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热血合唱团》评分仅4.8,刘德华遭口碑滑铁卢?

阿K 2020.11.17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4.8分,刘德华真的失手了!《热血合唱团》,这部由刘德华主演的治愈系电影上映四天,票房2590万,豆瓣评分4.8分。

这部讲述一群“废柴学生”通过参加热血合唱团计划,通过音乐找回自我,实现逆袭的电影,赢在了主题,却败给了品质。

网友在热评中写道:

“强行煽情,尴尬到脚趾蜷缩。”

“华仔再用力也带不动这部合唱团版《逐梦演艺圈》。”

“中规中矩,一星多加给刘德华的努力。” 


说起来,刘德华与导演关信辉、编剧张佩琼的缘分要追溯到4年前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当年,关信辉和张佩琼这对黄金组合的上一部作品《可爱的你》创下了4500万港元的票房纪录,还斩获了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五项提名。

典礼现场,刘德华与《可爱的你》中的五个小女孩一起携手亮相,画面十分温馨,也成为彼此之间合作的起点。

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新片中延续温暖治愈的风格和对教育主题的探讨。刘德华不仅亲自担当主演,还兼任影片监制。他旗下的电影公司梦造者娱乐也是出品方之一。遗憾的是,这部《热血合唱团》并未延续《可爱的你》的水准,也成为刘德华近四年来评分最低的作品。

作为演员,没有人质疑刘德华的实力和勤力,但作为老板,刘德华一路走来却不少磕磕绊绊,既有《疯狂的石头》《桃姐》《打擂台》这样的口碑之作,也有不少质量平平,入不敷出的遗憾出品。连刘德华自己都坦言:做老板从数量上看是赢少输多。

是时运所致,还是性格使然?当真是偶像易作,老板难当?

“学费”

学生时代,刘德华家里靠经营杂货店和冰室为生,从小心里就装着一本“生意经”。冰室附近恰巧是坚城片场,通过帮工、送外卖的机会,少年刘德华就曾近距离接触到冯宝宝曹达华石坚等一众明星

中学毕业后,他如愿进入无线艺员训练班,随后与梁朝伟黄日华苗侨伟汤镇业组成“无线五虎”,主演电视剧《神雕侠侣》创下62点的收视纪录,一时风头无两。

到了续约的档口,刘德华与无线却暴发矛盾:无线想跟他续约五年,但刘德华却担心这份合约会被剥夺自己接演电影的权利。

这场风波以双方闹掰,“无线五虎”破裂告终。刘德华也付出了角色被换、被雪藏400天的巨大代价。也许是从那时起,刘德华真正萌生了做老板的念头:要把命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1988年《旺角卡门》

1991年,刘德华创办天幕电影公司,这在当时是个创举,因为只有两个演员曾开过公司,一个是他,另一个是李连杰天幕的开山之作是大咖云集的《九一神雕侠侣》,这部构思清奇的现代都市版武侠片卖出2000万港币,成功回本,也让初当老板的刘德华喜不自胜。

带着爆棚的野心和信心,刘德华启动了《战神传说》项目。请来洪金宝程小东元奎等五大导演组成导演和武指阵容,他本人也与梅艳芳张曼玉钟镇涛共同加盟,立志要拍出一部巨星云集、动作一流的古装巨制。

然而,这一看似强大的班底实则带来的是风格的混乱和高企的成本。缺乏对市场的正确估量,刘德华还一路追加投资,搭建宏大的皇陵景观,甚至请来了一头真实的虎鲸出演,成本据传高达6000万港币。

王晶曾如此评价刘德华的天幕公司:“这是一家满足自己的公司,并不是做生意。”果不其然,影片上映后口碑惨淡,票房仅1240万。再加上那几年天幕投资的《九二神雕侠侣》《天长地久》《天与地》等多部作品无一盈利。到了1995年,公司亏损高达4000多万。

《天长地久》

为了偿还债务,在接下来的五年间,刘德华只得无休止地工作和拍片,一年最多连拍过十多部电影,其中难免有不少不愿回首的“烂片”。很多人后来用刘德华代表作《无间道》中的经典台词揶揄这段经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诚然,刘德华交出了一份沉重的“学费”,但在做老板这件事上却越挫越勇。

“伯乐”

2002年,重新出发的刘德华创办了映艺娱乐影视公司,投资重点也从商业片转变为扶持亚洲新导演作品和香港本土电影。

一早做演员时,刘德华就曾有感于许多没有背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新导演空有好剧本,却四处碰壁,找不到投资。所以,他自掏腰包拿出2500万港币,推出“亚洲新星导”计划,支持来自亚洲各地的六位年轻导演拍摄长片作品。

这一举动曾引发香港电影圈的不解,不少人说他是在赔钱赚吆喝,砸钱作秀。但刘德华看中的是这些新导演身上的“生命力”,“他们没有考虑老板喜欢什么,而是考虑观众喜欢什么。”

刘德华曾反思,《战神传说》等作品失败的部分原因是自己混淆了投资人和导演的身份,在创作中介入过多。于是,他给这些新导演以足够的自由,仅在成本控制和可行性上加以引导。这六位新导演中,就有如今名声大噪的“鬼才导演”宁浩

在2005年的香港影展上,刘德华看到宁浩拍摄的《绿草地》,非常欣赏,对他说:“你是有拍商业片的潜质的。”刘德华主动提出拿出500万(最后为300万)资助宁浩拍片,没有任何附加要求,拍什么类型都可以。

拿着这笔钱,宁浩创作出《大钻石》的剧本,用了四个月改编,最后就成了他的成名作《疯狂的石头》《疯狂的石头》在当年卖出2350万票房,也彻底改写了宁浩和主演黄渤等人的命运。

宁浩一直感念刘德华的知遇之恩,在其后的作品中都以各种形式感谢刘德华。积累了一定资源和经验后,他也创办了“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以自己的方式扶持新导演。

这一计划培养出了路阳文牧野、申奥等青年导演,也推出了《绣春刀2》 《我不是药神》《受益人》等力作,将这份薪火相传延续下去。

去年的年度票房冠军《流浪地球》片尾,也有特别鸣谢刘德华先生的字样。这是因为最初是宁浩将影片版权交给了郭帆,并在拍摄中提供了大量帮助。没有刘德华便没有宁浩,没有宁浩或许就没有《流浪地球》,郭帆便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感谢这位“伯乐的伯乐”。

除了宁浩和《疯狂的石头》,“亚洲新星导”计划的其他作品如林子聪《得闲饮茶》何宇恒《太阳雨》等虽然口碑过关,票房都相对惨淡。这一计划对于低潮期的华语电影的造血意义,远远超过了其给“老板”刘德华带来的商业价值。

“就是因为电影业不景气,我知道很多幕后工作人员没工开,也有很多新导演,他们没有任何机会。既然我有能力,便来试一下为大家提供一个开工就业的机会,也给一些新导演一个发挥的机会。”刘德华说。

“笨小孩”

“老天自有安排,老天爱笨小孩。”在外界眼中,刘德华也许是天王巨星,但内心深处他依然是那个钻石山贫民区长大的“笨小孩”。在香港电影相对艰难的时期,刘德华站出来,扶持了大量香港本土电影和影人。

很多人不知道,《无间道》的剧本曾不被电影公司看好,从3000万跌到了2200万,是刘德华以自己的片酬向老板打包票,“如果亏本就亏我的片酬。”

刘德华曾说:一个成熟的市场,不仅需要卖座的商业片,还要有其他的作品。于是,他几乎不计成本地支持了很多香港本土电影和电影人,最有名的两部都是金像奖最佳影片,一部是《打擂台》、一部是《桃姐》。

《打擂台》是林家栋的监制处女秀,启用了两位新导演加上一票“过气”打星,并不具备卖座的潜质,更多的是对香港传统功夫片的一次怀旧和致敬。

项目最困难的时候,是刘德华注资800万元,才让这场“功夫梦”得以继续。最终,票房上,“刘老板”输得一败涂地,但从口碑上,《打擂台》却为他赚回一座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杯。

刘德华没有遗憾:有人笑我们用了很多以前的演员,说“刘德华不是一个生意人”。对,我是有感情的,对一些可能让我有感触的事情,我还是会投入。

怀着同样的心态,当许鞍华把《桃姐》剧本递到他面前时,他也毫不犹豫地出钱又出力,支持这个同样令他感动不已的道地香港故事。

许鞍华曾对他表露过想转拍商业片的意愿,他回道:“你本来是鸟,你不要学游泳,你不是鱼。”凭借《桃姐》,刘德华收获了第三座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杯。他在颁奖礼上说:“我想这次拿奖最大的原因,是我对香港电影的付出,可能大家在这方面给我加了很多分。”

的确,陈嘉上曾这样评价刘德华:“刘德华需要好好保护,他爱电影这个事业,真的是在用心做电影,把赚来的钱投资给新人新戏。”

仅从做老板的成绩来看,刘德华远不如成龙许冠文、王晶、周星驰那样成功。就像公司名称梦造者一样,他更像一个理想主义的梦想家,凭着感性的直觉投一些与自己有缘的项目。至于成本控制、宣传发行这些生意经,并非他的长项。

作为圈内有名的“好人”,刘德华的很多选择是人情使然。江志强说:刘德华是香港电影圈“借”出去最多的人。业内人碰到剧本上面的瓶颈或者投资不够,总会来找刘德华,刘德华也总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钱的出钱。

冯德伦《侠盗联盟》,临时被男主角放鸽子。刘德华不仅投钱还空出自己的档期,去给朋友江湖救急。张卫健投资不善,濒临破产。刘德华帮他解决债务问题,还投资他的电影《齐天大圣孙悟空》。刘德华对他说:“学到就要教人,赚到就要给人嘛。”

曾有导演告诫刘德华,要想把演技或者作品保持在相对统一的水准,你真的要非常非常自私才行,但“性格原因”总让他困于情义,接下一些让他日后失望的项目。

的确,这就是刘德华。我们相信,在当初决定投资并参演《热血合唱团》这样一个商业属性不强的香港本土题材时,他亦曾满怀“热血”,也尽职尽责地贡献了精湛的表演。只是影片最后的品质有太多不在他的掌控之内。

片中的那首插曲《谁能明白我》也是“老板”刘德华的心声:怀着爱与恕的心,充满梦想的笑匠,用歌声,用欢笑,来博知音的赞赏。

文/阿K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