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巩俐是电影界的郎平!跟随陈可辛揭秘《夺冠》

中国电影报道 2020.09.29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在经历多次更改档期后,《夺冠》终于上映了。导演陈可辛发文称:“女排夺冠的路上一向都是难,难,难。从来没有轻而易举的胜利。我们剧组拍摄也一样。三年的难,难,难。终于等到9月25日这一天。”

9月27日晚,他也与媒体进行了近2小时的交流,他说他拍了一部自己很喜欢的电影,这次《夺冠》采取剧情和纪录相结合的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实验,他也希望在对时代旋律与体育精神的书写中有他个人的情怀表达。

对于很多观众说看这部电影都看哭了,陈可辛理性回说:“喜欢哭的人就会觉得好,也可能有些观众就会觉得是不是太煽情了”, “每个导演的戏就代表了他的人,我也改变不了,流露什么样的情感是很自然的表达。”

相比观众反馈,陈可辛更想和大家说说《夺冠》从筹备到拍摄经历的过程,回头看看这“三年的难,难,难”。

两大难题:视角和选角

《夺冠》不是《郎平传》

“中国女排整个题目是很大的,30多年里有太多故事了”,陈可辛面对《夺冠》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切入女排故事。在人物选取方面,他和编剧都坚持不能绕开现任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其次,要从郎平与黄渤扮演的教练入手,展现他们从队友到对手,再变成朋友的关系变化,同时以小见大地拍出从80年代初到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变迁。

因此,陈可辛不认同有人认为《夺冠》是《郎平传》的说法,“如果真的是《郎平传》的话,郎平还有很多故事应该写进去,包括她的婚姻、家庭、和她女儿的关系等等。”

第一个难题也导致拍摄了海量素材,最初剪辑版本达到3个多小时,后来精修到2个小时15分钟,能在这个长度里把中国女排的故事讲完,陈可辛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除了视角带来的剧本创作与实际拍摄问题,《夺冠》的第二个最大的难题就是选角。

“我没碰过一部电影选角是那么头疼,但是结果我们也很幸运。”当得知巩俐白浪都能来演两个阶段的郎平时,陈可辛一下子放心了许多,他说:“那是我在电影开机前心里最踏实的一刻。”

巩俐就是电影界的郎平

现役女排是“天生的演员”

“她只要站在那儿,那种强势的气场和倔强的眼神,我觉得她就是郎平”,陈可辛从一开始就坚定认为,巩俐是饰演郎平的不二人选。

“巩俐在电影界和郎平在体育界里有同等的地位。她们都是在80年代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女性。除了巩俐,我真的想不到能找谁去演这个角色。”

巩俐与郎平身高相差约15cm,特别是当她与一米八、一米九的现役女排运动员站在一起时,身高对比就会很明显。对此,他们讨论出了一套方案,拍摄时把巩俐垫高一点,或者通过镜头位置借位和后期特效来调整。

巩俐进入郎平角色后,现役女排们一来拍戏就默认她是郎指导,在表演上巩俐也能带领她们。因此在外形贴合度方面,陈可辛认为完全没有问题。

寻找青年版郎平的选角过程相对艰难。当陈可辛看到郎平与女儿白浪的照片,发现白浪和郎平外形特别像,在与郎平沟通两三个月后,终于联系上了白浪,白浪同意出演这个角色,并辞掉了在美国的工作。

虽然白浪会打排球,但完全没有表演经验,饰演这个角色还需要具备演绎内心情感戏的能力。于是,陈可辛请了一名中戏的表演老师,飞往旧金山,专门为白浪做表演指导。

这是一次有风险的选角,如果白浪表演不到位,电影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经过训练后,白浪与彭昱畅在训练馆谈话的一段试戏视频,感动了大家,她在这段戏里哭得真实而动容,这个角色也非她莫属了。

片中的新女排都是由现役国家队的女排姑娘们来出演,由于要备战东京奥运会,她们只有8天时间来拍戏,也根本没有时间准备表演、但她们的状态非常自信,在片场就自带明星光环,还会根据具体语境和现实情况修改台词。

“虽然是演自己,但其实演自己也是要开窍的,她们每个人都很有自信,都好像是天生的演员一样。”陈可辛称赞,的戏很惊艳,当他看到朱婷向巩俐倾诉家事的一场戏时,真实得仿佛在看体育台的纪录片。当常宁听着巩俐训话,也会不自觉流下眼泪,“这些细节都是真实的,她们真的把生活带进了这部电影里。”

真实感是这次拍摄《夺冠》带给陈可辛最大的体会和收获,他说未来拍戏也会在选角上会更加大胆,更多使用一些非职业演员。

最“费劲”的三场比赛

12个机位同时开拍

《夺冠》主要用四场比赛来刻画中国女排的成长历程,即80年代中国女排对江苏男排的友谊赛、1981年女排世界杯的中日之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美对决以及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中巴大战。

巩俐饰演的郎平在2008年中美对决时登台亮相,这一场比赛主要展现郎平与中国队教练之间的较量,比赛场面是其次。另外三场女排比赛则是重中之重,也一度让陈可辛在拍摄现场几近崩溃。中国女排与江苏男排的友谊赛属于内部训练,看似氛围轻松,实际上这场戏一共拍了6天才完成。

第二场中日大战,中国女排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这是许多国人的共同记忆,是一场重头戏。剧组总共调用了六台摄影机,不按传统分镜头方法,而是根据当年录像画面来跟随拍摄。

比赛过程无法控制,球员也无法还原当年的每一球、每一分,但是要保证开球和结尾拿分一致,这场球赛拍了六天。快速剪辑、升格镜头,加上宋世雄的经典解说,后期利用声画配合技巧进一步加强比赛的紧张与刺激感,带领观众重回那个激情澎湃的中日大战现场。

最后一场中巴大战的拍摄难度最高,朱婷、惠若琪等都是现役国家队员,只有2天半时间可以拍摄这场比赛,时间非常紧张。

巴西队中,有三个球员曾打过这场球,他们都知道这场比赛怎么打,但要还原每一球也不容易,所以也按照拍摄中日大战的方式,保证他们开球和得分和原来比赛一样。由于电影摄影机无法高速、精准捕捉赛事画面,剧组又调动专业拍摄排球比赛的摄影师,加上原有的6个机位,最后有12个机位,现场同时开机。

“朱婷、惠若琪、丁霞她们几乎是疲于奔命,我们每天都拍了18个小时,大家都很累。”陈可辛说,在两天半内紧锣密鼓拍摄后,更难的是剪辑,素材量非常多,他们又用两个月时间把这场球赛慢慢剪出来,加上一些前一晚的文戏,去推动观众的情绪。

里约奥运会中巴对决,中国队在不被外界看好的形势下逆转打败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巴西女排,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创造奇迹。对于电影《夺冠》,导演陈可辛也带领着他的团队在2天半时间内,用12个机位完成了一场不可能的任务。

《独自上场》进入终剪阶段

暂时不会再拍体育片

《夺冠》之后,陈可辛的下一部上映作品是《独自上场》(原名《李娜》),这部关于网球运动员李娜的传记片在《夺冠》开机前已经杀青,并在《夺冠》拍摄期间,进入第一轮剪辑。

“《夺冠》的观众反馈在大方向上是不会影响到《李娜》的”,影片目前正在终剪阶段,陈可辛说:“《夺冠》的拍摄还有疫情都给了我全新的体验,就会反复把电影剪得更好看”。

“我本身很少重复一种类型,以前拍了不少爱情片,但现在也不拍了。”短短两年,陈可辛连续拍摄了两部体育片,他说自己也需要缓一缓,暂时不会再拍体育题材的电影了。

《甜蜜蜜》《中国合伙人》,陈可辛喜欢也擅长讲述时代与社会在风云变迁下,不同个体的命运变化,《夺冠》亦是如此,表面上拍中国女排,实际有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的表达转向,同时以点带面,展现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面貌。

陈可辛的电影也经常带有个人的成长印记,《甜蜜蜜》描绘了他经历过的香港的黄金年代,《中国合伙人》映射着陈可辛留学归国的成长情怀。虽然他没有身处过《夺冠》里的那段80年代岁月,但重现“美好的80年代,充满希望的80年代”,也是他接下这部电影的重要原因。

接下来,他想转换方向,拍摄一部比较私人的影片,自己写剧本,一个关于他在12岁离乡背井移居泰国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只能由他自己来书写。陈可辛说,这会是一部戏剧性和故事性都不强的电影,“一部很不像陈可辛电影的电影”。

文/柯诺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