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电影资讯

《海兽之子》:漫改片如何走出形式大于内容窘困

王蜀玉 2020.12.03 来源:光明网

原标题:漫改电影如何走出形式大于内容的窘困


渡边步执导的日本动画电影《海兽之子》改编自五十岚大介创作的同名漫画,于日前登录国内院线。不想,阵容堪称豪华的动画电影,市场前景却不容乐观,影片口碑也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部分观影者极力赞赏影片的视觉效果,认为影片的唯美程度超越新海诚;批评者则认为该片逻辑含混无序、不知所云。口碑的两极分化,是日本漫改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经常出现的情况,对画风与原著改编等问题的争论也由来已久。

随着新海诚的《追逐繁星的孩子》《言叶之庭》《你的名字》等作品在院线及网络积攒起良好口碑,以唯美风格著称的日本动画开始不断“圈粉”。《海兽之子》上映后,似乎让部分动画迷更加确信,日本动画已经陷入了“唯美”陷阱之中。为了忠实再现原作的唯美画风,制作方STUDIO4℃导入了一部分以CLIP STUDIO PAINT为中心的数码作画,除此之外,在运镜、预览、细节调整和修正等方面,数码的运用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摄制后的2D原画再用3D建模进行监修,使影片的画面独具质感,同时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学风格。整部影片在视觉观感上给观众带来不小的冲击和震撼,但由于影片叙事的逻辑性较弱,叙述过程又夹杂了过多的隐喻,致使不少观众在看完电影后一头雾水。

这就触及了日本动漫改编的核心问题:讲故事还是重视效?在原作中,五十岚大介给出了“宇宙是一个生命体”的核心主题,讲述了主人公琉花结识“海”和“空”两位神秘少年后,受邀前往大海的中心,见证生命诞生和起源的故事。“我们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以及生命的缘由是什么?”正如台词所阐述的那样,影片讲述了一个宏大的主题,而片中呈现的故事体量,基本只涵盖五卷原作漫画中约三卷的“主线故事”。既然导演渡边步没有抛弃原作主题,那么,动画电影究竟应当如何呈现,故事的主线和副线又该做何取舍,诸如此类的问题就需要更为细致地考量。

影片中,渡边步采用了原作中大段哲理性的台词、独白,配合绚烂至极的视听效果,以求达到对主题的表现。但是前期的铺垫过多,直到陨石苏醒,海空交汇,“空”将陨石托付给琉花,整部影片的高潮“诞生祭”才正式开始。而到此时,观众的印象中只剩下唯美画面,对于故事、主题早已混沌不已。故而有评论者说,渡边步和五十岚大介对宇宙认识不在一个层面上,统一的美术风格、惊艳的视听语言并不能够支撑起整部影片想要传达的世界观架构。

事实上,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过去相对少见,随着老一辈动画导演的逐渐退场,新生一代创作者为迎合观众口味,不管是原创还是改编,都陷入了同质化窠臼。宫崎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日本动漫正在走向一个死结,因为它现在完全成为了宅男的专属”。这种宅男审美需求主导下的创作,让形式占据主导地位,唯美形式的动画制作会更符合日本国内的市场需求,这从《海兽之子》在日本的票房表现就可看出。该片上映第一周即跻身周票房榜第五名,表现亮眼。

然而,其他国家此时尚未形成日本国内宅男审美的风尚,改编后的动画电影又由于剧情的删减、次要角色性格刻画乏力、人物形象塑造欠缺等问题,造成影片叙事的晦涩,当《海兽之子》作为一种文化商品进入中国时,遭遇票房的滑铁卢便在情理之中了。

日本拥有成熟的漫画市场,内容优异的漫画不仅积累了数量可观的受众群体,更为跨平台、跨媒介的改编提供了绝佳的脚本来源。因此,日本的动画产业与漫画产业之间,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和互动。但应当注意的是,优秀的故事脚本要想成功转化为优质的动画电影,不仅依赖主创团队对视觉表现、摄影和剪辑技巧孜孜不倦的探索和革新,还需要与原著作者相匹配的改编者,以及敢于逆主流消费市场的决心,如此才能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做出合理取舍,改变形式大于内容的窘困局面。(作者系重庆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