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澄碧的时代》:绘制兰考发展的小康长卷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一九九〇·七·十五
1905电影网讯 2014年,年轻的证监会分析师芦靖生(李东学饰),被派到兰考扶贫。这个一心想在学术中寻找中国农村出路的热血青年,与县委副书记范中州、乡书记韩素云为代表的兰考各级干部相遇在中国脱贫攻坚战第一线,带领人民群众奋战三年,最终改变了这座半个世纪没能摆脱贫困的县城,绘就今日兰考蓬勃发展的小康长卷!
一首词·半世夙愿今朝成
1962年,焦裕禄来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战风沙治盐碱,将生命奉献给了这片热土;1990年,担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写下了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向焦裕禄致敬。也在那一年,电影《焦裕禄》上映,万人空巷;
2020年,《千顷澄碧的时代》正式杀青,等待上映。有些品质,并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暗淡,反而会因时光的淬炼,而更加闪闪发光——“焦裕禄精神”从上世纪60年代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延续到当下,更显可贵。
电影《千顷澄碧的时代》便是展现“焦裕禄精神”融入当下,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力量。
1990年的电影《焦裕禄》让我们认识了人民的好书记,也让我们知道了兰考这个贫困县。30年后,《千顷澄碧的时代》剧组来到兰考,将焦裕禄的故事继续书写——影片讲述了兰考县各级领导,为摘掉“贫困”帽子,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实现脱贫的故事。
这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导演宁敬武却不愿意按常理出牌:“这部电影力图在传统主旋律电影模式的基础上往前突破一步,一方面以现代电影的真实力量写出脱贫攻坚战中干部群众的血性付出,另一方面是以改变中国命运的使命感抓住青年观众、激发青年观众参与国是!”
为此,他为电影设计了一条“双雄”人物关系,让故事中彼此互助的两位主角,承担类型片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将兰考的脱贫基层第一线,化为他们“激战”的战场。面对积压多年的贫困问题,“双雄”并肩作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计献策,热血与使命并重,希望以此激起观众的热情。
与此同时,影片力图以“全景式+群像戏”的形式,展示出兰考脱贫攻坚第一线基层干部的风貌。如果说高层干部之间的出谋划策,可以看做“双雄故事”,那么这一波基层干部群像则可以比喻为“脱贫者联盟”。
他们不仅是兰考县脱贫工作基层干部的形象,也浓缩了当下全中国脱贫基层干部的风貌。“向世界讲述中国脱贫故事”,这是《千顷澄碧的时代》的拍摄初衷,也是导演坚持以类型片形式打造这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献礼片的缘由。
一棵树·涓涓细流汇忠诚
为了治理风沙,焦裕禄在兰考亲手植下无数梧桐树。如今这些树已经亭亭如盖,当地人亲切地唤做“焦桐”。这些梧桐树也成了《千顷澄碧的时代》的主角之一,它们见证着兰考县的变迁,也像焦裕禄一样守护着兰考人民。梧桐树的出现,让影片在慷慨激昂的脱贫决心中,透露出一丝充满诗意如画的情感表达。
“我们想打造一个脱贫攻坚的‘代言人’形象。”这要求片中主角并非刻板的“干部形象”,脱去一身的职务,他们也是父亲、丈夫、儿子。男主角芦靖生就是一个“怕老婆”的人,他在外干劲十足,在家却透露出柔软的一面——他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他也只是千千万万脱贫第一线的干部之一,芦靖生的形象立体而接地气,让人信服。
与此同时,这个人物也“与时俱进”——与传统干部不同,芦靖生除了管理经验,金融专业出身的他,对于“脱贫”有着更为科学的见解。
如果说《焦裕禄》塑造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公仆形象,那么《千顷澄碧的时代》中的干部形象,则展现的是新时代下中国基层的崭新面貌,他们依托强大的祖国,走出一条“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的新道路。
这位新时代的干部形象“代言人”,由河南籍青年演员李东学扮演。作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助农大使,他对以芦靖生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基层干部并不陌生:“以前在家乡上学的时候,对兰考对焦裕禄,都非常了解。如今我们拍《千顷澄碧的时代》,不光要发扬精神,同时还要汇报出一个优秀的成果给观众。”
讲述中国故事亦在讲述中国人的故事。《千顷澄碧的时代》以深度刻画人物入手,以高燃剧情带入,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中国人展示在世人面前,而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能像兰考县里的焦桐一样,被人民铭记,常青不败。
而电影频道作为国家主流媒体,一向把关注现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出品电影的使命担当。影片《千顷澄碧的时代》创作历时三年,电影频道作为第一出品方力争让这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礼影片讲述的中国故事能够真正吸引观众、感染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