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电影资讯

谍战剧《叛逆者》:真实的生活焊接革命的支点

雷军 2021.07.22 来源:光明网

原标题:《叛逆者》:真实的生活焊接革命的支点

电视剧《叛逆者》虽然顶着谍战片的头衔,但淡化了情节、动作、悬疑的成分,展示了男主角在大革命时代人生选择变化的轨迹。若问该剧的悬疑之处,恐怕就是主人公的人生选择,即如何发现自己身处幽暗深渊而勇于冲破旧壁垒,走向新生。

从修辞上讲,“叛逆”一词多带有贬损意味,被认为是对忠诚的放弃。然而“叛逆”也可以是勇于打破舒适圈或规则的勇气。该剧以“叛逆”命名,有着先锋主义的色彩,暴露黑暗权力的野蛮性,点赞反戈回击“合法政府”的勇气,探索红色基因的成长轨迹。

《叛逆者》没有站在思想意识的高度来矫正主角林楠笙的人生初设之路,而是通过他的眼睛,感性地认识正义和非正义。叛逆是自我的醒悟,主动与旧我的决绝。电视剧开篇,林楠笙是一个国民政府的拥趸,通过甄别我方的“潜伏者”——邮差,抓出叛逆者。但林楠笙没有被黑暗浸淫,虽身处血腥之中,却掩盖不住他稚嫩青涩的光芒,这也为他日后“叛逆”的种子。作为特工,他技术精湛、判断力强,但初试锋芒却屡屡受挫,让他明白对手力量的强大。随之而来的无限升级的卑劣抓捕手段令他犹豫彷徨,没有被奴化的他,走进“疑惑”的陷阱:对监牢设置的怀疑,对惩戒手段的怀疑,同僚间的内讧,不断让他开始质疑自己最初的选择,满腔的报国热情被现实的冷漠一点点榨干,而给他带来重生希望的恰恰是对手的正义。

该剧在开篇已亮明了敌我身份,不用观众烧脑猜想潜伏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刻意强化敌方的工具主义、功利主义和我方的人道主义、感性主义。林楠笙作为陈默群的一枚棋子被选定,被带入棋局。于是,处于陈默群和顾慎言对决阵地中间的林楠笙,在不见刀剑的对决中,一方面感受到了陈默群的控制、威逼和恐吓,另一方面感受到顾慎言的精明、柔和与善意。陈默群和顾慎言都是林楠笙精神引路人,两个导师对林楠笙分别采取了压制和教导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陈默群让他懂得了畏惧服从,顾慎言教他明白了无私奉献。两个导师面对生死考验时也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陈默群当汉奸,彻底击垮了林楠笙对国民政府最后的精神信仰;顾慎言牺牲自我,推动林楠笙的彻底叛逆。品行越纯正的人越忠诚,也越执着。林楠笙精神情感的蜕变,在于对社会理想和人道主义坚持的韧性,虽然他起初的政治鉴别力是弱小的,但他朴素的正义感是丰满的,道德理想是清澈的,这足以成为他走向革命的道德基因,与志同道合者产生共鸣。

剧中常出现一句台词“好好活着”,在烽火连天的年代,这句话是奢侈的,却是革命人的理想。顾慎言、纪中原、左秋明演绎了一个个好好活着的故事,他们用生命的力度诠释、回应革命的未来走向,用生命的热量感染身边的人。革命精神的根本是人本主义,革命者是仁义者、理想道德的守护者。革命者的意义在于对环境的革命化、理想化、道德化改造,对弱者施以坚强,对苦难者施以怜悯,对专制者施以对抗。如果说顾慎言、纪中原等人用人格魅力征服了林楠笙,那么朱怡贞对他的影响更多的是私情。她与林楠笙在革命路上相互扶持,让他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坦诚、真实和正直。她的纯真和文化理想让林楠笙感到革命队伍的同袍之义,从心底感到作为反革命者的惭愧羞耻,道德的反省引发了自我的救赎。

《叛逆者》不以戏剧化情节或悲剧场面当头棒喝一个迷途的正义青年,而是循着这个青年的情感足印,慢慢地走向失望、绝望,又慢慢地找到希望、光明。革命的召唤靠的是日常生活的精神感动,充盈的革命正义让叛逆者知道人的书写,叛逆是历史逻辑的结晶,也是人发展逻辑的展现。(作者:原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教授 雷军)

文/雷军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