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后的中国电影,影业掌舵人有话说!
1905电影网专稿 《长津湖》跃升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国庆档单日票房连续6天破6亿、2021年度总票房截至目前突破450亿......一系列数据都表明,在疫情大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迅速回暖。
我国的电影行业充满活力,市场持续繁荣,但与建成电影强国的目标相比,与新时代新征程对电影提出的新要求相比,仍然任重道远。
第16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后的第一个国家级电影盛会,秉承文代会会议精神,长影节组委会于12月22日举办电影论坛:“中国电影高峰论坛:百年新时代、电影新征程”。
论坛邀请万达文化集团总裁兼万达影视集团总裁曾茂军,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于冬,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CEO王中磊,以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汇聚一堂,影业公司掌舵人坐而论道,以战略视角展望国内院线电影市场的复苏与发展。
“战大疫、迎大考”
中国电影的成绩令西方同行羡慕
“2021年对于中国电影的所有工作者来讲是非常艰难,同时又非常难忘,因为我们是战大疫、迎大考”,论坛上,于冬首先对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进行总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于冬表示,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电影人团结一心,打造出《长津湖》《1921》《革命者》《中国医生》等一大批优秀作品为建党百年献礼。
“能完成电影的拍摄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在各地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院线同仁也克服了很多困难,取得超出450亿的票房,在全世界来讲都是令人惊叹,令西方的很多电影同行羡慕,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于冬也借此机会向全国的院线、公司和电影同行表达由衷的敬意。
李捷透露,灯塔专业版年初对2021年全年票房数据预测是在400亿左右,而目前中国电影全年票房已经突破450亿,超出预期。
“这是一个非常振奋的信息,在全球线下产业重创的情况下,中国电影产业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难得,甚至在整个娱乐内容的线下场景中,和演出、话剧相比,显然电影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且得到了观众的认同。”
电影市场出现两大趋势
档期集中化和头部电影集中化
在中国电影取得新成就的同时,李捷也观察到电影市场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相对2019年和2018年,今年电影市场的头部化更为显著,“据我大概判断,约15%的电影贡献全年约85%的票房。”比如《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和《唐人街探案3》三部影片票房加起来达150亿,约占全年票房的三分之一。
第二个是档期集中化,“大档期的电影票房更为集中。电影票房贡献主要来自春节、五一、国庆、贺岁和元旦档期,平时周末和其它档期的日均票房都显著低于19年和18年。而大体量的电影也主要集中在四大档期,档期集中化和头部电影集中化的趋势,会给电影生产和发行工作带来困难。”
对于202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前景,李捷非常积极乐观。他认为明年初又将呈现史上最强春节档的热闹景象,基于疫情原因和电影本身的生产周期模式,从下半年开始,院线电影的数量也会回升,或将超过2019年同期的供应状态。
曾茂军和王中磊都同意档期集中化和头部电影集中化的市场现象。王中磊表示,过度依赖单独影片或单独档期,电影没有成为一个常态化的线下消费习惯,电影从业者应负有责任,未来要更加努力持续产出高质量的电影。
他认为影视内容的生产首先应该在源头上进行成本控制,以更合理的投资成本和资源配置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优秀影片;其次,电影市场应该推进影片的分线上映,合理调配各类型影片的上映档期,达到市场更高效良性的运作。
“春节档和五一档这两个档期的票房高于2019年,十一档期是接近,电影档期效应越来越明显。”曾茂军观察,现在很多片方认为大档期才可能会有大票房,造成大档期影片拥挤的状况,但是在大档期里,观众选择电影的数量有限,很多观众都只看一部电影,头部效应也就越来越明显。
在他看来,要对此作出改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第一要想尽办法把观众留在电影院,第二是市场需要更多丰富化的电影内容,第三要继续推进发展分线发行制度,“一些小成本的电影应该要坚持做分线发行的尝试,让全国电影院放映的电影有差异化,各种类型的观众都可以在不同的电影院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我相信观众逐渐会回归。”
曾茂军对明年中国电影票房充满信心,他预测大盘有可能突破550亿,“我相信中国电影市场再需要一到两年时间就会恢复到2019年,甚至更好。”
如何把观众留在影院?
“根本是解决创作源头问题”
论坛上,于冬抛出了业内需要高度重视的两个数据——“截至目前,今年的观众人次是11.2亿次,19年的观影人次是17.3亿次,人次在减少。今年的平均观影年龄达到29岁,19年的平均观影年龄是21.7岁,说明年轻观众在流失。”
如何吸引更多人以及年轻人群体走进影院看电影,当前影业公司的掌舵人们都在想方设法。
曾茂军认为,现在随着大家日常对手机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养成不断在各种软件、资讯平台、短视频平台跳跃的习惯,特别是短视频对电影的影响很大,“现在做短视频已经是7秒法则,如果你不能在7秒之内吸引住他,这个短视频他就不看了。而电影这种艺术形式需要大家花相对长的时间在电影院里体验。”
“线下观看电影是重要的一种社交,也是重要的一种线下体验,我从来就不担心短视频会影响院线电影观众的入场意愿。”在李捷的观点里,短视频真正影响的是同为线上体验的长视频,反而是在年轻群体流行起来的“剧本杀”,未来对电影消费是否会产生影响,更值得关注。
对于如何把更多观众留在电影院,曾茂军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案。在他看来,电影院应该是一个小型的娱乐综合体。
“电影院可以拿出两三个厅来做多种娱乐形式,包括剧本杀,包括转播各种赛事、音乐会、戏剧等。我们在这个场所里通过多种娱乐业态,让消费者知道近期正在热映的电影,也许他们就会去隔壁厅看电影了。”
李捷则想到之前曾经设想的“动画,你早!”项目,他建议未来在暑期的工作日,影院可以在早上的非黄金时段排动画电影,家长也可以把孩子放到电影院里,类似综合托管的概念。如果可行,希望有更多院线和他们一同合作来做这件事。
无论影院变成什么样或采用哪种放映模式,于冬认为,“还是要解决创作源头的问题。只要有好电影在,观众就会回来,要恢复我们创作源头的生产的信心。电影院不管什么场景,我觉得那都是短暂的,真正电影院还是要放好片子,要靠影片源头活水的带动。”
于冬说,投资人和制片公司要有年度规划,要有筹措各方资源、调配资金的能力,行业越是在调整期,越需要发扬企业家精神。“平时档期观众比较少来看,或者是观影人次不够,什么原因?就是我们现在还不够有更多更好的中等规模的多元化多类型的影片投放,这个需要时间来恢复。”
前不久,第十一次文代会圆满闭幕,为包括电影人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于冬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代会上的讲话来做总结,“总书记说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大家都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我们只有拿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来回馈观众,这才是我们电影产业逐渐恢复元气,成为电影强国的一个根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