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党课·载人航天精神》:当“天问”照进现实
《今日影评·电影党课》:载人航天精神
1905电影网专稿 百年风雨,百年历程;党史精神,光影见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策划《今日影评·电影党课》,每周一、三、五晚22:00档电影频道燃情播出。
“哇,这外面太漂亮了!”北京时间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在出舱瞬间,面对眼前浩渺不禁惊叹——而这,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对于“天”的回应。
远在公元前的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就曾发出一系列《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国画《天问》 作者:刘凌沧 |
2300余年后,中华民族不仅在理论层面探索出了那些对天之问的机理,更亲自进入太空,实现“上九天揽月”的千年梦想。
从杨利伟随神舟五号首次进入太空,到神舟七号首次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再到神舟十二号进一步拓展梦想……“天问”照入现实,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也持续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荣获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的电影《飞天》,讲述的就是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圆梦历程。回顾出演经历,演员刘之冰记忆犹新。
作为《今日影评·电影党课》党课讲述人,他也重拾当年梦想照进现实的心情,讲述属于中国载人航天的精神力量。
大家好,我是今天电影党课的讲述人刘之冰。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2000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不朽的诗篇《天问》中,发出了中国人的叩天之问。此话的意思是说,天的体制传为九重,有谁曾去环绕量度。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载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了太空。屈原两千多年前的“天问”,照进了我们的现实。
航天英雄杨利伟 |
儿时,我们仰望星空,梦想成为遨游九天的鲲鹏;儿时,我们向往银幕,梦想化作英勇无敌的战士。
2011年,我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有幸在电影《飞天》中去演绎了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形象。
《飞天》:刘之冰 饰 张天聪 |
1998年1月5日,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百里挑一、精挑细选出来的14个人,汇聚到了北京航天城,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他们面对着五星红旗庄严地向祖国宣誓: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
太空与天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非是一步之遥。仅以航天员环境适应性训练中的“超重耐力”训练为例,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常人一般只能承受3到4个G的重力加速度,而我们的航天员训练却要承受40秒钟的8倍重力加速度,也就是常言说的8个G。
高速离心机训练示意 |
做这种训练时,航天员手边有一个红色的按钮,一旦生理达到极限、无法忍受的时候,可以去按暂停。但是20多年过去了,那个红色的按钮始终没有人碰它。
我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1970年我们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2003年我们首次实现了载人航天。从神舟飞船系列到空间站天宫系列,从探月到探索火星,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
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着飞天的梦想,因为对太空的探索是为地球的人类造福。从天边到身边,航天科技不仅在改善着每一个人的生存质量,从长远来看,它更是在为人类的未来生存与发展谋求新的可能。
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此时,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我们以八一电影人的热忱,为祖国的强盛,将华夏儿女难以抑制的自豪酣畅抒发。飞天圆梦,一飞冲天;中国航天,展翅翱翔!
神舟十二号飞船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右)和汤洪波 |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由四个“特别”构筑的载人航天精神,究竟“特别”在哪里呢?《今日影评·电影党课》党史讲解人——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武力,对此给出专业论述。
武力(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
载人航天精神的特别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家国情怀,第二个是科学家精神。它是中国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特别的精神,没有特别的奉献,也不可能有特别的业绩。
航天是中国强国梦、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最重要的一个标识。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但是要做到社会主义强国,科技创新必须走在世界的前列,而载人航天应该说是整个科技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所以说,载人航天精神体现的爱国与四个“特”,这些都是未来我们在科技创新中需要去发扬光大的。
载人航天精神它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追求科技发展更高的一个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在探索人类对太空的发现和利用方面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载人航天精神内涵: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影像中的载人航天精神
《飞天》 |
《飞天》 |
《飞天》 |
《东方神舟》 |
《我和我的祖国》 |
《银河补习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