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中国医生》中沉着冷静 袁泉成为易烊千玺的师父

阳山桃 2021.07.14 来源:1905电影网
时长:05:22      建议WIFI下打开

袁泉:拍摄《中国医生》 对医生这一职业肃然起敬

1905电影网专稿 《中国医生》里有一场不算重头的戏:开完会的医生们走在走廊里,易烊千玺饰演的杨小羊学起了张涵予扮演的张定宇院长一瘸一拐的步伐。袁泉出演的ICU医生文婷用手打了一下杨小羊的头,嘴里念了一句:“学点好。”

易烊千玺还记得那场戏,刚开始几条,袁泉不太忍心。直到导演说“使劲打,使劲打。”袁泉才“啪”的一下,使劲儿打了易烊千玺的脑袋,成为了这场戏拍得最后一条。

这是《中国医生》里少有的轻松时刻,像是一间医院更日常化的工作状态。资深的医生带着刚刚成为住院医生的年轻人,像是老师带徒弟。恰恰是因为袁泉,这位如今身上职场感最重的女演员之一,才能让这样一场小戏,作出一种真实感。

1

《中国机长》不同,袁泉决定出演《中国医生》的时候,还没有看到剧本。但是知道要把抗击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事迹搬上银幕,她就“主动请战”了,因为这件事的初衷、价值,都超过了一部电影本身。

拍摄之前,剧组请来了3位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给演员们培训。冉晓被人称作“ECMO小王子”,操作非常熟练。袁泉好奇,在做手术的过程中,医生的心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会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医生做完一台手术。即便每天练习ECMO操作、插管、手术,她还是觉得找不到这种信念。

“好像这是我拍过的最拿不准的戏。每一场戏都有一点恍惚。了解得越多,越能感觉到它的不可控。”入组之后,袁泉发现,自己完全做不到以往看过的医疗剧里演员们的表现。

她觉得很多医疗剧展现的是医护人员的准确感,是在急诊室、手术台准确地控制掌握。这种准确,会让观众觉得医护人员的形象有种“很帅的职业感”。但《中国医生》不一样,当袁泉问起冉晓以及刘雪晴和熊薇两位医生时,她发现,面对新冠肺炎,这群医生们的心态也不一样,“都是扛过来的”。

所以在整部戏里,袁泉觉得自己只能是试图靠近职业感:“(每个职业)都是需要别人去花他自己的大半生,才能成就他在这个职业上,他所取得的成就也好,他的光彩也好。所以,现在我有的时候去任何地方看到不同职业的人,都心生敬畏。这可能是作为一个演员的特别难得的经历吧。”

2

袁泉饰演的角色叫文婷,这个名字是向30年前的一部电影《人到中年》致敬。在那部电影里,潘虹饰演的眼科大夫陆文婷,入院工作18年,面对着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重担。很多人至今认为她是银幕上最生动的医生形象之一。

在《中国医生》的创作中,文婷身上的一部分来自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医生。而钟南山在看过电影之后,又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非典时期的助手刘晓青医生。

电影上映后,她在微博上发了一段话,最后这样写:“是那么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赋予了文婷医生这个角色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演员的我真的很幸运。”

袁泉在微博分享拍摄幕后

从《中国机长》到《中国医生》,袁泉也得到了一个个更加有生命力的角色。再度和张涵予搭档,两人有了种多年战友的感觉。她这样解释片中张定宇院长和文婷的关系:

“这种熟悉,对彼此的信任,不用过多的交流。好像张院长在接病人的时候,他不会去想这么多病人,重症能不能够承担得了,可能因为同事文婷在那儿。他会觉得这种彼此的信任是可以跨越很多困难的。”

如果看过影片,观众应该会记得《中国医生》第一个出场的主要人物,就是袁泉饰演的文婷。她骑车路过熟悉的便利店,用家乡方言和摊主交谈。摊主提醒她,快递别忘了拿。

虽然是湖北人,但电影中袁泉克制着使用方言的次数。电影里大部分时间的她,冷静、沉着,所以总说普通话。而在病患挤入医院的那场戏里,她举起扩音喇叭,脱口而出的反而是家乡话。仿佛这个角色终于露出了自己脆弱的一面,用这种方式表达着:我知道你们的痛苦,我和你们在一起。

3

“这个戏的不一样就是从进组的第一天,我总是觉得好像是要抛开所有以往所谓表演的经验,因为它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事情,我们走到医院里看到的这些医务人员的状态,它是不具有表演性的。”

和以往的那些职场精英形象相比,袁泉觉得,出演特殊时期的医生并不需要随时随地的神采奕奕,反而是不安、疲惫,体力带来的崩溃,以及最后信心的重建。她把这些医生比作一棵树,表面粗糙,可能会磨破手,但根扎得很深。

在拍摄时,江苏援鄂医疗队的医生与护士也曾经到剧组进行讲解和技术指导。队里一个叫大林的女生在离开前跟袁泉说:“袁老师,你知道你最长的一次穿防护服穿了多久吗?”

袁泉说自己不知道。大林说:“8个小时,我们在看着,你穿了8个小时。”

不仅是在片场长时间地穿着防护服,在学习如何穿这套衣服的时候,袁泉的刻苦就打动了指导的医护人员。冉晓记得练习穿防护服练得大汗淋漓的袁泉在离开时还提出,可不可以给她一套用过的防护服,她回到酒店继续再练。

“他们的速度可快了,脱防护服的时候,你要避开污染面。所以我们其实还做不到那么地熟练。”袁泉解释了自己要练习穿脱防护服的原因。

日复一日地穿着防护服,演员们只能靠眼睛来传递情绪。很多剧组的人都说,只有袁泉没有这个困难,那双大眼睛里都是戏。

但她自己却觉得事与愿违,更多时候的表演,需要的是不能流露太多的个人情绪。这种反控制,可能比用眼神传递情绪更难。袁泉拍戏的时候一直在告诉自己:“沉住气,别慌。”

很多剧组的演员也把她的这份沉着看在眼里。饰演护士长的梁大维说袁泉气场很稳,好像不是那么容易靠近,但共事后会发现人是如此温和。在拍插管的戏,袁泉怕戳到演员,就用手不停安慰他们:“我觉得这个动作不管是出于她对演员的保护也好,还是出于医生对待病人的安慰也好,都非常合理,符合她演的这个人物。”

“我在想当时大夫们也一样,他们不会有时间,不会有这个精力再去关注自己,你的累、疲惫好像就消失了。”袁泉说,自己仿佛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体力和能量,当导演喊“停”的时候,可能疲惫感会出现,但“再来”的声音想起,瞬间又忘记了。

“我觉得我所扮演的文婷医生,可能是代表了现在整个社会医疗界的中坚力量。”袁泉如此总结自己的角色,“他们身上具备着临危受命时候的沉着、冷静,和长年积累的专业的经验、判断。所以我想文婷这个角色,是在疫情当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拼尽全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文/阳山桃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