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王小帅不负期待!“电影和人民一起存在”
“在爱面前需要什么字眼,付出的瞬间也就是永远。每天离希望又再靠近了一点,守护家园是最美画面。”
2月23日晚,由张学友演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的抗击疫情公益歌曲《等风雨经过》正式发布,道出大家期待风雨过后微笑相见的心声。歌迷们被深深打动:“神仙合作。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MV结尾,张学友出镜真情表示:“人的善与美,在面对困境与艰难的时刻最能体现,谨此向所有勇敢在前线抗疫救人的医护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疫情之下,愈发彰显人心。
近日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贾樟柯、王小帅、王家卫等优秀的电影人们,仍然带着对艺术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家国情怀,继续坚持不懈地投身于创作之中,尽己所能地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月21日,蜚声国际的贾樟柯携新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作为特别展映电影,拉开了柏林电影节七十周年的序幕。
贾樟柯坦言:“我们出发时不知道能不能按时来到柏林,但我们来了。我们觉得这个时候电影应该存在,电影和人民一起存在。”
“今年来柏林电影节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心情。之前一直带来一个贾樟柯的作品,或者团队的作品,我认为电影是私人表达,只能代表自己。但这次不是,我除了个人表达还有时代的表达,带来一种声音。”
“我们带着这部电影就是想说,我们中国电影人还是在站立着。”
贾樟柯·《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70年的中国心灵史”
1998年,贾樟柯在柏林获得了“青年论坛首奖”和“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正式开启了电影之路。
从《三峡好人》到《江湖儿女》,随着年岁增长,贾樟柯的创作愈发关注宏大的时间叙事,关注身处历史洪流之下普通人物的生存状态。
而在新作《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贾樟柯,希望通过作家口述史的形式,“寻找历史的证人”,重新注释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与家庭,完成一部跨度长达70年的中国心灵史。
影片聚焦了四位作家,分别是:“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之一,山西作家马烽;陕西文学界领军人物贾平凹;浙江著名作家余华;《出梁庄记》作者,河南著名作家梁鸿。除此之外,也有莫言、苏童等当代作家的短暂出镜。
影片原定片名为《一个村庄的文学》,去年平遥电影节时,正式改名为《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余华在全片结尾缓缓道出,他一直以为海水是蓝色的,而现实中却看到了黄色的海,他从小就梦想能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说这段话给予自己启迪,“我听完以后深受感染,这是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
余华和贾樟柯 |
作家的生活经历就是文学的力量之源。贾樟柯谈道:“他们深深打动我的是,他们都要经历的问题,恋爱,观点,吃饭,生病,这些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一些基本的东西。”
面对镜头,贾平凹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反思,以及对文化艺术的向往。
余华调侃自己从一个不断被退稿的做梦青年,一路成为去北京改稿的“小镇新气象”,文学是那个从不放弃的梦想。
梁鸿的讲述则最令人动容,至亲的死亡和奉献总是能击中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贾樟柯之所以选择作家作为这次纪录片主角,并非是为了聚焦文学作品本身,而是因为作家们对生活有非常敏锐的感知,同时具备非常强大的表达能力。
疫情来袭,贾樟柯、赵涛夫妇第一时间宣布向故乡山西汾阳捐赠医疗物资与现金。而在电影作品中,他也永远是那个赤子之心不变的汾阳小子:“正是在这片土地,我写下了我的第一行文字,拍下来我的第一部电影,我将怀着一颗非常虔诚的心,去追溯、记录我所仰慕的文学家。”
王小帅·《尘埃之上》
“把善良的中国人留在电影里”
2019年2月,由王小帅执导,王景春、咏梅领衔主演的《地久天长》在第69届柏林电影节上斩获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双奖,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家庭悲情故事留在观众记忆之中。
最近,王小帅的第14部剧情新作消息传来——《尘埃之上》暂定于今年8月在中国西北地区开拍。
《尘埃之上》改编自中国作家李师江在2016年写的短篇小说《爷爷的鬼》,故事将围绕10岁的船仔与他的家人展开,探讨从传统农业转变为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祖孙三代人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原著作家李师江的另一部小说《六个凶手》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由张静初主演,目前还未上映。《地久天长》编剧阿美也是《六个凶手》的编剧之一。
贾樟柯(中)和王小帅(右) |
《尘埃之上》是王小帅导演的“家园三部曲”计划的第二部,《地久天长》是开篇之作。
决定拍“家园三部曲”时,王小帅刚好五十岁了。他希望探讨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出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人们,如何在时代洪流里生存下来:“很多感觉是需要由时间来沉淀下来的,没有十年二十年的沉淀,根本体会不到这些。我愿意把电影扎到泥土里,有了滋养之后,长出来的东西才有生命力。”
现在,他依然想把摄影机面对中国的老百姓,面对每个人在这个社会里的遭遇和经验:“不管社会再怎么变化,我们都会看到善良的人,把善良的中国人的一面留在电影里,这就是我的愿望。”
王家卫·《繁花》
“上海的《清明上河图》”
对于“墨镜王”的资深影迷来说,王家卫的新作消息堪称惊喜。
前不久,据广电总局备案公示,由王家卫监制、改编自金宇澄的同名长篇小说的电视剧《繁花》正式备案,全剧共30集,暂定于今年内开拍。
改编自金宇澄的同名长篇小说的电视剧《繁花》正式备案 |
作为一部现象级的文学作品,《繁花》曾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2015年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作家金宇澄充分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题材“话本小说”的优势,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繁密的故事情节,像“说书”一样平静讲述三个童年好友的上海往事,展现出那些恒定的、琐碎的、精细的、世俗的市民传统,并在这种琐碎和精细中展现出最真实的生活本相。
王家卫2013年读到《繁花》时就非常喜欢,形容它是“上海的《清明上河图》”,并与金宇澄约定合作。
他计划将《繁花》改编为一部电影和一部剧集。电影由王家卫执导,剧集版则由《天盛长歌》、《我的前半生》、《中国式关系》的导演沈严执导。
王家卫无疑是最适合《繁花》的创作者人选,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烈的“老上海”情结。《花样年华》和《2046》尽管背景地设置于中国香港,但影片中的诸多细节,例如带钟表塔楼的西洋建筑、匆匆跑过的人力车夫、摇曳生姿的旗袍、老唱片里周璇唱着的那首《花样的年华》,无不展现出源自“老上海”的生活美学。
《花样年华》剧照 |
疫情当下,贾樟柯导演的发声振奋人心,充分彰显出中国电影人的气节所在:“我们觉得这个时候电影应该存在,电影和人民一起存在。”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等到疫情过去,武汉还是樱花朵朵,我们将在大银幕上迎接更多更美妙的作品。
等风雨经过,约定微笑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