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清华的一封情书《大学》:因为有光,所以值得
《大学》:大学有光,所以值得
1905电影网专稿 十年寒窗苦读,我们在一度看不清前路的时候,只知道前方有个地方我该去看看的,那就是“大学”。
大学似是发着光的地方,从很小时候还没去过,就知道它的美好。而去过大学后,发现大学只是人生的起点,但它始终发着光,在我们远航路途中,是永远回头看都能望得到的港湾。
《大学》电影海报 |
“大学之大,不在于有大楼高楼,而在于有大师。”曾任清华校长的梅贻琦这么讲道。而实际上,在影片《大学》中,大师看起来并不是多么高大的,他们普通而渺小,面对学问以及理想,他们是谦卑而低调的,但虽渺小仍愿挣扎在理想之地的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高大。
2021年7月9日上映的电影《大学》,是全清华制作团队用三年跟踪式拍摄手法,聚焦于四位清华人的纪实电影。这部片长110分钟的电影作为献给自己清华母校110 岁生日的一封情书,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实际上这部电影不仅是“走近清华”这么简单,而是走近大学,展现大学的精神。清华大学知名教授尹鸿老师,此次还担任着电影《大学》的监制,他对这部电影的定位从不止于清华校园内:清华是中国大学的一个缩影,而是要展现当今大学保有的那份气质精神,意识到大学并不仅仅是一个获得学历的地方,而是能够给人一身光芒的地方。
《大学》这种纪实手法,与其说我们是跟着电影上清华,不如说是跟着电影上大学,感受作为大学中一份子的使命感。导演之一孙虹在导演手记中写道:当你沉浸在一个黑暗而封闭的环境中,唯有前方有光的时候,才能真正静下心来感受时间的流淌,体会另一个人的人生。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感受着四个不同时间节点的清华人的此刻彼刻。
新生——严韫洲
严韫洲从原本舒适圈走向更大舞台的不知所措,一切未知新奇的事物正一箩筐的砸向他,期待随即失落,再次思考自我后的成长。
像极了初入新环境的你我。或许看着都是琐碎的庸常小事,但我们成长从来都是小事开始。
成长——宋云天
在完成学业后,大学只是自己的人生的一个勋章,把它别在胸前,才是征战路途的起点。宋云天佩戴着着自己博士的勋章,究竟怎样的选择才配得上这些辛酸付出。
回基层,他想要造福一方人,而挣扎是人生的必然。选项从来不重要,重要的是握笔的人。只看他骑着三轮车在河南新乡的田埂上悠然自得。
回归——蔡峥
“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有一台自己的好望远镜。别人做不做,我自己做不做,但中国人一定是要做的!”
蔡峥看过世界,头顶的星空他不想只自己一个人看见,他想让中国人看见。那抬头便可望见的璀璨,是他放弃国外一切回归的原因。他望着星空时有着诗人一般的浪漫,而他的双脚始终踏踏实实前行。
收获——钱易
提着包,就那么朴素的身影来来回回穿梭在校园,83岁的钱易老院士,她对自己的老师,对于这片知识的土地,仿佛还是个年少的学生。
“我不用麦克风,我用我自己的声音来跟同学们交流。”回忆从教六十年的岁月,像是一杯沉淀至清透的好茶。收获学生们的祝福感谢,同时收获了那一本丰厚的自我。
“推开学堂那扇窗,辽阔的草场和天空。一群少年奔向了远方,一路花香一路唱!”
《大学》中我们永远是少年,必经的人生中的挣扎与难耐,我们将学堂读书的热血、仰望星空的纯粹装进口袋,直面生活执着向前!回头看,《大学》还在那里,少年也还在那里!
看,理想与你皆耀眼!
《今日影评》编导观察:大学,有每个人专属的独家记忆,学习、青春、奋进都可以成为它的关键词。在尹鸿老师的讲述下,何谓“大学”?一个超越个体理想的地方;一个给人植入梦想的地方;一个给人一身光芒的地方。很受鼓舞,希望更多人能一直享受在大学的光芒之下。(彭康坪《今日影评》当期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