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父亲节到了!这些电影告诉我们与父亲相处的方式

中国银幕 2020.06.21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话题电影《春潮》曾告诉我们: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你和世界的关系。事实上,父亲通常是带你打开世界大门的那个人。

今天是父亲节,带父亲一起看看以下这四部电影吧。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情节与对话,会让你们发现过去那些避而不谈的问题,是时候拿出来谈谈了。

《地久天长》:爸爸,我是谁?


大概很少有一部电影中的代际关系,可以跨过一个工人家庭悠悠三十年的时间,成为折射时代变迁的烙印。

王小帅的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地久天长》,通过四五个时间维度的影像跳跃,将一对饱经生活锤炼的父母的内心轨迹,和一个桀骜不驯的养子的冲突与共融展现出来,并为两位主角带来柏林电影节两个银熊奖的美誉。  

整部影片如同一部耐人寻味的长篇写实小说,盛放住一个普通家庭的盛大和悲悯。又用布满两代人相处的细节,形成一场属于代际关系的共情与凝视。

《地久天长》中王景春咏梅饰演的夫妻,生活在并不轻松的时代和境遇里。他们失掉第二个孩子,因为溺水事件失去独子,下岗、漂泊,昙花一现的欢乐时光背后,是持久漫长的挣扎和煎熬。

王源饰演的刘星,则是沉默寡言、浑身充满倔强气息的年轻男孩,被抚养的几年时间,一直被养父母视为亲生儿子的“替代品”。

电影并没有关于抚养刘星几年的具体细节,但在日常呼唤吃饭和老师反馈的学校表现中,都能看出刘星孤僻、倔强的个性。

刘星在被同学欺负后拿走随身听进行“报复”,而父母为避免事情扩大,翻到物品后要求刘星作以解释。小房间的空气充满代际交锋的火药味。父亲“人证物证俱在”的架势点燃了刘星内心的叛逆情绪,他的眼泪在眼圈打转。在听到父亲要将自己送去派出所时,他狠狠盯着抓住自己手腕的父亲,或许正是在那一刻,他做了离家出走的决定。

试图甩掉“替代品”身份找回真实自己的孩子,在孩子身上延续父亲这一身份的父亲,在这场对峙中展现了父子关系里最紧张也很难避免的一幕。

大多数父亲都挺害怕有一天孩子终于不再受自己管控,尤其是体会过“失去”这种滋味的父亲。大多数孩子最痛苦的是被迫按照父母规定好的模样去长大,像另一个人的替代品。这个人可能是邻居家的孩子,可能就是老爸他自己。这一点其实和血缘并无关系。

《狗十三》:爸爸,怎样才叫懂事?


经由五年时间荡涤的电影《狗十三》讲述了一个银幕上少见的父女故事。119分钟影像充满了编剧焦华静的平实底色,亦不乏导演曹保平一贯粗粝生猛的影像风格。电影用最为原生态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式家庭的典型样本,父权独裁式的教育和青春期女孩想要自由生长的诉求激烈碰撞,带给了观众一场强烈的代际关系触动。

在这个看似随处可见的三代家庭中,父亲有一套追求高效、喜欢权衡利弊的处事原则,却也不乏父爱温情的点滴呈现。

十三岁的女儿李玩,对物理有着狂热的天赋和痴迷,她信奉平行宇宙的存在,并试图反抗成人世界“为你好”的行事逻辑和“用谎言弥补谎言”的处置问题方式。

比如父亲送给她的狗狗意外走失后,家人为了平息这件事,用一条类似的狗狗欺骗李玩。集体性的指鹿为马成为代际矛盾的导火索。

犀利的曹保平导演将这场矛盾系于两条名为爱因斯坦的狗狗,和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十三岁女孩。李玩在其中经历了一个从抗争到妥协的过程。

在影像中,青春的疼痛都化在无数对峙瞬间沉默的空气中,化在写满爱因斯坦名字的玻璃后女孩的泪水里。

倔强的女儿,诉求很简单,她要大人说话算话、坦白以及尊重她的意见。但好像她每走一步都磕磕绊绊,多以无能为力收场。在多次对峙后,李玩从酒吧拎着酒瓶回家,正迎上在家焦急等待的父亲。父亲拎起酒瓶,将酒瓶和李玩的手一起摔在门上。

李玩一边认错一边逃,在卫生间边洗澡边失控大哭,平息后又怯生生回到客厅。而消了气的父亲道歉求和,看似父女完成和解,却建立在女儿放弃抗争的基础上。

自此之后,李玩藏起自己的态度和脾气,接受假的爱因斯坦、照顾弟弟的情绪、喝掉自己厌恶的牛奶、吞下菜肴中的狗肉,变成父亲眼中引以为傲的“懂事女儿”。

这样的影像,足够让观者陷入深思。对于女儿来讲,遵循内心想法、尊重自身爱好、执着寻找和自己有情感关系的宠物何尝有错?

而对于父亲来说,因为有直升高中机会而逼李玩学英语、迫于生存压力带着女儿参加生意伙伴的饭局、照顾年幼弟弟将狗狗送走,似乎也没有问题。

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很多父子/女并不像片中的李玩父女这样,还能有这种温情流露互相释怀的一刻,可能随着成长,我们还会带着这种对“不懂事”的认知,选择一条并不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山河故人》:爸爸,自由不是屁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这句话,印在2015年贾樟柯执导的《山河故人》的海报上,它不仅言说着朋友、伴侣之间有限的缘分,更道明了父母子女一场,有时也不过是目送对方离开的旅程。

1999年、2014年、2025年,全片通过三个时间刻度,为观众平实地记录了新世纪前后,中国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从幸福组建到渐行渐远的过程。

片中,土生土长于小城汾阳的父亲张晋生,年轻时他迎娶到心爱的姑娘,凭煤矿发家致富,从汾阳到上海再移民至澳大利亚,无疑是世俗定义的成功人士;

而他与涛的儿子到乐,诞生于新世纪,从小接受着最昂贵的教育,他为到乐准备了一切成功的硬件,本盼望他能赢在起跑线,但儿子真正渴求的,却仅是选择的自由与对至亲的记忆。

两代的分歧存在于根上,关于“人生而为什么”这题,他们有相悖的答案:父亲追求跑在人前,挣脸面;儿子追求饱满的情感,或说幸福。

儿子对母亲的记忆仅停留于七岁,在随后与父亲相伴的成长过程中,二人时常陷入激烈的对峙,父亲常常怒斥儿子连中文也学不好,儿子则反击父亲,谷歌翻译才像你的亲儿子。

这是发生在2025年的对话,可见即使在未来,父子间吵架的主题依然是围绕着自由展开。只是在不同的时代,每个孩子争取自由的原因都不一样,有的只是不想被束缚,而《山河故人》里的到乐,是为了找到自己遥远的根,找到和母亲有关的一切。

我们不能去苛求不同时代的人理解我们的选择,但至少做到尊重,不管那个人是父亲,还是孩子,不是吗?

《饮食男女》:父亲,原谅我忽略了您的孤独


20世纪90年代,李安接连创作的《推手》《饮食男女》,无疑是初执导筒的他,对代际关系的一次集中凝视,其中有地域文化的差异、时代背景的鸿沟等投射在两代关系上的阴影,也不乏相伴过程中,解铃还须系铃人式的温暖和解。

系列最后一部《饮食男女》,通过味蕾的绽放,完成了一场中国式父与女的沟通探索。

很多父母在晚年会把自己的特长、兴趣放大,比如做饭,摄影,跳广场舞,但是做儿女的并不是人人都能看懂他们的自得其乐。你看沉浸在剁肉中的老朱。

单看做菜的画面,你会以为老朱是快乐的,而且他还有三个女儿。常人都说女儿是爸爸的贴心棉袄。事实上,父女之间的隔阂如锅盖下的油,看似沉默,随时会炸。

因为老朱和中国大多数老父亲一样,对很多事情嘴上不说、心中纠结,他曾把烹饪天赋极高的老二家倩赶出厨房,不要她传承衣钵,但求更有出息。

宗师级厨师老朱对三个女儿的深情,在每周他亲手准备的一桌餐飨中缓缓流淌,但随着年岁渐长味觉退化,父亲对香的把握一日不如一日精准。而在“烹饪”这处心结上,遗传父亲对饮食敏感的家倩,始终难以做到假装迟钝,觉察不出变化。

李安导演对一父三女的座位安排暗藏玄机,父亲左手小女儿、右手大女儿,偏偏与家倩处于面对面的状态。正对家倩不足半秒的蹙眉,显然意味着他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厨艺亮起红灯。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女儿恐怕很早就已经发现他味觉退化了。短短几句,父亲怒而离席。

老朱没有停在这里,他要抗争。他让老友帮他试味,还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的事情:和年龄相差巨大的锦荣在一起。

不服老是一回事,同时,害怕或者说讨厌孤独,是老父亲的晚年心态。因为孤独,他比以前更在乎儿女对他的看法,也比以前更大胆地正视自己的欲望,就像做菜时的大刀阔斧一样。

可是你看到父亲的孤独了吗?

我们用四部电影,讲述父子/女之间会遇到的常见问题。电影或许不能给出正确答案,但至少能引导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和父亲敞开心门。这对他而言,也不失为最好的节日礼物。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