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影评·电影党课》收官:李雪健讲述建党精神
《今日影评·电影党课》:李雪健讲述伟大建党精神
1905电影网专稿 “我是时代的幸运儿。”
回望自己在电影《焦裕禄》与《杨善洲》中塑造的共产党员形象,党龄47年的演员李雪健在《今日影评·电影党课》现场动情表示,“正是因为想当这样的英雄才动了入党的念头,党在我心中就是英雄!”
百年风雨,百年历程;党史精神,光影见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栏目特别策划并推出特别节目《今日影评·电影党课》,在连续七周22期的节目课程中,以红色经典影像为力量,结合党史研究专家的权威讲解与中国电影人的赤诚讲述,深情赞颂并传扬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
7月16日,《今日影评·电影党课》迎来收官一课,力邀李雪健担任党课讲述人。透过这位电影表演艺术家对银幕生涯与自身入党经历的追忆与感悟,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历史源头的伟大建党精神,随光影辉映闪耀。
“党在我心中就是英雄”
李雪健动情追忆入党经历
在李雪健的表演生涯中,前前后后共在影视剧中二十余次饰演共产党员形象。《今日影评·电影党课》收官一课,谈及这些共产党员角色的李雪健回忆连连。
即便因鼻咽癌后遗症而造成听力及声带受损,戴着助听器的李雪健回望自己在《焦裕禄》《杨善洲》里塑造的经典形象时,仍用沙哑却坚定的语气,坦言自己是“时代的幸运儿”,“观众把对他们的一些感情寄托在了演员的身上,我跟着沾光。”
对于“骨子里就想演”的焦裕禄书记,李雪健直言他是当年父辈的一个典型代表,“演他就像演我们这一代人的父亲;演员,你说谁不想把自己的爹演好?”
焦裕禄精神代代相传,也激励了李雪健还原过的另一位好干部——杨善洲。“焦书记是考虑农民怎么有饭吃,杨书记想的是怎么让农民吃好。”
时至今日,李雪健还记得电影里杨书记临终前的台词:一分钱也不能少分农民的,我的职务没了,但是共产党员的身份没变。“现在我们各行各业讲职业病,共产党员也有‘职业病’。”他激动表示,共产党员的“职业病”就是“自找苦吃”、不怕困难。
作为一名拥有47年党龄的老党员,自入党那一刻起,李雪健就深深地将这份“职业病”贯彻在电影表演事业中。出演过一个又一个英雄的他,也正是由于银幕内外那些英雄共产党员的鼓舞,才动了入党的念头。
“学习英雄,平凡中见不平凡的人生——”
那些英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是“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是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是英勇堵枪眼的黄继光,是为了不暴露目标活活地烧死的邱少云……
《今日影评·电影党课》现场,李雪健还原了电影《英雄儿女》中英雄王成的台词“向我开炮”,以及电影《董存瑞》中那“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惊天一举。
“党在我心中就是英雄。”正如他在电影《横空出世》中饰演的两弹一星英雄发出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铮铮誓言,甘愿为党一辈子隐姓埋名的共产党员,真真正正秉持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精神之源,用实际行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杆子!
1975年3月8日,李雪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忆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他仍能感受到那份激动、光荣与自豪。
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地去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精神力量,光影讲述
专家影人共同打造精品课程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本年度首档电视播出的电影党课类节目,《今日影评·电影党课》集中聚焦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以光影讲述新模式打造的22期“课程”,集结众多党史研究专家与知名电影人,为广大观众生动讲述这些推进党的建设发展与国家繁荣富强之精神的不朽内涵。
知名党史专家云集,力保节目所述党史故事及精神读解的精准性与深刻度。
其中,军事科学院原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肖裕声,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电视剧《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编辑研究处处长、研究员姜廷玉,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武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李树泉,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欧阳雪梅,分别以“党史讲解人”身份坐镇教习,令全网观众获益匪浅。
党史讲解人之一:《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
细数百余中国影史名场面,22位中国电影人志愿加盟《今日影评·电影党课》讲述者阵容。谢芳、佟瑞欣、王霙、王仁君、韩庚、林永健、刘劲、王洛勇、丁柳元、卢奇、黄海冰、梁静、刘佩琦、郭晓东、王庆祥、姜宏波、刘之冰、李冰冰、侯勇、冯文娟、田华、李雪健(按节目播出期数排序),集结老中青三代银幕书写者之意气与坚定,带领广大观众共赴电影中的红色历程。
收视成绩稳居头部的电视端播出同时,《今日影评·电影党课》节目也在全网得以矩阵式传播,触达更多年轻观众视线与心田。截至系列节目收官日,《今日影评·电影党课》单在微博平台便收获数千万次播放及互动参与,得到人民日报新媒体、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央视频、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等众多媒体的多方位报道,反响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