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平浪静》口碑两极:精湛演技难掩逻辑硬伤
有想法没方法 《风平浪静》口碑两极:精湛演技难掩逻辑硬伤
1905电影网专稿 最近,有一部电影在行业内“刷了屏”。各大电影人纷纷出手“包场”观影,影评人们贡献上一波又一波好口碑,关于它的新闻和评论,可谓成为了这段时间业内小聚最合时宜的话题。但编剧汪海林的一条微博,却显现出某种逆势。
“一言难尽”,他选择用这四个字来形容该片。
电影《风平浪静》中,宋浩被好友李唐顶替高考保送名额,质问好友无果,失手伤人,流落异乡。十五年后重返故里,遇见了人生中的一抹亮色潘晓霜,刚过上结婚生子的安宁生活,又被父亲和李唐的连环套彻底摧毁。
本期《今日影评》特别邀请到了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编剧汪海林,一起聊聊电影《风平浪静》究竟为何让他“一言难尽”。
1
经过首周末的发酵,电影在各大平台上的评分趋于稳定。细究一番,关于《风平浪静》的评论,的确是呈两极的,从媒体到个人皆是如此。
那么,这颗看似醇厚的巧克力咬开来,究竟是馥郁芬芳还是劣质酒精呢?
新华网和腾讯网就指向了两种方向。新华网点评,《风平浪静》始于态度,最后走向了许多人的内心追问;腾讯网则称《风平浪静》可以更好。
再看普通观众,不出意外,答案仍是双向的。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部片子,从个人角度,我会打8.8分。比较喜欢章宇,因为喜欢他,才看的这部片子。”
“所谓的意象太多了,干扰了它整个的叙事节奏。我很直白,我不喜欢这部电影。”
两方观点,汪海林显然更倾向后者。
他认为问题出在影片的逻辑构建之上。他能感受到创作者诉说的欲望,“他有想法,但是他没方法,一些基本的东西(没处理好),比如逻辑”,他进一步解释道,“创作者要建立影片的叙事逻辑和心理逻辑,而这部影片当中,他的心理逻辑恰恰也是错乱的”。
比如,男主十五年后再见片中邓恩熙饰演的小女孩,两人之间产生了一段“奇怪”恋情的部分,其情感关系的建立过程就没有得到充分表达。
“它需要一些具体的戏来体现”,汪海林说,“实际上,这部影片里这样的例子很多,而我不论用哪个标准,它都没有达标”。
汪海林分析,不喜欢本片的观众可能就是在剧情上不满意,因为观众更能在这方面做出直接的表现,而喜欢本片的部分,可能集中于某些段落。对此,汪海林自己也有着切身的体验。
“甚至在影片结束时,我都不愿离去,因为我发现音乐非常好听,那一刻我突然感动了”,汪海林说,“后来我想,这份感动大多来自于音乐本身”。
2
相比观众和媒体,独立影评人之间的观念交锋则显得更为锋利。《今日影评》特别就此片采访了另外两位影评人——周桂伊和藤井树。
“我特别喜欢这部片子,我会打9分。首先它的题材是很大胆且真诚的;第二,它真的是‘全员狠人’,没有一个演员掉线,包括宋佳。我觉得她贡献了可能是近三年来在银幕上最好的表演,最真诚,最动人,最直指人心。”
“每一个片子都有它明显的优点和缺点,我觉得《风平浪静》就是一部风格凸显、非常有特色的导演作品,如果我打分的话,会打8分。没有十全十美的电影,对此得有一个发展的眼光。我相信他的第四部肯定会比第三部更好,我依然是这样的态度。”
对于两位影评人的观点,汪海林并不认同,“他们有他们的评判角度”,但“脱离了人物和剧情来谈表演和具体段落都是不对的”。
诚然,把影片的某些瞬间单独拎出来欣赏,宋佳的表演可以打高分,但在汪海林看来,这对于整部影片来说“于事无补”。一方面,演技不能由剧情中抽离;另一方面,片中“所有人的表演风格也不在一个体系,他们始终在磨合”。
回到大家对电影《风平浪静》的高度关注本身,汪海林承认这部影片的确具备了其他影片不具备的一些要素,比如话题和视角。而这些,都使得这部影片有被深入讨论的价值。
“为什么说这部影片也不是个烂片呢”,汪海林说,“它总会有某个瞬间会让我们感到共鸣”,这也许达成了导演李霄峰对自身风格的某种尝试。
“他需要有更多方法和技巧去实现他的想法”,汪海林说,“有了伟大的抱负,十八般兵器也得精通,希望他能够在具体叙事技巧上更进一步”。
关于《风平浪静》的热烈讨论,也让行业看到了中国电影未来的更多可能性。影片好坏各有评判,若从思想交锋的角度,本片无疑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