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没有过不去的年》吴彦姝的皱纹,太会演戏了!

青风 2021.01.16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从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相爱相亲》,到《你好,之华》《又见奈良》以及本周上映的新片《没有过不去的年》,吴彦姝绝对可以说是近年影视作品中,饰演“奶奶/姥姥”的常客。虽然角色性质统一,但她让观众看到了一位“百变奶奶”。 

翻看她的作品履历,我们能看见,其实她只是近年才逐渐开始活跃在影视作品中,成为了大家心中的“国民奶奶”。在以往不少的影视作品中,“奶奶”的角色时常平淡片面,甚至可以带有概念化工具人的作用。但吴彦姝的出现,提升了这类角色充满的“存在感”。

和她电影里的角色一样,现实中大家看到她,都习惯称呼她,“吴奶奶”。她优雅、慈祥,对待每个人都非常和蔼。即便已经年过八十,只要有电影上映,她都会不余遗力地参与宣传,不错过每场电影路演,和观众近距离互动。和她有过接触的工作人员,都会说“吴奶奶就和自己的奶奶一样。” 

01

《没有过不去的年》是吴彦姝近期戏份最多的电影作品之一。演员之间的戏是否好看,不是在于追求“一枝独秀”,而是实在“1+1>2”的价值。她和演员吴刚之间的配合,则把这种价值放大到了最大化。

电影里,吴彦姝给观众留下最深的一场戏是,邻居给了她一份蜜枣,但是儿子(吴刚 饰)考虑到她的健康问题,要求她把东西扔掉。整场争执戏里,他们的火花不止是演员的互动,而是把母子生活中会遇到的时间,纪录片式地呈现给大家。 

“这是一场相互的戏,演员是互相推的。他的激烈是因为出于对我身体健康的考虑,也是一种爱,而我在电影里的角色,其实是很小气的,那是枣,多宝贵啊,所以我很想尝一尝。”两个人演员投入恰当的心情,所有的戏就瞬间被点了起来。这是两位演员第一次合作,吴彦姝起初担心跟不上对方的戏。结果吴刚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就走过来一句“妈妈”,一下子两个人的距离就瞬间被拉近了。不管戏里戏外,两人相处都如母子一般,这种情绪自然也就代入到了电影的拍摄中。

同理心,是演员进入角色的关键。“当演员进入到一个角色之后,你才能自然流露出这些东西。”吴彦姝演戏之前,并不会特意做任何的设计。在她看来,事先设计好的东西,可能在现场就会用不上,自己必须根据对手的戏,做出这个角色应该有的反应。

在《没有过不去的年》里,吴彦姝认为这个角色是中国传统的妈妈形象。她善良,宽容和理解孩子,也会非常节约的一面。“我都会在剧本围读时,交流角色的定位,再根据导演的要求,去理解和创作,但是我的这些设想也都要经过导演的同意。” 

02

“我不要你了”,吴彦姝在《相爱相亲》里的这句台词,成为无数观众的泪点。当第一次看到这个剧本时,她委婉地拒绝了副导演。这个角色的故事线并不复杂,张艾嘉饰演的女儿在母亲去世后,想把父亲的坟从乡下迁到城里,与母亲合葬。但在乡下,父亲的原配,也就是“姥姥”,坚守着老坟,不肯放手。

“这个角色离我太远了,我没有把握,唯一能理解的,就是我过去在话剧舞台时,经常去农村体验生活。”副导演被拒绝之后,导演张艾嘉并没有就此放弃,“非要亲自见面和我聊聊。”除了生活距离感的问题之外,吴彦姝其实对电影里最后的一场戏非常有压力,因为对灰尘特别敏感,她会一直打喷嚏,更不希望因此而破坏了那场戏。“没问题,只要你演,这个问题我来解决。”张艾嘉向吴彦姝打了包票。 

最终,吴奶奶接下了《相爱相亲》。她和导演一同探访了河南农村,近距离接触了一位百岁老人,以及和村子里的那些老太太聊天。她理解,在这样一位女性心中,坚守爱情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这个人就是她的,或许这个人在外面有很多老婆,她都不会有怨言。因为在她心中,丈夫就是生活的信念。 

电影里,姥姥进城之后,看见了自己丈夫与那位妻子的合照后,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在这里,她看到是一个陌生的男人,他是自己等待多年的丈夫,但她并不认识眼前照片上的人,他的外貌早已不是自己脑中的那个印象,“人家才是一家子,人家般配,我应该放下”。 

“我其实很理解张艾嘉导演的意图,这个角色当下表面上看着平静,但内心的情绪是翻腾的。”这种情感不是片面的哭泣,而是经历过生活岁月历练的人,能把所有情感纳进所有的动作细节里。 一举一动,看起来无可挑剔,但吴彦姝还是对自己的演技没那么满意。结尾那场戏的时候,她对着死去的老伴骨头说,“我不要你了,咱们走吧,进城。”她觉得当这个角色看到骨头时,沉淀了一辈子的情绪都立马涌现出来了,应该留有时间去想。“但导演希望压缩,我当时一下子就没调整好。我拍了两次,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好。最后用的那段没有‘咱们走吧’这句词。” 

吴彦姝每次拿到剧本时,她都会把自己的角色研究透。除了自己的戏份,她还会认真研究其他演员的台词。一方面,源自过去话剧经验带来的职业惯性,另一方面,她能从对方的台词里,去丰富人物的格局。 做编剧的女儿曾经劝过她,电影是分镜头一段段拍,不像话剧那样。台词可以分开背,但她不在乎,满满一整页的台词,在开拍前都会坚持通篇背下来。“比如电影里,田壮壮有一句词‘姥姥身体真好’,我就能去想象姥姥整个人的状态。” 

03

张艾嘉是看了《北京遇上西雅图2》之后,决定《相爱相亲》要找吴彦姝来出演。虽然两部作品的角色天差地别,但在张艾嘉看来,吴奶奶脸上有最迷人的皱纹。她从年轻在话剧团的时候,就不太注重保养,年纪大了,也从不去回避皱纹。

“演员是要有生活的,皱纹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脸上依然光滑,你就会觉得那些角色不可信。岁月组成了我人生的故事。”导演薛晓路选择她出演《北京遇上西雅图2》的原因亦是如此,“我就喜欢她的皱纹。现在老年人都没有皱纹,梳着光光的白头发,我希望有一个有质感的老太太,她的皱纹特别慈祥。”

现实中,她确实一个留存好奇心、少女感十足的老太太。连张艾嘉都说她,“精灵得不得了”。

每次参加活动,她都自己网约叫车,从不提各种需求。当时她去中国台湾参加活动的时候,身边还带着一个名叫“小开心”的布偶娃娃,所有行程都自己搞定。虽然她已经来北京和女儿生活,但仍两人分开住,但依旧定期约时间看剧本,所有事情尽可能保持独立,互不干扰。甚至连拍《北京遇上西雅图2》的时候,都是她独自前往国外。临行前,她让女儿给自己下了词典,所有东西都靠自行解决。

在飞机上,她先找邻座的乘客,在纸上帮自己写好英文,再用中文标注好读音。等到入境时,海关人员问她来美国干什么,她就告诉她演戏,演“grandma”。在拉斯维加斯拍戏期间,她空闲就会独自出门,用最简单的单词,和词典功能,解决了各种生活问题。她每经过一个拐弯处,就会拍下来,以防迷路。她的外孙也给她手机下了APP,能确保她的实时定位。

这份被“冻”住的少女感,在《北京遇上西雅图2》中完美融入。这个奶奶被爷爷宠了一辈子,在那场迟来的婚礼上,听到对方的那段心里话时候,吴奶奶看着自己相伴一生的爱人,饱受热泪,不时还咬着手指,害怕失声。 

所有的情绪在那一刻是动容的,爱情似乎没有已经年龄而变老,而是被珍藏发酵地更加醇香。 

04

薛晓路当时给吴彦姝的要求就是演出秦沛妹妹的感觉,但现实中,她要比对方还年长。“我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从小就被宠着,这种感觉是有的。”她出生在高知家庭,是那个时代少有的独生女,从小受到全家的宠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管教很严,从小所有细节都要求优雅,完全根据一个名媛的要求教养她。

起初父亲希望她学医,但她害怕解剖。一次和父亲去看了一场话剧,她被演出震惊了,于是选择了舞台。那个年代,大众对“演员”仍保有些许旧俗的观念。但她的父亲很开明,觉得行行出状元。 

她高中毕业就去了山西话剧团,期间就拍过一部电影,之后就一直没有参演过任何影视作品。退休后,她一直在家照顾丈夫和母亲,直到2010年,山西的亲人都去世后,女儿接就把她到了北京,开始接触影视作品。她最先演了张纪中的《西游记》,后来又演了沈严导演的几部剧集。直到2015年,她接触了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2》。

2016年,她凭借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2》获得了第一个电影奖项的提名,她还饶有兴趣地去“恶补”了国内各种电影奖项。次年,她就凭借电影《搬迁》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以前我们剧团演话剧是不设奖项的,那个时候担心大家得了奖以后会骄傲。”在奶奶的记忆里,她参演的话剧《刘胡兰》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为周总理和其他领导演出,“那就是一种奖励。”那一天是1965年3月19日,这个日子是她难以忘记的时间。经历了各种影视作品之后,吴奶奶已经被不少年轻观众喜爱着。2020年金鸡影展上,她在影院旁的咖啡馆买咖啡时,时不时就有人上去和奶奶打招呼,索要合影和签名。 

她主演的电影《又见奈良》放映结束之后,现场无数观众举手,很多人都向她抛去了问题,有人问她,是怎么做到每次都能诠释出不一样的“奶奶”呢? 

“我觉得在塑造人物上没有什么技巧,就是真实,就是要钻到角色的心里去,要找这个角色最发光的地方,要给这个角色一个亮点,这就是演员要做到的,如果说你不能给这个角色一个亮点的话,这个角色就失败了。” 

或许正是这种“钻”,让她能钻进了我们的心里。

文/青风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