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百花开幕论坛评《药神》人物不丰满,只有他敢

中国电影报道 2020.09.24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我在国外电影节做评委时,外国观众就不理解《我不是药神》为什么好看,因为主要人物没有写得很丰满。”在9月24日举行的百花开幕论坛上,谢飞导演的这番话,出乎意料,让人大吃一惊。

今年的百花奖,到处都在传递着变化的信号。作为走过34届的颁奖典礼,今年百花奖的启动仪式,就一改往年歌舞表演的形式。徐帆朱一龙小沈阳王智郭晓东宋祖儿樊雨洁,三组电影人分别呈现了3部电影公益短片。

“抗击疫情”、“脱贫攻坚”、“黄河精神”,每部短片的主题,都是这个时代的横切面。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影家协会、郑州市人民政府与电影频道《今日影评联合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节执委会论坛部承办的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百花开幕论坛,邀请了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任仲伦、演员徐帆、《环球时报》副总编辑谢戎彬、《看电影》杂志出版人等电影界相关人士就“现实主义电影的媒体互融与使命担当”展开讨论。

中国电影将迎来新拐点?

中影股份的副董事长傅若清每次亮相,都会带来新片的消息,这次也不例外。除了由管虎郭帆路阳导演的《金刚川》外,中影还将推出《兄弟连》和《最可爱的人》两部电影,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这是后两个项目首次针对媒体曝光。

而和以往与大导演合作,挖掘重大题材不同,如今中影也开始挖掘、吸收新的血液。今年9月,“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正式启动了。傅若清透露,中影每年将选拔5位青年导演,从投融资、制作、宣发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全面介入,打造中影对华语青年电影人的挖掘、孵化、培养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这是中影在创作上的新方向,也是中国电影的新信号。因为在论坛上,谢飞导演预测,中国电影也将迎来新的拐点。

中影股份副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

回顾过去2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谢飞导演表示,是市场化的改革挽救了中国电影业,在90年代中国电影陷入低谷后,从2001年的院线制改革开始,中国电影的观影人次逐年上升,到2019年,攀升至了17亿人次。

在他看来,中国电影的继续发展,就是需要深化改革,参考他国电影市场不断用市场博弈和法制化的方式,建立起电影大市场的良性循环。

导演谢飞

这个“电影大市场”,就是拥抱互联网,发展电影票房之外新的增长点。导演王小帅就表示,现在行业里都在谈论如何加大改革的问题,不仅是创作的改革,也是市场机制的改革。

变化中的中国电影要靠观众扩大影响

“疫情过后,我们看到《八佰》这部影片,在票房上创造了一个如此激动的时刻。”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说,“刚刚恢复放映,我们就看到中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热捧,比我们想象的回温速度要快得多。”

张丕民说,疫情给中国电影带来的“冷思考”,还是要建立在电影工业会水平上。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既让中国电影有了一个国家级层面坚实的支点,又让电影人意识到,中国电影的发展,是要靠买票获得市场,要靠观众的涌入扩大影响。

李少红导演便是这一变化的见证者。她坦言,自己的电影“伴随了电影改革和国家经济改革的全过程。”处女作《银蛇谋杀案》是北影厂的第一部商业片,拷贝卖了200多个。

到了《红粉》,她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分账导演,身处改革最重要的节点。“上映后获得了2800万票房,提振了当时整个市场的信心,我也跟着这部电影走遍了全国。”

据李少红讲述,《红粉》之后第二部分账电影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票房达到了3800万,直到如今也是姜文的经典之作。可以说,这些身处时代变革中的电影作品,正是找到了观众,才成为了忘不掉的经典。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开始寻找人生的起点,很多导演都在表现大时代下的现实故事和心灵震撼,当时的很多作品都是表现导演的创作感受和时代变革。”李少红说。

百花奖是现实主义的大旗

论坛上,谢飞导演分享了一张图表,上面列有上世纪80年代获得金鸡奖、百花奖的影片和同年度票房最高电影。从这张表中,我们不难发现,票房冠军电影中,现实主义电影占了多数,而在被称作“观众奖”的百花奖评选中,既有年度票房冠军,又有颇为小众的现实主义佳作。

谢飞说:“比如我的《本命年》这样一个小众的电影,竟然能在百花奖和《开国大典》并列,真的是因为观众们能看到电影里写了这样一个现实主义的青年。”

无论是80年代的《老井》还是90年代的《秋菊打官司》《过年》,亦或是进入新世纪的《漂亮妈妈》《唐山大地震》《烈日灼心》,可以说,现实主义一直都是百花奖的“主旋律”。

最近几年,随着《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等一系列现实主义电影赢得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越来越多的导演、片方也都将目光回望到了这一类型。

但在谢飞导演看来,以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为创作原则的现实主义电影,最重要的不是故事,而是写出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在论坛上表示,《我不是药神》中国观众喜欢、看得懂,是因为它切中了社会上的一些痛点;但外国观众为什么不理解这部电影的火爆,就是因为人物形象不够丰满。

为什么现实主义电影会在当下回归影院,导演尹力认为:情感共鸣、宣泄情绪、回归思考三大要素是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现实主义电影,就是要把镜头对准这些普通人。当大家都在关注投资、票房、体量的时候,我们还是有些导演没有忘记过去。”

导演尹力

如何扎根现实,创作出与时代同呼吸的影视作品,这是广大电影人的诉求。百花奖一直是大众的电影奖项,历届获奖及入围影片中,都有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对现实世界进行积极反馈,对社会问题犀利发问的现实题材影片。

我们也期待着电影人可以和中国热情的观众一起,用电影共同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与中国力量的时代表达。

文/高楼面 图/杨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