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评论

《长安道》:演员演技全在线,受困海岩电视剧风

瑞克特 2019.11.14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从方方面面来看,《长安道》都是一部充满想法的作品。

题材上,融合了警匪、盗墓、家庭情节剧等传统类型片元素;叙事上,有三个时空交叉的非线性结构;情节上,各种悬念线索,一波多折;人物塑造上,辗转在范伟焦俊艳宋洋陈数四人饰演角色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里。

剧本改编自海岩同名小说,取材于有着“第一盗墓案”之称的唐敬陵石椁盗案,导演李骏和编剧投入两年时间打磨剧本,反复删改,先后做了多达七种故事结构。

真的能看出主创的欲望和野心。他们用尽全力,力图拍出一部令人拍手称快的电影,可是怎么看,每一个环节似乎都差那么一口气。

首先最大的问题是电视剧质感太浓了,不是低成本粗制滥造,而是镜头的构图、布光以及美术置景等制作层面几乎都还停留在电视剧水准,观感上特别平面化。

如果说这是为了接地气,更加符合真实事件的原貌,让电影看上去更有现实生活的色彩,那也是一种不太正确的制作方向和策略,因为电视剧感绝不简单等同于现实感。

电影和电视剧的区别在于,电视剧的主要目的要讲故事,让更多人看懂故事;电影虽然也要讲故事,但还是需要依托更为高级的视听语言和场面调度的形式技巧,所以就电影感这一点,《长安道》尤为欠缺。

不过,电影感也不是必须品,只要电影能够吸引观众,打动人心,哪怕制作再粗糙也不是大问题。

《长安道》的故事说得足够完整,但它也几乎难以逃脱浓烈的“海岩”标签。影片重点不在展现“盗墓”本身,而是去诉说围绕在盗墓案周遭的人与情,这也是海岩小说和他的电视剧一直以来的共通点——借一场悬疑案件,转述人性的混乱与纠葛。

有人批评“狗血”,有人也会代入其中,深陷共情的漩涡。在对电影的评价维度里,通过巧合编织戏剧性转折,夸大化人性的冲突以及对父女情、夫妻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熔于一炉的肆意宣泄,这些可能就是问题了,这也正是《长安道》现在所呈现的整体样貌。

电影也有难能可贵的部分,就是对于四个主要角色的细心构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多重身份和相对丰富的心理刻画。

整起事件是以焦俊艳饰演的刑警赵红雨为核心,她既要调查国宝失窃案,又要以“假小子”的面貌卧底调查亲生父亲,作为女儿的她和父亲万正纲之间还有一层家庭矛盾,焦俊艳要在这三种身份里不断转换演绎,外在状态和内在情绪都要做出区分,对她来说的确是有所突破。

万正纲在电影的后半程就逐渐替代赵红雨的位置,成为核心戏眼。影片对这个知识分子形象有着手术刀式的层层剖析,范伟也把这个中年油腻男演绎得入木三分。

可以说在《不成问题的问题》之后,范伟再下一城,又贡献了一场亮眼的演出。

宋洋饰演的警察邵宽城是万正纲的一个年轻化的镜像,是一个“还没黑化的万正纲”、在理想与现实利益中左右为难的他,正是通过侦破这场案件有了人性的成长和转变。

陈数饰演的林玉则是风情万种,她是典型犯罪片里“蛇蝎美人”的合理化存在。

从电影美学到社会议题,《长安道》都无法像《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等国产现实题材电影那样能够造成观众群体的讨论和反思,它的说教意味太浓了,剧情发展到最后,已经足够清楚明白,它还是要向观众再总结陈词一番,大讲道理。

范伟义正辞严地在台上发表演讲,“这个世界,没有真相!”,他喊出的这句话的确是影片所要传达的主旨,可是电影却以全知视角一五一十地盘出了这场案件的前因后果,缺了很多留白与继续思考的空间。

换言之,如果这是一部不去清楚提供“真相”的电影,在侦破案件之后,还能留下更多可供回味的情感悬念,是不是更能符合这个形而上学的表达主题呢?

文/瑞克特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