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乔家的儿女》评分降到7.9 大家都被“气”坏了

流森 2021.09.09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剧集《乔家的儿女》收官,自上线以来,热度和话题不断,评分则从8.7分降到了7.9分,并非是质量问题,而是大家实实在在地被“乔家人”气到了。编剧未夕,同时也是原著小说《乔家的儿女》,曾在微博上说,“大家别生气,别生气,慢慢看,慢慢往下看。乔家的日子还长着呢。” 

结婚、生子、离婚……乔家的“一地鸡毛”,横跨30年。同步追剧的未夕原计划和观众一起实时讨论,但几集之后,她还是决定把故事交还给观众,“大家怎么看,怎么解读都可以,每个人的视角不同,我作为编剧,还是藏在幕后就行。” 

原著小说里有一句话,“人不过是这么回事,你这也好,那也好,但并不代表你就可以幸福。”换个角度想想,这句话不就是为乔家的生活定了基调吗?未夕告诉1905电影网,自己当初写这个故事,就是想写身边的邻人、亲戚、朋友几十年的生活状态,那种平民数十年平凡又不乏闪光,困苦又不乏温暖的日子。普通人的生活被柴米油盐围绕着,有自己的故事,但终究,冷暖自知。《乔家的儿女》的故事亦是如此。 

“改编”

追《乔家的儿女》的观众,多数很“上头”,对乔家的种种遭遇都有各种情绪,更是不少人迫不及待去翻看小说,变身“原著党”,体验感受故事最终的结局。而原著党们则对目前故事的改编,提出赞赏,或者质疑。未夕让大家别急,慢慢看下去。

当时制片人侯鸿亮看到小说之后,觉得文字非常细腻,题材很好,并邀请到了作者本人进行改编。为此,未夕和导演张开宙见了一面,问他想怎么改编。导演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给出了两个字,“不改”,要尊重原著的人物,不能为改变人物的命运。这成为了未夕放心把作品交给这个团队的主要原因。 

但文字和影像毕竟是两码事,原作者对于整个故事脉络而言,始终会有“上帝视角”。在小说的前十多章故事里,未夕用非常生动地笔触展现了乔家儿女的童年故事,这种生动和细腻都是靠着生活流娓娓道来。但这些内容放在剧集中,必然不太合适,“电视剧必须要用事件,要用细节去填充”。未夕决定不以编年体的方式进行改编,同时她和导演张开宙确认,要打破小说原有的时间线,把很多人物和事件进行融合,“形成更强烈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关联”。 

譬如一丁受伤事件,原本一直到小说末期才发生,但未夕把它提到了前面来,让乔家那几集的命运更加冲突,这样也调整了整个剧本的基调。未夕和团队并没想到,这番改编后的剧情,在多重冲突下,会在观众中引起那么激烈的争论。

除此之外,为了突出剧情的戏剧和人物的性格,未夕在改编过程中,把小说中的一些隐喻进行了删减。在小说里,一成小时候举报父亲赌博之后,自己偷偷跑到了废弃工厂的水泥管里,最后齐唯民带着其他弟妹找到他时,只有五弟七七爬进了水泥管。小说里写,“小七的眼睛在暗暗的水泥管子里那样的亮,乔一成看不清他的脸,只觉得他在笑。”那是一道走进乔一成心中的光,也暗示了故事最后,能为乔一成换肾的人,还是七七。 

相比强剧情的影视表达,这种描写太过文学性,很难直接传达给观众。于是,“光”变成了对乔家最好的姨夫,借由他的嘴讲述出来,“咱每个人心里,都得有太阳,得有希望”。

“人物”

《乔家的儿女》第一次迎来网友铺天盖地的吐槽,是因为叶小朗的人设。 “叶小朗这个人物在改编过程中,融合了小说中的其他女性,把她们的性格都糅合到了这个角色中。”和剧集里不同,小说里乔一成不止和三位女性有过情感纠葛,但如果直接把这些情节变成影像,这个角色或被觉得是个“海王”。

回到叶小朗身上,未夕坦言,“她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对于网络上讨论的抢选题事件,并不是她违法乱纪。 

“事件是在于原来的选题被毙掉了,她很着急,报纸马上就要开天窗了,于是她想到了乔一成的这个选题,当时实际也出现了一个很有名的金融风波,她就抢了这个选题,但在撰写稿件的时候,她署名是乔一成,这种行为等于到了乔一成那,不再是首发了。”这是整个对话中,未夕最认真且正面向我们回应的争议,“这份行为肯定是错误的”。 

叶小朗在未夕的笔下,是一个为了自己目的而不顾一切的女性形象,但她身上又有自己的侠义道义的一面,包括最后临走前,她和四美做了和解,还偷偷把存款还给了一成,“甚至她没有拖一成很久,到了美国不久,就当机立断,‘我谢谢你签字,我会永远当你是家人,我的父母兄弟甚至不是我的家人,但你是’。” 

在创作这些人物的时候,未夕做了一个尝试,想在《乔家的儿女》里没有完全正面的角色,也没有绝对的反派。观众之所以对叶小朗有那么多的情绪,主要还是大家密切关注着当下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人物觉醒。 

剧集完结,其中的女性角色都有非常独立自信的一面,但未夕坦言,“我没有刻意去体现女性思想,因为我觉得在真正生活当中,女性对生活有各种的选择。有独立的人,也会有很依赖人的女性。”这些形象在未夕笔下都不是单一的,在每个选择中,慢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便是戏份并不多的一丁母亲,虽然初期是尖酸刻薄的性格,但在生病之后,慢慢也有了那种愧疚、悔恨。 

甚至是被观众诟病“恋爱脑”的乔四美,从剧集一开始,这个人物的逻辑就是存在的,从小颜控,也看了很多言情小说,“她的人生就是不切实际,但她有另一面,就是懂得抓住机会,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在创作中,未夕尽力从事件中挖掘更多的人物性格,向大家展示出每个角色的多面性,尤其是女性,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对生活、爱情都有不同的态度,“我希望每个角色是有包容度的。” 

“原型”

 多面性,造就了人物的立体,更是牵引着观众“沉浸式追剧”的关键。“主要是每个人物都有原型的影子。”未夕透露了她塑造人物的秘诀。即便是剧集里,帮马素芹躲过前夫的菜场大姐,都是未夕在现实菜场中,对周围人的观察,“可以说《乔家的儿女》里的每个人物,几乎都有原型。” 

创作有了原型支撑,才能看到他的生活,有缺点,有高光,甚至是不完美,“比如二强和师傅,这个就是一对真实的事情,只是现实中,他们关系拉扯地更狗血,而且这对师徒恋的结局并不好,不过我在剧集中,给他们圆满了一个好的生活状态。” 

赋予原型美好结局的人物,并不止这一对,四美亦是如此,“她是我身边的一个人,结局非常不好,但我们还是给了她一个光明的结局。”相比他们,被观众比肩苏大强的“渣爹”乔祖望,则是未夕融合了身边数个人物的品行,才有了这么一位被大家恨得牙痒痒的父亲形象。 

在小说《乔家的儿女》第一版装帧的封面上,对它的解释是,“讲述市井人家的悲欢离合”。而这些市井的烟火气最终全都贴合在了剧集里,甚至还带着时间之外的记忆。

“原生家庭”

未夕最初在构思这部作品的时候,本打算写一个男人的婚姻,“他叫乔一成,有两三段婚姻,都以失败告终,是个非常颓废的角色。但我在写的过程中,发现他之所以婚姻失败,大部分时候是跟他的家庭有关。”原生家庭,成了《乔家的儿女》背后最值得被探讨的话题。 

未夕并没有打算并没有计划把乔一成写成“长兄如父”的形象,反而他身上带着一种逃离。原生家庭令他自卑,他和文居岸的短暂初恋,是两个身处原生家庭之痛的孩子的情感共振。甚至和叶小朗的闪婚,“一部分是为了爱,一部分是想要赶快摆脱这个家,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即便没有刻意塑造乔一成,但在这个角色后期,也慢慢显现出了粗暴、专制的父亲形象,“父亲在他身上是缺失的,他一辈子都在渴望父爱,但也在痛恨父亲。最后,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父亲的形象。”一成对于小弟弟七七是存有隔阂的,这些隔阂并不是因为弟弟从小长在二姨家,而是来自儿时街坊邻居的闲话,直到剧集最后,“他才明白这个家庭才是他真正的归属和依赖。”

又或者是三丽,小时候被猥亵之后,第二天父亲带着她出去吃包子,她只有一句台词,“给哥哥也带一笼。”她的一夜成长,甚至在她的未来,大哥才是她唯一的顶梁柱。 

在乔家五个小孩身上,他们儿时经历的种种,都能投射到他们长大后的每个行为。不仅如此,在马素芹儿子身上,同样能看到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目睹父亲的家暴,对母亲是心疼和怜惜的,直到最后看到二强的行为,直言愿意改姓。“我们想表达的就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但我觉得他的底色是温暖的,结局也没有强硬的去扭曲或者洗白某个人物。” 

《乔家的儿女》完结之际,未夕在微博上说到,“三丽很幸福,二强很幸福,四美不复婚,自由快乐,七七真正成长了。一成会幸福。”诚然,他们的故事未完待续,还将在现实生活中,继续上演。

文/流森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