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带不动票房,转做监制的贾樟柯还行吗?
1905电影网专稿 电影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作品有多拼?往日不发微博的陈建斌,这次为了《第十一回》频频“营业”,给电影、角色、观众写诗,抑制不住的文青气息从中飘出。“网瘾导演”贾樟柯更是从电影《明天会好的》宣传开始,天天在微博上转发各类物料,招呼观众去看。
这已经是近1个月里,他第二部和观众见面的监制作品,前一部则是气质更为文艺的《又见奈良》。除此之外,他参与监制的另一部电影《不止不休》的贴片预告也出现在大银幕上,即将在今年上映。
相比过去,贾樟柯自己的导演速度逐渐放慢,但他把更多时间花费在了其他导演作品的监制工作中。
在去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上,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监制”一栏:《平静》《一刀天堂》《他与罗耶戴尔》……
相较于“坏猴子计划”这种以导演发起的新人扶持计划,或是“青葱计划”这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官方发起的项目,以及各大电影节中的创投扶持计划,贾樟柯实际上早在2010年就创办了“添翼计划”,旨在助推新导演成长。
从第一部《Hello!树先生》上映至今,已经整10年。这些年里,贾樟柯陆续着手各类商业事件,最多的时候,手上有11家公司。
在贾樟柯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余华说,“小时候游泳的海都是黄色的,就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这是他对家乡的一种共鸣和共情,如今看来,同样也是贾樟柯对电影和电影传承的意识。
01 又见,明天
监制贾樟柯都在做什么?
不少人对此都会有所好奇,尤其是对于这位时常处于“工作狂”状态的电影人而言,到底是如何忙中抽空,为不同风格的电影出谋划策呢?
在早年的时候,贾樟柯的电影计划并非是一个面对人人都开放的“大门”,更多还是自己的策划团队寻找大家都感兴趣的影片类型,“然后找编剧、导演,接着把我们策划好的故事类型,通过严格执行的创作过程制作出来。”
但随着现在每个人都有机会拿起摄影机拍电影,贾樟柯也把更多机会让给了大家。《明天会好的》就是导演袁媛主动拿着剧本找到的贾樟柯。
完成剧本之后,袁媛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大导演来做监制,当时觉得整个故事的气质同贾樟柯导演之前某些影片有相似之处,于是主动邀请他来为自己做监制。在看过剧本之后,对方给她正向反馈,也就顺理成章促成了合作。
在整个电影创作中,但凡有超出了袁媛自身能力范畴的地方,贾樟柯就会如“神兵”一般出现,为其解决。虽然作为监制,贾樟柯还是给了团队最大的自由空间,“在拍摄上,他会把建议给到我,我觉得合适就采纳,不合适就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他非常尊重我们,我们整个班底都很年轻,他一直都是一个鼓励支持的态度。”
尽可能给创作者自由,是每个和贾樟柯合作过的导演给出的一致评价。
电影《又见奈良》导演鹏飞也在采访中告诉我们,贾樟柯作为监制,在剧本的时候就已经给了他很多的指导意见和把控,甚至在后期剪辑时,贾樟柯更是“手把手”带着鹏飞,做了很多过去“贾樟柯没有做过的事情”。
鹏飞和剪辑师每剪出一个版本,就会发给贾导看,“他会觉得这样是对的,但是还可以更好。然后他会跟我说想法,结果我没听懂。他就说,那咱们一块剪吧。”当时刚好因为疫情关系,两人在不同的地方,但一直都保持着线上沟通。
贾导调整的版本其实和原版并没有太大变化,更多是用了一些不同的镜头,帮助电影做了减法,反而让人物的情绪更加集中突显。
“他会用他的经验来帮助你,把你自己的世界观和表现方式最大化,表现得更好,不会说用自己的风格干扰到你。”
看吧,贾樟柯的“监制”并非只是在海报上挂个名那么简单。
02 不赚钱的监制?
“我很好奇,想看在这样一个崇拜‘黄金’的时代,还有谁关心‘好人’。”
这是当年《三峡好人》上映时,贾樟柯说的一句“气话”。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话背后的当事人早已和解。虽然《三峡好人》4天就下映的这类新闻已经不会再重演,但是在这个娱乐至上,电影票房动辄过亿的时代,贾樟柯个人导演最好的票房纪录也只是止步7000万的《江湖儿女》。
似乎这些票房成绩,和贾樟柯的名声并不成正比。
然而这件事在他身上并不矛盾。
再看贾樟柯监制的不少电影,甚至最终都没能有机会上映,只是简单地在各大电影节上巡游了一圈,后续再无太多下文,2016年的《枝繁叶茂》和2017年的《在码头》均是如此。
而再往前,其最早监制的电影《Hello!树先生》和《忘了去懂你》票房都只有200余万,再看近年的《半边天》和《海上浮城》更是不过百万,而今年上映的《又见奈良》和《明天会好的》已经成为其参与监制作品中票房最好的两部电影。
如果只是以票房定输赢的话,那多少对不起贾樟柯的“商人”称号。
贾樟柯在2012年成立意汇传媒时就强调,但凡是其公司参与的项目,绝非公益性质,“每一个都是严肃的商业投资行为,不是不求回报的公益扶植。只不过以我个人的信用作担保,来尽量促成对年轻导演的信任。我们也做了很周密的回报计划的安排,来增加吸引投资的可能性。”
虽然这些艺术电影有不少在影院排片或者票房收益上并没有多大的表现,但贾樟柯以及其背后的公司为主要操盘手的作品,多数都能在上映前,通过各类的版权销售,维持前期投入或者盈利。
确实,贾樟柯一直所具备的商业敏锐度,远高于和他同辈的其他导演。毕竟在北京二环房价两千二的时候,贾樟柯的银行卡里就已经有了让无数青年导演垂涎的500万。而这些钱正是他通过售卖自己电影作品的海外版权所得的。
03 贾樟柯的营生
“营生”是贾樟柯一部短片的名字,也是其家乡山西的方言,“我一直喜欢这个词,因为有‘经营’、‘劳作’、‘活下去’的意义。这个词莫名有一种人生负累的戏剧感,我喜欢这种味道。”
通过企查查,我们看到贾樟柯经营的10家公司,覆盖了电影产业及周边产业。他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文艺搭台,经济唱歌”,这早已成为“贾樟柯的风格”。
他旗下最重要的两家电影公司——西河星汇和暖流文化。
前者是他2006年联合周强、余力为等共同创立的电影投资制作公司,为贾樟柯监制提供了平台;后者则是其在2015年成立的另一家电影公司。
我们研究《又见奈良》和《明天会好的》能发现,西河星汇作为《又见奈良》的主出品之一出现,而暖流文化则是《明天会好的》的主出品,西河星汇则作为了联合出品参与其中。
这种投资模式恰好也切中了贾樟柯对于这两家公司的定位,暖流主要开发商业电影,而艺术电影更多还是留在了西河星汇。
贾樟柯和陌陌影业合作的电影《不止不休》和《一刀天堂》,参与的主要出品方就是暖流文化。在他身上,艺术还是能用商业逻辑和规则去运行的。
他把这种逻辑都用在了监制的作品中,不仅为青年导演的作品品质保驾护航,也为作品后续营收出点子。
可见,“贾樟柯”三个字从来不止是为了作品背书。
04 下一站,还是山西
“北京是更大的汾阳,巴黎是另一个北京。”这是贾樟柯早年去欧洲参加影展时的感悟。
如今,他把很多青年导演带上世界舞台,但依旧选择将原点——山西汾阳辘辘把街5号,作为自己的坐标。
这里成了他的江湖,也成为他为“电影儿女”出力的地方。他正在为建设中的山西电影学院努力,而地址便是在汾阳。
山西电影学院已于今年元旦前挂牌,贾樟柯将担任院长,学院的发展也是在他的整体策划下完成。他的教学态度很明确,希望能给学生带来相对开放性的思维模式的教育,这样才可能会是一个好的教育结果。
而在此之前,贾樟柯已是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这并非只是一个挂名,他为学生上网课,做讲义,每次的内容都干货满满。这一块则是其旗下的暖流文化启动的电影教育业务板块。不仅如此,他还安排创投会,让学生有机会进一步和投资机构、影视公司面对面沟通,甚至有意为出彩的项目担任监制。
如今回到山西,有人会问,他为什么不选择更大的舞台去面对世界呢?
他说,如果我们反观中国艺术家的构成,来自中小城市的是非常大的数量,说明在中小城市存在着强烈的艺术需要,以及存在着非常多潜在的未来的创作力量,但是资源不太会为他们倾斜。
如今,贾樟柯正在用一己之力,为他们倾斜。
那么,他可以吗?至少从他这几年对青年导演的扶持来看,这句问句已然变成了肯定句。
贾樟柯说,他拍了那么多年,最大的体会是,“电影不单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修行”。
或许,这种修行正是他如今对青年导演的传承,而这段故事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