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狙击手》成春节档口碑最佳!为何能相信张艺谋

马 夋 2022.02.04 来源:1905电影网
时长:04:43      建议WIFI下打开

张末分享《狙击手》背后故事 为何与张艺谋“内卷”起来?

1905电影网专稿 5年前,张艺谋张末曾有过一次对谈活动,为了宣传同一档期里,两人各自的新片。


谋说,我自己把它看成一种传承,是中国电影的一种传承。如今,这种传承再次延续,两人联合执导了电影《狙击手》。影片更是以豆瓣7.7分,成为今年春节档口碑最高的影片。


正如很多网友说的,永远可以相信张艺谋。 

但在电影正式和观众见面前,不少人担心,这部影片会不会因为是联合拍摄,而影响到张艺谋本身的水准。事实上,这种担忧并没有发生在《狙击手》。毕竟,对于张末而言,从最初在张艺谋导演身边工作,干过剪辑、副导演,“我和大张导的磨合度已经在了,所以不会紧张和他的合作。” 

合作的心态上没有任何担忧,但真的到了拍摄的时候,两位张导其实都有顾虑,只是万万没想到,这份“顾虑”成为了彼此“互卷”的起因。 

高手过招 

在张艺谋导演眼里,拍摄这个题材的故事,以“狙击手”的身份切入,“就好像两个高手过招一样,通常会凝聚在一个小团队甚至个人身上来进行,它是战争中一种独特的类型。也避免了与别的影片雷同,聚焦在几个人物身上。”

 

因为是高手过招,就不能单一塑造志愿军,而让联合国军“降智”,只有两者谋略旗鼓相当,最终戏剧呈现才会好看,同时能承托出志愿军更强大。 

在最初的剧本中,敌军的戏份不少于40%。这让张艺谋意识到,电影《狙击手》需要两位导演一同完成,另一位导演要把中国编剧写的中文材料转化为敌军的习惯用语,转化成他们要的人物方面的东西。 

找导演不难,但这部作品留给张艺谋的时间并不多。这是他在筹备冬奥会期间,“请假”出来拍摄的作品,与此同时,他对作品品质的追求,要求电影的雪都是真实的,所以留给拍摄的时间并不多。于是,为了更高效地完成电影《狙击手》的拍摄,他选择了张末导演。 

两人此前就合作过多部影片,虽然工种不是导演,但张末本身已经独立拍摄了长片作品《28岁未成年》,所以整体而言,自然默契程度会很高,沟通成本必然是最低的。 

虽是联合拍摄,但事实上,为了在下雪期内完成拍摄,两人各自组建剧组,独立完成自己负责的内容拍摄。 

如何让两组拍摄的内容在剪辑过程中不突兀,成为摆在两位张导面前的一大难题。虽然每天晚上两人会一块讨论,看彼此的素材,并根据对方的战略调整自己这边的拍摄方式,但是这依旧无法预估到对方在拍摄过程中,出现因地制宜,或者灵感迸发出的拍摄调整。在张艺谋眼里,“电影里两军有点像游击战,拍摄也是如此。” 

因为狙击战讲究躲藏,对方往左边打枪,另一方则得往右边躲。看似简单的方位问题,反而成为了两人拍摄初期最大的难点。

“我们有过两三次发现方向拍错了,应该往左躲,结果拍成往右躲了,然后我又不想耽误他的进度,所以之后我就会拍两种方案,两种方案都拍了,甚至我会提前预想他那边会怎么样,然后拍摄ABCDE五个方案,剪辑的时候大张导无论问哪种方案,我都说:有!。” 

这波操作最终竟“内卷”到了张艺谋,让他开始也拍摄起了AB两套方案,这也保证了最后剪辑的时候,可以做到精准到位。 

真实感 

去繁化简,是张艺谋近几年作品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关键词。《狙击手》同样如此,在正式开机前,张艺谋导演就和团队确定,这部影片的风格就是追求简易,确保真实,色调方面则追求黑白灰。 

在创作过程中,在人物表现上,不过多要那些轰轰烈烈的描绘,真正的狙击战中,人一旦中枪,就会瞬间倒下,“整个过程中不会有过的动作捕捉,或者情感煽动。”所以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战争的残酷,以及真实的死亡。 

在色调方面更是要做旧。“志愿军的衣服是绿色的,在后期调色的时候,都要给它去色。”张艺谋希望通过这种色调,把战场的萧瑟感进一步强化。不仅如此,他还让美术在后期的时候,做了不少弹坑,“它是一个废弃的状况。因为当时双方的对峙战,双方的阵地犬牙交错,看起来的感觉就像一个战场的样子。”

 

当然,为了突出这种真实感,张艺谋几乎启用了全部新人演员的阵容,这样让演员留出足够长的时间进行培训,让他们忘了自己是演员,而是一个兵,“举枪要举得又快又稳,这些都反复练习,我们的军事顾问一直跟着,随时有问题随时纠正。”

局限性 

《狙击手》的设定看似简单,实则整体非常讲究。这是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时间线上这些故事是在第五次战役之后,也正是抗美援朝战争开展两三年以后的一个阶段,在历史上,大的战争已经停止了,进入了对峙阶段。 

这种背景之下,也会让观众看到《狙击手》会比《长津湖》里的战士干净,因为那时候的后勤已经得到了保障。即便生活条件相对变好,但是两军之间的装备条件依旧存在悬殊。 

志愿军用的是小米加步枪,而联合国军的条件则是全军武装。 这种条件在两者的战壕上有着明显的体现。

联合国军几乎武装到牙齿,这种优势也能在剧作中有所展示,他们只要轻轻一躲,就打不着了。在影片中,联合国军的战壕看似非常豪华,有绝对保障的粮食和弹药,但在实际拍摄中,难度非常高。 

在实景拍摄下,整个空间非常有限,敌军战壕看似豪华,但其实非常的狭窄,“大概也就两人宽”。这种条件让摄影机的调度变得难上加难,更何况,要如何保证真实的质感下,让演员露脸,成为了张末和演员们极为别扭的事情。 

“理论上来说,狙击手一般都除了眼睛露出来以外,鼻子脸都会被蒙上,因为又是在雪里,他一般都会纯白,然后狙击枪往那儿一堵,几乎什么都看不到。但作为电影,又不能让观众看不到人脸。我们要让观众认清楚谁是谁,再加上电影又得要真实感,其实非常难。” 

没有经验,只能在一次次的尝试下总结经验,“就不停的试吧,动不动就不行,机位不好看,然后又调一下,然后又动一动,这方面要比一个正常场景下拍摄,其实难度还更高,因为它太单一了。” 

这种别扭不仅针对导演,对于演员更甚。虽然在大银幕上,看到演员们非常自在,但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演员们必须扭着非常不自然的动作。演员经常和张末诉苦,这样扭着身体很不对劲,可事实上,演员在战壕中一旦舒服了,可能身体其他地方就穿帮了。

未来 

如今,《狙击手》的高口碑,证明了拍摄再怎么困难,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两位导演这次既是合作,也是过招。未来还会有机会吗?没人知道答案。

但对于张末自己而言,从女性题材的处女作《28岁未成年》,到如今硬汉风的《狙击手》,能够不断突破以及创新。“每种风格的电影,每种类型的电影都应该去尝试,哪怕错,最起码我也知道什么适合我,什么不适合我。”

视频/复合型人才、马 夋 文/马 夋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