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互联网技术为电影产业带来新可能

张婧 2019.11.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年来,互联网与电影的融合不断加深,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一个缩影。从“要素相加”走向“融为一体”,从消费端走向生产端,到逐渐覆盖整个电影产业链条,互联网为电影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可能。

11月20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互联网之夜”活动在福建厦门举行。作为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唯一一场以互联网和电影为主题的活动,来自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互联网时代电影产业的变化、机遇和挑战进行交流探讨,为新时代影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拥抱互联网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其发展历程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在我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进程中,数字文化的发展机遇,科技和文化融合的政策扶持,都在助推互联网与电影产业融合。两者深度融合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影方式和消费习惯,也推动了电影产业链的变革。

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吴曼芳表示,以前业内人士喜欢将互联网影视公司和传统影视公司进行对比,其实二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电影一定要拥抱互联网。“我们要知道受众的喜好和需求。电影不仅是艺术作品,还是文化产品,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互联网对于电影行业的工具属性。”吴曼芳表示。

“从一家互联网社交产品公司逐渐发展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文化’公司,我们看到科技对文化的巨大促进作用,也看到优秀文化作品给社会带来的意义和价值。互联网是各行各业包括影视行业的加速器。希望行业从业者以及专家学者能共同努力,畅想互联网新技术将为电影产业带来哪些新可能。”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如是说。

互联网拓展电影的生命周期

腾讯、猫眼娱乐共同出品的《“从相加到相融”——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7.59亿,网络视频(含短视频)是仅次于即时通讯的中国第二大互联网应用类别,高于搜索和网络新闻。可以说,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大众的电影消费习惯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购票到观影的线上化,互联网不断拓展新的用户增量市场。围绕电影话题展开的弹幕、周边视频等新的互动方式,线上观影丰富而多元的内容选择,推动电影“观众”正向电影“用户”角色转变。

“如今电影市场中的许多爆款作品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或依某个导演的个人喜好而成的。好的电影作品需要创作团队或者投资人有更超前的眼光,去预测未来观众想看什么、想要什么。我们做每个项目前,都会做很多包括社会经济形势、观众心理、发行端的银幕数量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工作,而这些研究都依赖互联网技术。”北京文化董事副总裁杜扬说。

确如杜扬所说,在网络购票、评论评分等互联网大数据日益丰富的今天,电影创作班底获得了新的创作源泉、手段,数据帮创作者从观众的观影行为中获取参照、发现问题,并设法寻找机会,解决问题。

谈及互联网对导演和创作的影响,导演申奥坦言,互联网的发展“救活”了一批导演。“以前很难想象20多岁的人可以做导演。互联网时代,我们接到大量微电影、广告制作的工作,直接把我们这群人的生计问题解决了,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好好创作。”申奥认为互联网还有一个优势是“及时兑现”。“以前电影播完之后,导演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但现在观众的评论就在互联网上,而且这些评论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下一次的创作。”申奥感激互联网拓展了电影的生命周期,“这令我非常感动,可能我不在了,我的电影还在互联网上存在、流传。”申奥说。

从靠经验到靠技术

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度嵌入到电影项目策划、内容制作、宣传发行等多个方面。全流程的观影数据分析,助力创作者更贴近市场用户,实现精准和闭环的宣发体系。与此同时,全网分发触达也使得电影曝光度快速提升,让口碑驱动精品化创作。

珠江影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海燕从院线维度分析了互联网带给电影产业的变化。“以前院线排片主要靠经验、靠个人,现在是智能化排片。通过互联网平台,既能准确分析影院的观众结构以及观众更喜欢哪类影片,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周边影院的排片、票价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可以说,互联网在改变整个终端产业。”张海燕说。

“毫无疑问,互联网改变着中国电影的产业格局和生态,助推了过去10多年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我相信未来,互联网不仅能够推动中国主流电影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也一定能够帮助我们创作出更多差异化的电影,并且能够帮助不同的观众更容易地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表示。(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