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电影资讯

第23届上影节开幕论坛举办 影视大咖齐聚共话未来

2020.07.26 来源:1905电影网

第23届上影节开幕论坛举办

1905电影网讯 在历经半年的停摆之后,中国电影终于按下了重启键。当下的中国电影行业比任何一个时刻,都更需要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激发活力。在7月25日上午举行的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来自国内电影企业的领军人物和顶尖创作者齐聚一堂,就如何有效推进产业复工复产,提高中国电影创作质量,提升中国电影行业核心竞争力等议题建献良言佳策。加快行业融合,倡导互利共生;扎根现实创作,讲好中国故事等观点频频引发共鸣。

互利共生 找准差异做大蛋糕

疫情之下,全球电影产业都在寻找新的转向,不少传统影视巨头开始成立流媒体部门,而一些新兴的流媒体平台也逐渐显露出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国内,关于网络和院线此消彼涨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歇,流媒体对于中国电影内容生产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与会嘉宾交流了彼此的观点。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认为,虽然通过网络和移动终端,人们获得娱乐内容的门槛越来越低,但走进影院的仪式感却始终无法被替代,“在这种观影体验里面大家能够带着期许去寻找想要获取的娱乐、温暖和感动,这是电影带给人类社会最独特的价值,我们需要这种仪式感,这是电影的核心价值,也是万千电影人在如此大的挑战下还要坚持在这个行业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对此也表示认同,他认为把观影的仪式感保持好,就是要把电影不同于其他视频产品的差异特色做出来。“这就要求影院必须提供上对得起创作者,下对得起观众的放映环境和放映质量”, “无论是创作端或者最后的影院放映端经营者,如果不能拿出更优质的服务,更优质的作品来,我们将真的面临行业的大挑战。”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则认为,流媒体和院线电影之间不存在此消彼涨的竞争,相反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网络电影会迫使院线电影的制作成本近一步下降,而院线电影在剧作、故事、演员上的高水准,也会成为网络电影不断接近的标杆。“从某种角度来讲,这已经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融合方式,我觉得我们应该拥抱变化。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则认为,苦练内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他透露,在疫情期间,光线传媒重新梳理了正在进行的项目,通过对疫情后期市场的分析研判,重新制定项目标准,比如成本的控制,剧本的打磨,“我们要重新去平衡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第23届上影节开幕论坛现场

与时俱进 主动创新抵御冲击

电影行业要拥抱变化,与时俱进,除了传播媒介和方式,更要做好运用新技术,回应各类新生事物冲击的准备。李捷就提出了要重视短视频崛起对未来电影行业潜在的影响。“当我看到周围的孩子更喜欢去刷短视频、抖音和直播的时候,其实是另外一种内容消费方式在冲击长视频的消费方式”,他提醒对下一代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他们才是未来电影市场的核心人群。

傅若清也表示,尽管疫情给影院的经营都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在电影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影院的设备迭代和技术升级在后疫情期间不容忽视。“观众一定会有预期,疫情之后再走入影院的时候,一定是想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和更好的电影呈现。”

王健儿则提出,影院在体育、游戏、演出直播方面也可以进行探索,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价值,而且市场上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需求。同时,他认为影院在创新科技的运用上也有很大的空间,比如利用5G技术、区块链技术去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新的业态,来更好地回报投资者,这才是一个长期的健康的发展模式。

黄渤贾樟柯文牧野亮相第23届上影节开幕论坛

深耕创作 关注时代体察社会

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在论坛上多次提到团结和信心这两个关键词,对于当下电影行业复工复产,他认为最紧要的是加快恢复电影的创作。“电影行业不仅是一个生产线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艺术创作,所以我觉得恢复创作者的信心,要给这些创作者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同样观众也在等待着新电影出来。”

正如于冬所言,电影产业的源头是创作,在今天的论坛上,黄渤、贾樟柯和文牧野代表电影行业的创作者,分享了他们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经验和体会。

身兼演员和导演双重身份的黄渤认为,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对于创作者而言始终不变的是“拍出真正让观众觉得有意思的电影”,他提到去年由他参与主演的《我和我的祖国》,“这就是一个中国故事,而且是跟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系的故事,在电影院里面也能够感受到观众跟这个电影之间的情感关系。”他强调,与观众情感共振不一定都是正能量的歌颂,有时幽默和讽刺的表现手法也会很受观众喜欢。

导演贾樟柯则表示,对中国社会人情变化的观察和记录,已成为他讲述中国故事的一种方式。“最近两年拍电影,我总用一个词,我说我为中国电影留住了人情,因为人情在改变,人的社交方式、道德观念都在变化。”他还谈到这几十年的创作工作,让他更系统地去理解历史文化,去发现中国人情世故变化的根源,久而久之,这也成为他电影创作的一个特色。

在谈及如何处理共情这个问题时,导演文牧野透露,他通常会思考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是他的创作与个人原则的关系,坚守自我,但不沉迷于自我;第二是他的作品与这个时代和社会的关系,这决定了如何体现当代性、创新性、本土性;第三层则是作品跟观众的关系,能否真正触及到观众的灵魂。

论坛最后,三位导演分别给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中国电影送去了祝福,为每一位正在为中国电影行业重启而忙碌的电影人加油鼓劲。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