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羽对话章绍同 | 三捧金鸡,他从黑发到白发
金鸡奖四十年 《蓝羽会客厅》访谈录:章绍同
1905电影网专稿 在和作曲家章绍同的对话中,主持人蓝羽点出了音乐和电影之间的某种关系密码,“好的音乐能够马上把我们带入到电影的情境当中去。”“前两次领奖的时候还是黑发,第三次拿奖已经白发了。”章绍同曾在颁奖典礼现场,不禁自我调侃道。
录制当天,他带来的三座奖杯——凭借《相爱在西双版纳》《台湾往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分获第18届、第23届、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
三部影片,三次不同导演的合作,章绍同从云南,回到福建,再到河北,将城市的特色文化融入到音乐创作之中,为影片提供了更多了灵魂共振。章绍同和金鸡奖之间的缘分并不止于此。章绍同第一次参与电影音乐创作,正是1981年的《小城春秋》,而彼时的金鸡奖正“破壳而出”。
2021年是中国电影金鸡奖创立40周年,中国电影报道《蓝羽会客厅》特别推出金鸡奖40周年系列访谈,回首光影峥嵘岁月,共话中国电影未来。本期嘉宾是3届金鸡奖最佳音乐奖获得者章绍同,跟着他的音乐进入那些电影,在节奏中找寻他的电影故事。
《相爱在西双版纳》 民族和流行的破次元融合
“非常高不可攀。”和每个电影人一样,金鸡奖在章绍同心中有着特别的分量。
早在1989年,福建电影制片厂推出了《欢乐英雄》《阴阳界》等片,导演吴子牛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金鸡奖最佳导演的荣誉,“我印象中特别隆重,同时觉得特别不容易,其实没想过自己会得,但就是在一直努力。”《相爱在西双版纳》是章绍同第一次拿下金鸡奖的影片。
在很多人印象里,配乐师通常是拿到电影成片之后,再开始进行音乐的创作。但章绍同不然,在《相爱在西双版纳》的创作时,他跑到剧组实地考察,甚至到云南其他地方采风。“我觉得云南的民歌资源极为丰富,我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学习一下。”章绍同跑了不少地区,每到一个地方,就找来当地百姓唱歌,并录了下来。
在创作初期,团队希望能在电影中创作一首歌,让电影带点歌舞片的气质。而在电影《相爱在西双版纳》中,男女主角的设定并不是纯粹的当地人,男主的海归华侨,和女主的傣族身份产生了足够的戏剧冲突。
正是这种冲突的设定考虑,章绍同在音乐创作中,既保留了民族的因素,同时也融合了流行元素。这种融合在1998年的时候仍属新潮,“流行元素其实是一个时代的趋向,我们作为创作者要明白怎么跟这种趋势结合。”
章绍同并不是盲目地进行“1+1式”的结合,而是尽可能地保留中国民族元素,“在音调上,里面放入很多傣族的元素,比如使用了巴乌、象脚鼓等乐器,但在节奏和唱法上面,会带一些流行音乐的因素。”
这次的创作,对于章绍同而言就是一次将自己对音乐和电影的理解,进行有机合理的融合。相较于第一次“触电”,可谓是极大的进步。第一次为电影写配乐时,章绍同还在上海音乐学院念书,“很有意思,开始非常想把在学校学到的全部内容都用到里面。”只是如今回想年少时的创作,他也不忘反思,“效果做得不是非常好。”
《台湾往事》:汲取乡土养分的创作
“音乐不要跟电影去打架”,在一次次的配乐工作中,章绍同找到了电影配乐创作的门道,“电影音乐如果要做得好,一定要跟导演沟通非常好。导演会给你提要求,你要吸收这些意见,甚至把这些内容做出自己的风格。”在他眼里,郑洞天和陈力是两位非常音乐审美的导演,彼此更是合作了多部作品。和郑洞天导演合作的《台湾往事》,则是让章绍同二擒“金鸡”的作品。
郑洞天用回顾的方式,把整个日据时代台湾人民所受的民族压迫,写得非常淋漓尽致。在章绍同的原本计划里,这部电影的配乐要体现更多的民族味道。
“但郑导跟我说,要表现人物的情感内心,以弦乐为主的,呈现出一种非常抒情、非常内在的东西。而且电影是回忆往事,所以音乐的节奏要比较舒缓。”当时中国台湾不少民谣和福建地区是相通的,作为福建人的章绍同以一首两岸传唱度较高的民歌《婴婴困》作为这部电影的音乐主题。
诚然,章绍同在写这部音乐配乐的时候,内心情感是澎湃的,“这就是血缘相通,所以习俗、语言都是一样的,台语其实就是闽南语。而音乐和语言都是相关的。”
在创作《台湾往事》的时候,章绍同内心始终充满着感情,“艺术创作的根在这里,写《台湾往事》的时候不会感觉是飘在空中的,内心都是跟这块土地紧紧相连,是这个土地给我的滋养。”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为每部电影量身定制音乐
凭借《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三获金鸡,完全是章绍同意料之外的结果,“我觉得两次就差不多了。”和前面两部作品一样,故事背景的乡土依旧给予了章绍同不少灵感。
当时导演陈力在河北实地取景,于是章绍同跑去剧组采风体验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当地的武安落子——河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于是,他在电影片头启用了这种传统音乐。这部电影并不是单纯地展现地方特色,正如片名所示,周恩来总理才是影片的主角,“我重点是表现周总理的大爱情怀,很多地方用了大提琴,然后再加上当地民间的音乐元素。”
这种微妙的融合,在蓝羽看来,“除了演员的表演之外,音乐就成为了主角。”但这并不是说明音乐抢戏,反而做到了锦上添花。从黑发到白发,改变的不止是章绍同的外貌,更多的是他内在的经验。“每一部影片的音乐都是为那一部影片量身订做的,而不是拿来到处通用的,这是我的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如果电影比作一个人的话,音乐就是在人类体内流动的血液。”谈到核心之处,章绍同有着极强的表达。
正如蓝羽所言,好的电影音乐能够牵动着观众的情绪,很多电影时隔多年,再次听到那段旋律时,仍会想起那个画面。这种感动观众的创作,正是章绍同时至今日在配乐工作中,最为享受的地方,“就要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我自己有个体会,就是自己写的时候要感动自己,音乐才能够打动别人。如果写的时候,自己都没感觉,后面也不会有效果。”
当现实中,只要有观众因为音乐而感动,“那是真的找到了知音。”这种快乐对于章绍同而言,就如同获得金鸡奖的那个庄严时刻,“那是人生中间短暂的几分钟吧,也是我生命中最炙热的一部分。”
中国电影金鸡奖时刻拨动着章绍同心中最美的那根琴弦,抱着这种情感,在金鸡奖四十周年的时候,他写下了自己的祝福,“我祝愿我们中国电影不断地攀上高峰,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