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郑晓龙:演员争排名太浮躁,解决内容注水问题是否应该有新方法?

2020.09.08 来源:新浪娱乐

>今年是视频平台和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关系重新洗牌的时刻。

>同样也有很多问题浮现出来,脱贫攻坚的剧目如何能拍的让观众爱看?像《幸福到万家》这类关于农村改革的内容,如何更贴近生活?电视剧的集数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那过去已经拍摄完成,且超过40集的好剧,现在是不是就不能播出了?演员排名竞争问题愈演愈烈,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同样也是今年,白玉兰奖将符合标准的网剧纳入评选范围之内无疑是对网络播出内容的扶持,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网剧参选白玉兰奖释放了哪些信号?参选标准的统一会带来哪些业内的巨变?

>“新国剧访谈录2020”的最后一期,新浪电视X娱理工作室对谈了著名导演郑晓龙,作为2020年白玉兰奖的评委会主席,他从自己的视角来解读了今年的种种变化。

>上海电视节官方图片,郑晓龙(中)

娱理工作室:今年也是“政策年”,脱贫攻坚总是会涉及到农村戏,如果观众觉得“土”怎么办?

>郑晓龙:我觉得很多年轻的观众也不一定都是城市的,也有很多从农村来的,所以这些观众怎么会觉得“土”就看不下去呢?我觉得他们应该更真实地去反映去看他们家乡面貌的变化。

>而且实际上,脱贫攻坚也好,奔小康也好,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和以前比起来,真的减弱了很多。这么多年的发展,农村也真正富裕起来了,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减少了城乡差异。

>我这回去安徽黄山那块儿农村采风,进去一看发现原来比我们城市里面生活的这些人都好多了,农村的房子里面也都是壁纸,地上都是大理石,洗手间里也都有抽水马桶、热水器,客厅里也都是沙发床、电视等等,他们已经完全不是之前人们心中想的那个样子了,它怎么会“土”呢?最主要还是观念上的问题,这个“土”是知识和观念上的落后。

>我们拍的《幸福到万家》就是在讲他们观念的变化,他们的法治意识变化、契约精神等等,这是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觉得通过文艺作品来反映这种变化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物质层面的丰富,精神层面的富足也很重要,在法治建设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也有很多故事可以去做。

>《幸福到万家》海报

娱理工作室:在创作过程中,会刻意想要去照顾一下年轻观众的喜好吗?

>郑晓龙:现在的“00后”“95后”,也有很多从农村来的,农村也有很多学校,中国很大,一个村里的中心小学就有几百号学生,他们也是“00后”“95后”,一样的。所以,我脑子里没有要去照顾那部分观众的想法,而是在讲人性,人的观念上的改变、现代思维的改变是有共鸣的,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年龄大还是年龄小。

>无论是从什么视角去讲故事,首先还是在讲“人”的故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人就有人性的普遍性。在普遍性的人性情况下,男人和女人在人性方面的东西才能够体现出来,讲好人性的故事,才能让更多的人愿意看。

>《闽宁镇》剧照,黄轩、白宇

娱理工作室:如何看现在一些题材限制和分类?

>郑晓龙:我们现在的题材分类和定位都是不科学的,比如写农村的就叫农村题材,写工人的就是工人题材,因为现在的职业就已经很不明确了,如果一部剧讲的是很多农村人进城打拼,这算是什么题材呢?随着社会的进步,工农差距已经很小了。教育题材写学校,学校现在就离不开家长,那又算是什么题材呢?还有宫斗题材、宅斗题材、家斗题材,这个都不对。

>电视剧是一定会有戏剧矛盾的,戏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斗争,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探讨就是“斗”吗?写后宫就是宫斗?写家庭就是宅斗?我对这个划分特别疑问,不能这么来做。

>题材划分的不科学,以至于后来的题材限制也是不科学的。有人说《甄嬛传》就是宫斗,我觉得不对,《甄嬛传》是对封建落后的婚姻制度的批判,它在美国放映的时候有观众说这讲的是一个不屈的灵魂,讲的是一个弱女子对抗整个大清帝国,在台湾地区放的时候,琼瑶就说《甄嬛传》是讲爱的故事,讲爱而不成产生的悲剧,批判性很强。

>我们一直讲题材是没有禁区的,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的划归分类统一解决。

>《甄嬛传》剧照,孙俪

娱理工作室:有观众说,按照现在的标准,《甄嬛传》都可能无法一次性播出,如何看待电视剧集数一刀切的问题?

>郑晓龙:控制集数不能超过40集,我觉得是不符合创作规律的,通常电视剧应该是好剧越长越好,坏剧越短越好,甚至没有。

>好剧不能长,这就有问题了,为什么好剧不能长?之前我们很多好剧都是长剧,当年的《渴望》就是50集,过去很多获奖的好剧,都是超过40集的作品,都是长剧,所以我觉得这个标准是有问题的。

>而且也很容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规定不可以超过40集,那将来拍摄了50集,它就可以搞上下部,两个25集,或者60集他上下部两个30集,还是会有注水剧的情况存在。

>我们是有审查制度的,总局、地方局都有审查,那其实就可以加上注水剧不通过的要求,用这样的方式去减少注水内容,保证长度、保证质量,只用硬性的数字来规定,这是不符合创作规律的。

>而且电视剧播出的长短,平台也有话语权,过去也有这种情况,电视剧的收视率很好,电视台就把原本45分钟一集的剧变成30几分钟的,就为了广告收益,这个抻长有时候不是制作方的问题,平台也有问题。所以,电视剧集数不超过40几的限制规定,是有探讨空间的。

>《渴望》剧照,张凯丽

娱理工作室:现在创作人员职位和酬劳只上不下,这是正常现象吗?

>郑晓龙:这是一个中国式的问题,特别有意思,大家觉得这叫进步,当摄影助理之后就要当副摄影,当了副摄影要当摄影,当了摄影再怎么进步呢?就要当导演。可能大家都觉得这就是进步,好像当了一辈子摄影就等于这个人没进步似的,其实当摄影当了一辈子,是一个非常好的摄影了,干嘛非要去做导演呢?比如我当了一辈子导演了,现在都不知道往哪儿进步了。

>我之前也做过制片人、出品人,但是我觉得我干好我导演的工作就非常好了,不想去管那么多形式上的事情,何必非要纠结在“进步”上?干好一个行当就做下去,也很好。

>上海电视节官方图片,导演郑晓龙、演员殷桃

娱理工作室:为什么会出现演员番位乱象?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郑晓龙:这是浮躁的表现,一位演员,真的拍到了那个水平,到了不给你一番,观众都不干的程度的时候,那还用去争番位吗?争这个干嘛?我觉得特别没意思。还是要有自己内心的坚持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心里才不虚得慌。

娱理工作室: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想要给同行哪些建议?

>郑晓龙:我觉得要把速度慢下来,把心沉下来,不要急于去一个戏接一个戏没完没了地去拍摄。拍一部算一部。

>演员来试镜的时候,经常自我介绍说,拍了什么什么戏,可能有几十部,也就其中的一两部我们知道的,其它的戏都没看过,不知道。我们国家全年的电视剧产量那么高,多一半都播不出去,拍了又播不出去,播出去了可能也没影响力,那就等于没有工作。

>《怪你过分美丽》关于戏份、番位、大男主变大女主戏的剧情展示

娱理工作室:网剧参选白玉兰奖释放了哪些信号?

>郑晓龙:在网络上播出的电视剧可以入围白玉兰,它已经是平等的、正常的把网络播出和电视台播出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了,对于内容的审查和要求也是一样的,才能入围白玉兰奖,是在把网络平台和电视台放在一个水平线上平等对待。

>网络播出的电视剧进入白玉兰奖使得整个评奖内容的题材类型丰富了很多,要比往届都要丰富,原本都是在一个方块里面卡出来的一个样子的作品,现在又出现了另一个方块,内容竞争也更加激烈了。

>网络平台播出剧集《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海报,两部剧都在白玉兰斩获不少奖项

娱理工作室:网剧和电视剧评选标准的统一,说明了哪些问题呢?

>郑晓龙:入围白玉兰首先就已经是一种肯定了,既然已经参与了评奖,就应该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下竞争,就要有平等的条件,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网剧和电视剧的审查会也会变得一样,所以,对于专门制作网剧的那些创作人来说,他们要更加小心地来考虑,自己的作品是否可以通过国家的审查。在未来,电视剧和网剧的审查必须是一样的。

>同样还会有一个变化就是电视台的剧可能会减少,相比于网络更加自由的排播环境,电视台还是处于劣势的,我觉得会改变过去以往那种靠着政策宽松去做网剧的情况,绝对不会是以前那种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的情况,会越来越难,越来越小心。

娱理工作室:这样的变化,会不会进一步给电视台的生存带来打击?

>郑晓龙:因为审查标准逐步统一,也就把电视台和网络平台打通了,从这点上来看,电视台的风险和危机也会越来越明显,我想非常明确地说,国际上这方面的危机已经开始体现了,很多原来专门做电视台、有自己频道的制作公司,都开始在网络上开设自己的网络频道,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否则他们也觉得没办法和网络竞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庆余年》演员田雨获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编剧王倦获得最佳改编编剧

>“新国剧访谈录2020”的4期对谈已经全部完结,从女性题材创作、短剧的发展、现实题材创作嗅觉以及行业规则及乱象的讨论出发,去寻找今年这个特殊年份下,影视行业新的发展方向,疫情还未完全消散,但愿明年会是平稳发展的一年。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