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2020,中国科幻电影将是这些创作者的天下
1905电影网专稿 195.11亿。在十一月头两天举行的2020中国科幻大会上,这一出现于《2020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中的数字殊为醒目。在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创纪录的642.66亿中,这一占据三成的数字,代表的正是科幻片的全年票房总量。
而在占据中国电影历史票房亚军高位的《流浪地球》带领下,2019年国产科幻片票房总量达到71.405亿,相比2018年实现了2.12倍的超级增长。
在中国电影人受疫情重创却始终在复工复产路上奋力前行的2020年,《流浪地球》主创团队赶工制作了“加量不加价”的《流浪地球:飞跃2020特别版》,即将以公益放映形式回馈院线;而由2020中国科幻大会所折射的科幻电影发展趋势,却已与《流浪地球》打开的格局大有不同。
飞跃2020,中国科幻电影未来的发展样态,或将集中体现于“软科幻”中小成本作品中。
1.中国科幻,不再做寂寞浮冰
长期看好,短期悲观。回望2019年之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做客《今日影评》节目的微像文化首席执行官、影评人张译文用上述八个字概括出当时业内对科幻电影的基本看法,“就是不太相信这个题材可以在中国落地。”
张译文(图右)与《今日影评》主持人陈旻留影 |
当然,集聚中国电影工业力量的《流浪地球》不仅燃爆了2019年的新春,更用实打实的高票房与高口碑,令行业内外不再敢看轻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
在这一年,同样改编自刘慈欣科幻小说的《疯狂的外星人》,用乡土范儿喜剧形式大胆解构科幻类型,同样取得极高票房回报;从剧情到表演均遭口诛笔伐的《上海堡垒》,则以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失败探索,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惨烈“试错”;而《被光抓走的人》在年末激起的“这到底算不算科幻片”的讨论,更在某种程度上轻巧拓宽了科幻类型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定义维度……
就在后疫情时期电影产业全面复工复产的第一时间,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更从政策高度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并以被称为“科幻十条”的十项措施,对于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层面的扶持引导予以政策性加强。
作为“科幻十条”提出后举办的首个国家级科幻主题活动,2020中国科幻大会在短短两天会期内,高效落实了包含5000万元科幻产业专项资金、16万平方米科幻产业特色园区等在内的补贴及基建意向,并以中国科协科学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的成立,为科学界与影视界架设出创作沟通的桥梁。
去年此时获得首届科幻影视创投会最佳原创剧本的《宇宙探索编辑部》,与改编自刘慈欣“第二大神作”《球状闪电》的同名电影及集结中日美三国顶级创作者的动画电影《物哀》等一道亮相本届大会开幕式。签约盛况背后,或许是未来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科幻惊喜。
作为创投单元的主理人,张译文对这批即将问世的作品可谓如数家珍。据她介绍,《宇宙探索编辑部》在去年获奖后,便在一年之内迅速找到了所有的合作方,足见浪潮之迅猛。
面对如此盛景,历经中国科幻影视不知多久“无人问津期”的张译文,对于《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这样曾经孤独的先行者有着别样体会。
“过去我们常说,中国科幻是一支寂寞的浮冰。”《流浪地球》的横空出世,令一度孤独承受全部压力的郭帆,转瞬登上炙手可热、分身无暇的高位。显然,两种极端状态对于创作者而言都“不太健康”。
这批带着不同题材、不同形式汹涌而来的科幻“初学者”,正以多元色彩引领中国科幻电影迈入充满可能的百花深处。
2.一千万成本,照样拍科幻
去年获得创投会最高奖的《群星闪耀时》,被张译文形容为非“亿级以上”投资不可完成的太空探索级科幻项目。而以家庭、青春、悬疑、喜剧类型引人瞩目的本届入围十强项目,则完全“打破”了《流浪地球》式的大制作取向。
在《今日影评》主持人陈旻看来,这与去年《被光抓走的人》的出现不无关联。在那部由董润年编剧并执导的影片中,光带走有爱之人的前提设定是不可争辩的科幻命题,而全片最“科幻”的镜头却只有那光照时刻的模糊一闪。“现在,有非常多过去没有明显科幻标签的创作者进入(科幻)创作领域,我认为是他们带来了这种变化趋势。”对于本届创投会的“中小成本”标签,张译文丝毫没有感到意外。
去年《上海堡垒》上映之后,坊间戏称“《流浪地球》开启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大门,半年后就被《上海堡垒》关掉”。仅从创作风向引领层面观察,那被关掉的门,似乎又被一束名场面与流量明星双失的轻巧之“光”再度打开。
科幻大会现场,接受《今日影评》采访的科幻作家陈楸帆直言,在《流浪地球》这样大体量、大制作的工业大片外,我们同样需要不那么硬核却有人文关怀、讲情感的科幻电影。
“他们肯定不可能一上来就做《流浪地球》这种周期资本运作更庞大的体量,风险太大了。‘软’一些的科幻作品,我觉得是市场亟需的,所以我希望这样的片子越多越好。”
在张译文眼中,即便只有一千万的低成本,一部像样的科幻电影同样拍得出来。
“首先要跟强类型结合,”以创投项目中在AI时代讲述女孩成长故事的《茉莉》与以热血青春样貌呈现的《23秒外》为例,她指出与类似强设定类型结合的科幻一定是省钱的,“因为你天然就不需要再从别的地方去找噱头了。”
此外,张译文也在分析科幻电影最“烧钱”的场景搭建及设计制作环节后表示,像完全置身于社交媒体、垃圾邮件等现实可得环境的《看不见的她》项目一样,更多考虑利用现实环境制造科幻感,省下的显然会更多。
不过,这样的硬件省略,相对而言也是对于内容深度的“极限”考验。以多重人物视角巧妙搭建“末日之问”的《被光抓走的人》,在文本内核最深处仍然没有利用科幻设定与奇情装点将爱的问题讲得通透。
而这,或许将是“软科幻”大兴之后,中国科幻电影所将面临的又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