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口碑双赢,《扬名立万》凭什么成为大黑马?
1905电影网专稿 逆跌!电影《扬名立万》次周末票房全面超越首周末,并直接从上周六(11月20日)开始,逆袭《门锁》和《铁道英雄》两部当周新片,再度成为单日票房冠军。
截至发稿时间,电影《扬名立万》票房累计破4亿,专业平台预测的总票房有望近7亿。而事实上,在电影上映初期,平台给出的预测票房仅为1亿。
影片有一句台词,“十个项目九个凉,商业投资很正常”,很显然,《扬名立万》成为了“那个赚钱的项目”,更是成为了这个档期中的黑马。
在不少业内人士眼里,在贺岁档正式到来前的11月是个冷门档期,很少有影片会选择这个档期,尤其是含有喜剧元素的作品,多数更愿意选择在之后的贺岁档和观众见面。即便如此,市场上总有像《扬名立万》这样的影片,凭借口碑赢得观众的认可,延长了自己在影院的寿命,最终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市场不缺黑马,那么“黑马们”彼此之间存有什么共性呢?从内容创作,到宣发层面,又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呢?
为什么是《扬名立万》们?
单看影片本身,《扬名立万》有三个频繁被观众提及的元素:悬疑、喜剧和剧本杀。
而我们利用这三个元素来反推电影本身,10月底上映的《不速来客》同样满足。不仅如此,这部电影同样没有主流的大明星撑场,也没有大场面,只是凭借简单的场景,讲述完了107分钟的故事。甚至巧合的是,这两部电影的出品方都是来自猫眼影业。
但为什么《扬名立万》成了,而《不速来客》的市场结局只是匆匆下映呢?
细究之下,不管是故事本身,还是宣发方式,两者都天差地别。虽然两者在题材类型方面,都主打了喜剧和悬疑,但《扬名立万》的喜剧融合相较于《不速来客》对观众更为友好。
正如《不速来客》的部分评论,写着“低配版的《疯狂的石头》”。影片所制造的喜剧效果,是单纯地通过人物之间的巧合产生,相较之下,影片的悬疑性质会更加明确。
《扬名立万》的喜剧效果则网感更强。刘循子墨、张本煜和柯达三位从《万万没想到》到《报告老板》,在创作方面,更擅长洞察观众的喜剧敏感点。
除此之外,电影的喜剧噱头是从话题本身开始创作,影片开始对影评人车马费的调侃,恰好迎合当下网络对影评人“水军”“恰饭”行径的关注。
不仅仅是话题内容的设计,影片还暗藏了不少类似“我叫你爸,你打我马”的谐音梗台词,这种内容对影片有足够的吸引吗?至少从观众的反应来看,它成功了。尤其是随着脱口秀的出圈,谐音梗已然成为短视频时代的“宠儿”。
不仅如此,影片前三十分钟里,导演复制了《报告老板》式的情节表达,虽然这个成为很多观众诟病的“尴尬”,但又恰是这种“尴尬”,迎合了“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你们”的互联网文化。
当然,最重要的是,电影的喜剧内容铺陈之后,悬疑才逐渐展示给观众。影片的悬疑性是以剧本会的形式展开,演员们在剧本围读过程中,不断入戏。观众同样跟随这种形式一同入戏,甚至成为了上映后,大家嘴里的“剧本杀电影”。
剧本杀早已成为当下年轻人休闲娱乐的选择之一,不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剧本杀的玩家和电影观众的重合度较高。当不断有业内人士在讨论剧本杀和电影的IP联动时,《扬名立万》则是以另一个维度和剧本杀进行互动,让观众直接把“剧本杀”和“电影”划上等号。
不管是喜剧设计,还是悬疑安排,《扬名立万》的下沉绝对是成功的。
但这样“下沉”就足够了?电影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通过对人物的树立,去平铺描写了一群悲剧底色的小人物。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观众会发现即便大老板陆子野,同样是强权压迫下的小人物。
电影最后不断的反转,给主题带来了绝对的升华,也让观众有更为积极的离场感。这种观感就像学生时代写作文的追求一样,“凤头、猪肚、豹尾”。这种成功的剧本模式也获得了观众极高的认可,“997”的口碑已然让《扬名立万》成为2021年的佳作之一。
在发行方面,《扬名立万》从原计划的11月19日,提前至双11上映。《扬名立万》制片人、猫眼娱乐高级副总裁张博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坦言“定档双十一,就是为了做仪式感……《扬名立万》是对双十一这个档期的再度打造”。
为了应景“双十一”,《扬名立万》从充满反转的悬疑故事中提炼出“有1种守护叫1生1世只为1个人”的主题,还特别推出了“守护唯一”仪式感观影场次,即这一场放映结束的时候,正好是2021年11月11日晚上11点11分。
优质的内容,加上合适的宣发策略,《扬名立万》才有了机会脱颖而出。据知情人透露,《扬名立万》的宣发费用比不上大档期重点影片的千万级别,但相比之下,《不速来客》就像是“裸发的三无电影”。
《扬名立万》的情况同样发生在2018年上映的《无名之辈》身上。
相比过往同类型的荒诞喜剧,《无名之辈》则更像是一部略带心酸的现实题材影片。而最令观众感动的,便是马嘉祺(任素汐饰)和胡广生(章宇饰)所产生的特殊爱情。
与此同时,当时电影的口碑密切围绕着几个递进的方向不断传播:“喜剧外壳包裹的悲剧内核—笑哭了的观影感受”、“好演员的春天到了,好电影的春天也要到了”、“小人物的尊严”。
可见,黑马的突围,并不简单,背后有着一套特定的思路。
黑马诞生记
当电影市场对档期概念越来越强势,电影也越发依赖各种小长假进行宣发的时候,这些档期里的影片登上票房榜已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回顾2021年的电影市场,票房前十的国产电影,无不是来自春节档、国庆档、五一档等重要档期。
那么这些档期之外呢?
在过去几年里,11月这个冷门档期除了诞生过《扬名立万》和《无名之辈》以外,还冲出了《除暴》。
电影上映前,不少人并不看好这部非古天乐参演的香港电影,平台仅仅给出了1亿多的票房预测,但《除暴》最终斩获了近5亿的票房成绩,并在下映之际,制片方官宣将制作系列电影《除暴2》。
当然,一年中的冷门档期并非只有11月。
通常在业内眼里,春节前的1月,以及春节后的3月,同样是多数影片不愿涉足的冷门档期。但我们梳理发现,这些档期中,并不缺小爆款。
《扬名立万》《无名之辈》《白蛇:缘起》等影片的成功,依旧可以用优质内容决定票房的话术进行总结。但《大红包》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出圈,则又证明了黑马的另一种可能。
正如上文提到,宣发策略的精准同样能助推电影成为爆款。
《大红包》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都是借助冷门档期的优势,通过找准自身定位,从口碑宣传角度放弃了精英层面,从特定观众人群下手,利用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平台,更好地进行落地下沉,并激起一部分观众的猎奇心态。
从宣发策略来看,冷门档期反而更有机会助推电影的成功。
《无名之辈》之后,饶晓志执导的《人潮汹涌》立马选择冲击春节档,虽然最终同样有口碑保证,但票房反而不及前作。
《白蛇:缘起》续作《白蛇2:青蛇劫起》选择了暑期档,虽然票房超过前作,但暑期档的加成似乎并没有那么显著。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本片多少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
事实上,当电影被当做黑马,很大程度是源自大众前期对它的不看好,这种低预期反而有机会为电影带来的更多可能性,也让观众映后对此有更强的表达欲。前作的成功自然会给后续带来足够的信心,但如果内容品质,和宣发策略不能与之匹配,或许这匹黑马只是伪概念。
电影市场期待着越来越多的黑马,它们代表着机会,以及可能性。
不仅是冷门档期,放眼整个市场,一切都能被重新定义。《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奇迹之前,没人相信动画电影会这样;《二十二》的出圈,也是让纪录电影有了新的天花板。
回望当下市场,好莱坞电影连连失败,让中国电影有了更多信心和机会去创造奇迹。电影公司或许可以不再“闻好莱坞色变”,而是迈开步子,用精准定位,和作品的品质,让冷门档期的定义成为过去式,把电影市场变得更为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