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从“卖情怀”到“卖内容”,春节档变味了吗?

青风 2021.02.04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自春节档、国庆档和暑期档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三大档期之后,每年大家在预判它们时,提及最多的词就是“最强”。倒不是媒体词穷,而是随着中国电影近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片愿意把目光放在这些档期,久而久之,这些档期“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2021年的春节档,迎来了《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侍神令》在内的7部电影,每一部从题材到主创,几乎都把“无限可能”打在了海报上。它们的存在,为2021年春节档燃起了一把大火。

截止今晚2月3日(周三)晚上八点,春节档预售票房2.73亿,大年初一预售票房高达2.28亿,其中,《唐人街探案3》一骑绝尘,以36个小时就预售破亿,创下国产电影预售票房最快破亿纪录。

从目前的预售票房来看,春节6天的票房冠军大概率归属《唐人街探案3》,至于后续是否会有其他电影逆袭而上,还要看各家影片自身的口碑了。

当然,目前不少地区仍受疫情影响,高风险地区影院仍旧关闭,低风险地区上座率依旧受到75%的限制,以及就地过年的号召,多少会影响下沉市场的增量。

即便如此,业内对2021年春节档仍信心满满,影院经理们更预估春节6天(2月12-17日)总票房有望超60亿,而2019年春节档(初一至初六)票房为58.43亿。

不管男女老少,在春节走进电影院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行为,也让其成为了真正全民观影的节日。经历了2020年春节档空缺,大众对2021年春节档的期待值更为澎湃。

从历年来看,春节档的变化非常直观地反应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从电影内容到宣传营销,中国电影如何变强,春节档早已给出了答案。

从“卖情怀”到“卖内容”

2010年,《阿凡达》的热映,改变了中国电影院大年初一闭店的习惯。但真正让电影院“渴望”春节档的,则是从周星驰2013年执导的电影《西游·降魔篇》开始的。

《阿凡达》的成功,在当时只能勉强算是特例。《西游·降魔篇》的定档,对于宣发工作人员而言,仍是一场冒险。

既然选择了它,那就不如把过程变得更为精彩。影片是周星驰时隔5年再度回归执导的作品,更加上是《西游》题材,以及海报上那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无数观众猜测,“它是否是《大话西游》的后续?”

毋庸置疑,“周星驰+《西游》题材”的宣传,成功地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最终12.5亿的票房成绩已然说明一切。

次年,郑保瑞的《西游记》系列首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问世,加上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衍生出来的同名影片,以及打着《赌神》系列情怀的《澳门风云》霸占整个春节档,三部影片最终都突破了5亿的票房大关。而田羽生原创电影《前任攻略》在这个档期中,也获得近1.3亿的票房成绩。

此时,业内人士已经逐渐意识到了春节档的强大。2015年,《天将雄狮》《澳门风云2》《钟馗伏魔》《狼图腾》《冲上云霄》《爸爸去哪儿2》《爸爸的假期》,七部电影最终票房全部过亿,也从一方面证明了2015年春节档的强大体量。

这几部作品多从同名剧集、综艺节目,或是系列电影出发,或者就是打出演员自身的情怀来吸引观众。

这个方法的效应在2016年的《美人鱼》身上得到了“放大”。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春节档不少影片开始选择前期不对媒体进行放映,将“神秘”保持到上映当天。

《美人鱼》虽是原创作品,但从海报到宣传,全程贩卖“周星驰情怀”,更是以“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为主要噱头。最终,电影以33.91亿的票房成绩,成为当时内地电影票房冠军。

从2017年开始,情怀IP的效应开始呈递减状态。同样打着“周星驰+《西游》”口号的《西游伏妖篇》王宝强旗号的《大闹天竺》均没有获得其预期的票房成绩。

2018年,前期并不被看好的《红海行动》凭借扎实的内容和口碑,一路逆袭《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而《西游记女儿国》更是在较早时期,就因口碑不利,率先失去了战斗力。

2019年,周星驰情怀不再被认可,《新喜剧之王》最终以6.28亿的成绩收官,比起前几部“周星驰作品”,这个数据并不理想。相反,郭帆《流浪地球》韩寒《飞驰人生》等原创性更强的作品,最终都创造了他们自己的票房纪录。

从原本定档2020年春节档的影片,以及目前2021年的7部影片中,我们不难发现,主打IP的作品仍有,但这些作品不再单纯以贩卖情怀为噱头,影片质量成为观众的关注点。陈思诚打造的“唐探宇宙”,便能很好地验证。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原创作品出现,像过去《爸爸去哪儿》这类综艺节目衍生的作品已经消失在大银幕。

2018年、2019年的春节档票房冠军《红海行动》《流浪地球》,均凭借高口碑使得排片、票房逐日上升,直至获得单日票房冠军,并保持这一局势,这也让市场真正见识到了口碑的驱动力。

当业内多数人还单一地认为喜剧才是春节档的唯一类型时,观众的选择让业内看到,不管是战争题材,还是科幻类型,这些看似和“合家欢”没有关联的电影作品,依然能制造爆款。

过去,只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和《熊出没》系列这类低幼动画才会出现在春节档,满足小孩的限定娱乐。但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圈,更具成人向的动画电影《姜子牙》(后续不可控因素改档同年国庆档)和《新神榜之哪吒重生》均定档在2020年和2021年春节。

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缩影。内容为王、口碑逆袭、成就黑马,这些现象正在近年的每个档期上演。

把下沉进行到底

2018年,“小镇青年”一词成为了年度话题,与此相捆绑的,就包含了他们的观影习惯。而其中,衍生出来的话题,正是“下沉”。事实上,在更早的时候,电影社会化营销并没有那么强的概念,大家更多是依赖网络社交平台进行话题的发酵,但距离大众,仍有一定的距离。

直到2014年,国内三四线影院的基础建设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大银幕落户三四线城市,进而为电影发展提供了新的土壤。据了解,《前任攻略》是最早有意针对三四线城市制定营销策略的影片之一。

随着影院数量越来越多,“票仓城市”成为了业内不少人眼里的重点。与此同时,“路演”也成为了当时的新玩法。

2015年,《狼图腾》和《天将雄狮》等影片都在上映前,在几大重点城市进行了点映见面会。尤其是成龙大哥,又从大年初四开启了《天将雄狮》的二轮路演。要知道,在此之前,他鲜有机会出来落地宣传。

从此之后,那些过去看着极具神秘感的电影人,纷纷“走下神坛”,选择走近观众。《美人鱼》上映期间,周星驰整整跑了20座城市,把“亲民”进行到底。

时至今日,路演已经是每部电影的标配。即便是不看片,每部电影也要在商场、广场里进行见面活动。

当“见明星”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事情之后,每部电影开始比拼起了路演城市的数目,绝对是“没有最多,只有更多”。《捉妖记2》开启了“百城联欢·举国团圆”的主题路演;《唐人街探案2》则半个月跑了26座城市。

不过,今年由于疫情的问题,这些春节档纷纷选择了“云”路演。《你好,李焕英》联合了短视频平台和地方达人为电影宣传;《人潮汹涌》则借由每个城市的广播,和听众进行更密切的互动。

三四线城市的全民观影狂欢之后,下一步又是什么呢?2018年,《捉妖记2》打出了“大年初一看胡巴,带上咱爸和咱妈”的农村刷墙广告语。

不管最后效果如何,至少从反馈回的照片来看,可谓非常“接地气”。次年,《廉政风云》《神探蒲松龄》也都采用了这样的“土味营销”。今年的《你好,李焕英》同样如法炮制。

除此之外,《捉妖记2》更是大手笔,买下了央视春晚前的黄金60秒的广告,让它成为了全民的关注对象。而后,春节档电影频频登上各大卫视的春晚、跨年晚会,借助综艺节目的力量宣传,已是司空见惯。

越来越强大的“云端”力量

毋庸置疑,随着国内新基建的发展,给广大群众带来最直观的变化之一,就是手机流量价格变低。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的下沉,也让电影营销进入视频赛道。尤其是今年疫情防控的关系,越来越多的春节档选择把短视频营销进行到底。

在正式进入短视频赛道前,《啥是佩奇》的出圈可以说是近几年春节档最无法被忽略的现象。

这支短片的成功,不仅让本来毫无存在感的《小猪佩奇过大年》,在购票平台上的想看人数激增,而且带动了IP相关的公司股价上涨。

2018年,《唐探2》开始试水短视频,但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而在后续一年的时间里,各家电影片方慢慢摸索到了短视频平台的玩法,开始投入更多的营销费。

尤其是去年的《囧妈》和今年的《你好,李焕英》,片方直接和平台联系合作,用“明星+达人”的方式来把话题进行发酵。

当“电影+直播”的模式逐渐完善,直播卖票成为了当下疫情防控期间,更为直接有效的“线上路演”方式。今年春节档中,《刺杀小说家》《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等片都通过了这个形式,向大众宣传推销自己。

除了这些方式之外,由于疫情防控期间无法进行新闻发布会,电影开始变相地把发布会做成了各种“有梗”的小视频。比如《刺杀小说家》《唐人街探案3》都以茶话会的方式进行宣传,最终的内容均被分剪成了各种小视频在各个平台分发。

很显然,这些方式的变化也顺应着每个时期的社会背景。随着媒介的更迭,春节档影片不断地调整,并做出更适合当下的宣传方式。春节档作为最重要的档期之一,各家影片早已步入宣传营销费以亿元为单位的时代,他们种种的变化,同样呼应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

2013年到2019年,春节档票房从7.83亿飙到58.43亿,这背后正是靠着每一部出彩的电影,才慢慢实现了质的变化。

我们之所以有底气喊出“电影强国”的口号,正是因为这些质量不断提高的电影内容,以及精准引导观众的电影营销手段。当未来回过头再看时,春节档必然还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影内容质量会越变越好。

文/青风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