一些艺术上的细节,也有人善于融资、找演员。名演员做监制对影片最大的帮助便是宣发方面,如影片《济公之降龙降世》,由靳东监制,他也亲自为这部影片的宣发参与很多路演,让影片获得更大热度。

而什么样的演员适合当监制呢,它有什么门槛?监制是一个需要把控全局、为导演分担困难的角色,谭飞认为:“一是他艺术上的辈分要高一些,你很难看到一个二十岁左右的演员当监制,这样很难服众;二是艺术上的造诣要高一些,比如说他对片长的把握,他对演员的寻找,包括调度,包括文学剧本的把握。”

很多名演员担任监制时,往往还会主演自己监制的电影,像徐峥的《我不是药神》《爱情神话》,郑恺的《超越》,姚晨的《送我上青云》,还有即将上映黄晓明的《最后的真相》,以及陶虹的《被害人》。但同时要监制和出演,对于这些演员,在精力分配上或许是个问题,术业有专攻,有能力同时处理两份不同的工作并且应对自如,还是有一定困难。

谭飞表示:“对于演员做监制,我觉得还是水到渠成吧,我不太建议演员一开始,或者说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自监自演。因为这两个工种它都是有门槛的,而且我觉得任何一个工种能做好,都说明你是一个人才了。如果两个工种一开始都能做好,那就是一个天才,这样的天才不多了。”

在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特定的时期会产生特定的现象,名演员做监制就是这样一个现象,可能不会是一个长久的现象。一位演员的个人才华随着年龄和阅历而进步,不仅满足于表演事业而是希望更多地参与创作中,这是好事,但术业有专攻,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门槛,不考虑门槛一哄而上,是对职业和作品的不负责。希望我们看到的名演员监制作品,都是以内容为主,切忌变为流量的产物。

文/五刻钟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