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我的父亲焦裕禄》郭晓东:我特别适合演焦裕禄

keva 2021.08.08 来源:1905电影网
时长:05:26      建议WIFI下打开

对话郭晓东:我特别适合演焦裕禄

1905电影网专稿 “特别不谦虚地说,我觉得我特别适合演焦书记。”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里,郭晓东演了河南兰考县原县委书记、焦裕禄精神铸造者——焦裕禄,他说,自己所有的人生感悟和专业感受,都在为这个角色铺垫。

郭晓东和焦裕禄一样,都是山东人,都从农村出身,相似的成长背景让他觉得,自己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这位英雄,“懂他的苦难,他的奋斗,他的轴劲,他的精神,他的坚守和责任。

收到“焦裕禄”的演出邀约时,郭晓东特别兴奋,因为这是他一直在期待的角色类型,正能量、有温度、有责任感。在郭晓东看来,焦裕禄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了不起的党员,了不起的干部,能够找他演,是他的荣幸。

郭晓东告诉我们,演焦书记,他有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感。

#初识#

电影还没开拍之前,郭晓东见了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他亲切地唤她“二姐”,“二姐”也是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的总监制,影片正是以她的口述回忆改编,从家人的视角出发,回顾焦裕禄踏遍兰考大地的工作足迹,勾勒出焦书记先人后己的生活点滴。

“你跟我父亲的形象很像,就是有点婴儿肥。”焦守云第一次见郭晓东,婉转地“批评”了他的体型。郭晓年过不惑了,心里清楚,自己哪里还有婴儿肥。他主动“戳破”二姐的婉转,“我其实就是肥。”

实际上,接近180公分的郭晓东,彼时大概81公斤,体格还算匀称,但他能够理解,焦书记本身消瘦,再加上后来有肝病,就更瘦了。

接下这个角色时,郭晓东对自己提出要求,不是要去演绎焦书记,而是要去感受他、走近他、成为他。于是,“得先瘦下来,才能再继续往前。”

他一边运动,一边节食,对自己狠下心来,每顿不是吃蔬菜,就是吃馒头,馒头还不能多吃,只能吃四分之一左右。有一次,郭晓东在家陪儿子吃面,坐在旁边“眼睁睁”地看着他。儿子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说爸爸你吃一根面条吧,说罢就给他挑了一根,“就吃一根!”。但郭晓东拒绝了,“一根也不能吃,我得抵受住诱惑。”

郭晓东坦言,节食压力挺大的,但每天上称的时候,就是他的快乐时刻,“每次在秤上看一看,觉得又瘦了一点,还挺高兴。”花了一个多月,郭晓东足足瘦了24斤,最轻的时候,只有66公斤。他身边的朋友都忍不住心疼,“郭晓东你都瘦到脱相了!”

“这个不值得我去炫耀,但我只是想说,我的功课是这样做的,作为一个演员,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对得起焦裕禄这个名字!”

#深入#

郭晓东说,自己不是一点就透的演员,没有技巧,只会闷头苦干用蛮劲。

1962年冬天,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面对危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三大灾害——风沙、内涝和盐碱,他身先士卒,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带领兰考人民奋力抗击三害。

为了更好地贴近角色,郭晓东除了研读焦书记的文字资料之外,还亲自回到了焦书记曾经走过的地方,参观关于焦书记的纪念馆,采访曾经和焦书记一起生活的工友,了解更多这位英雄劳模的事迹。此外,焦书记的儿女们也会跟郭晓东分享,分享他们与跟父亲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父亲的理解。

“他是先人后己的人,宁愿看自己老婆孩子挨饿受冻,都愿意让别人过好。”比如,他出门看到有受苦受难的人,就给人家钱;他穿一件好衣服出去,看别人没衣服穿,会把衣服脱下来给人家。

在兰考服务两年之后,焦裕禄罹患肝癌,与病魔的斗争,常常让他痛苦不堪。《我的父亲焦裕禄》里有一场戏,因为癌细胞的扩散侵袭,焦书记躺在病床上疼的翻来覆去,但依然拒绝打一支止痛针。

郭晓东直言,如果是站在郭晓东的角度,他是无法理解这样的行为,“都疼成这样了,你为啥不打一针呢,我过不了我自己这一关。”但站在焦裕禄的角度,就能特别理解,以焦裕禄的性子,他会认为打一针意义不大,兰考县这么困难,自己就不打了,要把这个针留给更有用的人。

前后花了将近五个多月深入了解,在郭晓东的脑海里,焦裕禄的英雄形象愈发立体。

#塑造#

大部分拍戏时,郭晓东都是素颜上阵,偶尔需要自己看起来脏一些,才会化一点妆。他告诉我们,在片场,他会让自己被太阳晒着,但不会让自己喝水,也不会让自己吃饱,因为当时兰考物质匮乏,是很少可以喝水的,焦书记也是长期吃不饱。

郭晓东希望通过真实体验,再度重现焦书记经历过的艰苦。他还记得,最后拍焦书记病危住院,需要神情憔悴的感觉,他就强迫自己好几天不睡觉,困到不行也不让自己睡,力求找到极度困乏和倦怠的状态。

令郭晓东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是焦书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从河南回到山东老家看望自己十年未见的老母亲。拖家带口一进门,他就从背后抱着母亲,在痛哭声中一遍一遍地喊着,“娘,我回来了,儿子回来了!”

郭晓东透露,现在电影成片中的这场戏是重拍的。当时拍完第一次,导演已经满意了,在场好多人都感动哭了,他自己也觉得还行,但是拍完回去之后,还是觉得不够准确,于是主动去跟导演说,这场戏想重拍一遍。

在郭晓东看来,焦裕禄在外多年报喜不报忧,心里藏着对母亲的愧疚。所以在两人都十多年没叫过彼此情况下,这种重遇的情景,需要倾注更加饱满的感情。

一个是演员,一个是劳模,郭晓东坦言,他和焦裕禄都是很轴的人。

轴是一种坚持到底,不言败不言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就像焦裕禄在戏里说的一句,“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绝不离开!”对于塑造焦裕禄的这件事,郭晓东同样一轴到底。

#滋养#

郭晓东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把焦裕禄视为精神偶像,把拍摄《我的父亲焦裕禄》看作精神洗礼。

拍焦书记回老家探望母亲那场戏,让他想到了曾经的自己。郭晓东谈到,那时候自己在北京“瞎混”,很久没有回家。他平时不会赖床,但回到家,就会故意这样做,因为太久没见面了,他想享受一下妈妈一遍一遍走到房间叫他名字的过程。

郭晓东一直记得,离开家乡时是1993年,当时问朋友了借了70元,凑了120元的家当,外加装了几件换洗衣服的行囊,就只身闯荡北京。清洁工、养虾工、伐木工、雕刻工、印刷工、洗碗工、清洁工、邮递员……那段时间,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直至考上北京电影学院。

郭晓东演艺生涯的起点是著名北影表演96班,但较陈坤赵薇等同学的光芒,演文艺片出身的他,虽然有《暖》《推拿》等口碑不错的作品加持,但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于是我们问他,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

郭晓东答得坦言,“我觉得我很幸运,老天爷对我挺照顾的。尽管大家看上去,郭晓东经历了那么多苦,但我不觉得苦。所谓的颠沛流离,都是成长的养分,对角色塑造都是丰厚的财富。”

谈及表演的核心,他变得严谨起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真’,而‘真’要来自于初心,找到初心就能找到方向。

放眼未来,他只希望能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演自己喜欢的电影,“就像《我的父亲焦裕禄》这部电影,对我来讲,是艺术生涯上乃至生命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笔。”

视频/复合型人才 文/keva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