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太长,《长津湖》太短!电影时长重要吗
“《沙丘》真的太长了,中间实在没忍住,出来洗了把脸。”
“《007》竟有163分钟,突然有点犹豫要不要看了…”
“《乌海》时长只有102分钟?真的太友好了!”
……
1905电影网专稿 近期去影院前,观众对于电影时长的讨论似乎越来越多。诚然,围观近期的院线电影,时长似乎开启了一种无声的比较,多数都向着2个多小时进击——《第一炉香》144分钟,《沙丘》156分钟,《007:无暇赴死》163分钟。
更不用说国庆档中,由多位导演联合执导的作品《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前者在全面表现长津湖战役的前提下,时长达176分钟;后者则长达156分钟。而11月上映的电影《不老奇事》和《梅艳芳》,时长均达到136分钟。
在大部分观众印象中,过去的电影时长多数保持在90分钟左右,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片长慢慢变长,但剧情片多数仍是维持在120分钟以内。
2015年前后,中国电影市场进入高速发展的时间,而彼时的电影宣传,还会打出“全程无尿点”的话术,试图告诉观众电影虽长,但值得。
电影时长重要吗?这间接体现了导演间接讲好一部电影故事的能力。而抱着“娱乐”心理进场的观众,对于越来越长的电影又是什么态度呢?
变长的电影
现在的电影,真的越来越长吗?
我们统计了2019-2021年票房年度前15名的影片。2021年,仅有3部影片时长控制在了120分钟以内,分别是《哥斯拉大战金刚》(113分钟)、《你的婚礼》(115分钟),以及《人潮汹涌》(119分钟)。
我们姑且抛开“国庆档三部曲”、《长津湖》和《金刚川》这5部由多名导演共同创作的电影。我们会发现,电影《你好,李焕英》是整个榜单中,唯一一部喜剧片。
《沐浴之王》《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等喜剧电影的票房,同样位居上映当年的年度前15,而它们的时长均控制在110分钟左右。
即便是过去不断制造爆款的“开心麻花”,其出品的电影均保持在120分钟以内。即将于2022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超能一家人》,虽然目前没有定剪的消息,但各家票务平台给出的时长为100分钟。
可见,对于喜剧电影的创作,团队更愿意“压缩”时间。
参与了近年某部爆款喜剧电影制片的小昕表示,目前中国多数的喜剧电影创作,仍受早期香港喜剧的影响,尤其是在喜剧笑点的设计上,追求更密集且精炼的表达。她也提到,《你好,李焕英》算是例外,毕竟影片中不乏导演贾玲对自己母亲的情感寄托和追思,在叙述表达上,会有更多内容和情感的输出。
我们还观察到,像《中国医生》《烈火英雄》《紧急救援》《攀登者》等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时长相对都较长。而这些作品后期在宣传中,通常都会提到“全局观展现事件”,也间接地向观众传达了“为什么影片时长会长”的原因。
值得关注的,电影《紧急救援》的时长其实发生过微调。在春节档档期的发行通知上,影片的时长为139分钟。但在电影最终上映的版本中,影片的官方时长为134分钟,相应删减了5分钟的内容。
据知情者透露,当时第一版在大面积放映之后,观众和媒体普遍认为影片过于冗长,于是后来制作方借着调档后的时间,对影片重新进行了适当的微调。
当然,电影并非说是短即好。同样是林超贤导演的《红海行动》,时长为138分钟,一度被发行认为是“难发”的影片,毕竟同档期的其他影片都控制在120分钟以内,很大程度上便于影院排片。但最终,《红海行动》凭借着良好的口碑,一路逆袭,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
很显然,内容决定表现形式,电影的时长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是合适的时长,是电影制作者和多方之间的最佳博弈的结果。
工业化的体现
电影长在哪里呢?很显然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本身内容,另一个则是电影片尾。大家时常会困惑,为什么以前的电影内容可以在90分钟以内完成呢?
过去电影都是由胶片拍摄完成,而片盘一般只能容纳15分钟左右的容量,因此,胶片拍摄的影视作品通常是15的倍数。当然,胶片高昂的成本也造就了当时电影人通过压制时长,进而节约预算。在数字拍摄的当下,创作者也逐渐打破了过往的模式。
电影《长津湖》上映的时候,电影出品人于冬曾说,“片尾将近8分钟字幕,是全体主创人员的名字,这是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新的检阅。”
电影人黄建新也曾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拿着过去电影的完整台本谈到,“以前电影的片尾字幕就那么短,不像现在有那么长。像郭帆他们《流浪地球》剧组上千号人,最后光字幕,就得滚7、8分钟。”
越来越长的电影字幕,其实在电影人看来,这就是电影工业化的一种象征。
过往观众看好莱坞电影,总是习惯等着最后片尾的彩蛋,结果一等就是近10分钟,那些工作板块分配也会更加细致。一部电影背后,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尤其像《长津湖》这样的电影,背后是1.2万人的努力,而最后近8分钟的字幕,就囊括了7000余人的姓名。
当电影工业化的进程速度越来越快,创作者的“野心”也越来越强烈。
尤其像系列电影,在完成单片故事的前提之下,它还要负责勾连下一部,和呼应整个世界观的功能。像《沙丘》亦是如此,虽然是简单,甚至有些单薄的故事,但是导演努力地在营造整个《沙丘》故事的世界观,进而花费了不少笔墨。
《唐人街探案3》同样有类似的情况。导演陈思诚从《唐探2》开始,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要联系整个“唐探”宇宙,既要填补前作留下的疑问,同时还要为后面的故事的做伏笔。这种电影宇宙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对漫威电影的学习。
我们也能看见漫威的这种创作方式,间接导致了《复仇者联盟4》的3小时时长。
当然,创作者疯狂地在电影里加塞内容,也会像《007:无暇赴死》那样,虽然看似情节足够丰满,但鸡肋内容并不在少数。不少中国观众表示,电影在古巴的戏份之后,整个情节一泻千里。事实上,古巴的戏份只是全片的1/3处。
工业化的发展虽然给了电影创作更多的空间,但对于创作者而言,这个空间的度是要有所保持的。
在所有人眼里,《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但影片抛开片尾时长,其实2个小时不到。而2020年,郭帆推出导演剪辑版,把曾经删减或者没注意的素材,又放回了电影,把影片时长增加至了137分钟。
郭帆谈到时长问题的时候,曾表示,当初考虑到电影上映后的排片,所以对影片的时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压缩。为排片压缩时长的导演并非少数。
《五个扑水的少年》导演宋灏霖曾透露,电影初剪长达3小时,但最终还是进行了删减优化,让电影维持在如今的111分钟。
时长和排片
电影时长真的会影响影院的排片吗?会,但也不会。
不少发行人员都告诉我们,时长短的影片对于影院而言,翻场高(翻场,即单厅单日能放多少场电影)。很显然,三小时的电影自然比90分钟的电影,多占据了一半的资源。虽然时长加长,会让影票价格有一定幅度的增涨,但这种增涨仍有的局限。
因此,放在同一水平面,时长短的电影自然占据更多优势。但有排片,没观众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影院的经济回报来自观众的上座率,如果时长较短的影片在同档期中,自然会有优势。但如果上座率不行,影片即便片长占优势,最终还是会被拿下。
小寒告诉我们,她同事在9月28日预购了一张10月1日《五个扑水的少年》的影票,没想到最后却被退票,而后来这个影厅则被安排了上座率更高的《长津湖》。
当然,对于影院而言,一家影投公司的王经理告诉我们,时长过多的电影在排片上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碰见《长津湖》《复联4》这种大爆款,自然不会受太大的影响。他指出,其实这种影响对于多厅影城而言,压力会小一些。
“有的影城有6个,乃至8个影厅,整体排片策略上做一个中和。但像现在不少乡镇影城,影厅也就3-4个,对他们翻场的影响就会比较大。”这也间接地表示,在电影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影院作为末端的放映,在建设方面,同样要与之共进。
如今,中国电影银幕数超过8万块,未来或许应该刺激乡镇中心,建立多厅影城,促进生态多元发展。
电影时长最大的敌人
电影本身最终还是落在观众身上,当不少抱着娱乐心态走进影院的人,为什么对于电影的时长越来越“挑剔”了呢?《长津湖》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人去对时长“较真”,但为何《沙丘》《007》中,陆续出现了这些声音呢?
在很多采访的时候,创作者都会提到当下的短视频习惯,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习惯。
大鹏曾在我们采访中感叹,他看柳岩休息的时候刷短视频,突然有个内容看了两秒就划过去了,不禁感叹好残忍,“一个十几秒的短视频,一两秒都忍不住,但观众坐在电影院,看着漫长的镜头,就会不自觉拿出手机来玩。必须承认的是,互联网上的变化,就已经影响了大家。”
这种情况显然最后都是反馈于创作者,只是单一地加入内容和表达,没有紧凑的故事,和有效的节奏,最终电影即便是90分钟,也只会让人如坐针毡。
而合理的内容而言,不管是对于观众也好,也是影院也罢,更多的都是支持。回看那些N刷《长津湖》的观众,在他们眼里,176分钟的电影可能还不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