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电影资讯

网剧《隐秘的角落》:理想类型叙事下的现实显影

王作剩 2020.07.03 来源:光明网

原标题:类型叙事下的现实显影

继《暗黑者》《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热播之后,新近播出的《隐秘的角落》凭借精良的制作、精彩的演技、精密的情节等,出乎意料地引发了诸多社交话题,自发产生了“一起爬山吗”“我还有机会吗”等网络流行梗,成为又一部现象级网络悬疑剧。在笔者看来,它是一次较为理想的类型叙事下的现实显影,融合并契合了当下观众的网络剧审美:类型审美与现实审美。

网络悬疑剧的类型叙事与拓展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悬疑剧得到快速发展,涌现出《灵魂摆渡》《无心法师》《白夜追凶》《法医秦明》《无证之罪》等质量优异、口碑理想的作品,培养了一大批粉丝。作为一种类型,网络悬疑剧的叙事结构、视听语言、叙事主题与人物形象等有着固定倾向,注重悬疑氛围的特殊营造和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相较于同类型作品,《隐秘的角落》既遵守了常规的类型叙事,又进行了一定拓展,成为网络悬疑剧花园中“一朵红红的玫瑰”。

悬疑剧的常规叙事结构为“设疑——释疑——解疑”,《隐秘的角落》同样如此。该剧开篇便是设疑:张东升与父母爬山拍照时,故意将父母推下山崖并导致其死亡。这一开篇,对于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国人而言,所营造的悬念氛围是异常浓厚的。随着剧情深入,开始释疑与解疑,悬念环环相扣,情节飞速反转,引人入胜。

在视听语言上,该剧也符合悬疑剧的常规叙事。一般而言,悬疑剧的画面较为阴冷,声音较为奇诡,共同渲染一种诡异、惊悚气氛。该剧取景于广东湛江一个海边小城,整体而言,场景较为破败;反面角色张东升脱去假发后,以真实的头发造型,配合集阴险与冷笑于一脸的复杂表情,让人不寒而栗;参与叙事的主题音乐《小白船》与十二首片尾曲及其他配乐,更是加深了诡异感。

除此,该剧在常规叙事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拓展。其一,拓展了“悬疑+”的叙事模式。目前,我国的网络悬疑剧已形成了悬疑+爱情、悬疑+刑侦、悬疑+冒险、悬疑+法医等叙事模式,《隐秘的角落》则贡献了悬疑+家庭的叙事模式。其二,拓展了悬疑剧叙事主角的范围。以往的主角主要是成人,而该剧的真正主角是三个儿童。他们所呈现出来的人性弧度与深度,让人眼前一亮。其三,创新了网络剧叙事之外的结构形式。该剧选用了剧情片段+动画+正片的组合形式,以及非统一时长安排,富有新意。引起广泛阐释的黑白动画,也丰富了剧情,增加了话题量。

对现实的独特显影与积极反思

该剧之所以能够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与肯定,除了出色的悬疑剧类型叙事外,还在于对中国现实的真实呈现并能引发反思。国内学者尹鸿指出,“《隐秘的角落》既有类型意识,更有现实认知;既有艺术风格,更有人性关怀;既有故事强度,更有人物命运,不仅‘好看’而且能够触动人的内心世界。”

拼贴、反讽、戏仿等后现代审美,一度成为中国网络剧的显著标签,现实主义审美常常处于缺席与遮蔽的状态。但不容忽视的是,现实主义素来是我国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主流。近年来,我国网络剧的审美出现了转向,诞生了《破冰行动》《大江大河》《都挺好》《三叉戟》等一批关注现实、散发着现实主义美学光芒的作品。《隐秘的角落》同样是一部带有现实关怀的网络剧,其叙事内核不是真相推理,而是人性反映。社会与家庭等综合环境,对人性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对社会问题的呈现与探讨,成为该剧的重要内容。

该剧巧妙地呈现了原生家庭的破裂与新家庭的重组、教育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个体生存的身份焦虑与异化、儿童成长中的快乐与疼痛、中年安稳与危机等社会问题与议题。这些问题与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语境下,极易引起观众的共情。

细心的观众可以看出,剧中的家庭基本是残缺的,要么像朱朝阳的父母一样已经离异,要么像普普的父母已经死亡,要么像严良的父亲成为精神病患者,要么像叶警官一样与女儿相依为命。这种破裂的家庭状况对儿童的成长,往往会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而在教育理念上,朱朝阳的母亲、老师与叶警官等之间存在分歧,不同的理念又会给儿童带来不同的影响。

另外,该剧还隐含着个体生存的身份焦虑与异化等问题。入赘女婿、非事业编教师这两层身份,对张东升而言,意味着尊严的缺失,意味着长期生活在压抑之中。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入赘本身是屈辱的,而让张东升最为自卑的是没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非事业编教师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仅仅是一种临时工,是不稳定的。同样,朱朝阳的母亲家庭离异,与前夫共同抚养孩子,这种暧昧而复杂的身份也时常煎熬着她。

总之,《隐秘的角落》是一部较为优秀的网络剧,画面、摄影、音乐、节奏、演技都存在可圈可点之处。该剧既具有悬疑剧的类型元素,能够契合观众的类型审美需求,同时巧妙地加入了社会热点,是对现实的一次真实反映。如是,激发出观众的心理密码与内心秘密,使他们对剧情产生共情,进而积极讨论与思考。(作者 王作剩)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