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一向温柔的刘涛,为什么突然性情大变、六亲不认?

2019.10.28

“刘涛 严格”上了热搜,伴随热搜的,还有各种她在《亲爱的客栈3》里严肃指导林心如、三连问马天宇的片段。

我记得前两季客栈,刘涛还是温暖治愈的老板娘,怎么突然变成“dragon lady”了?

刘涛性情大变,六亲不认?

带着好奇看完节目,发现不仅刘涛性情大变,节目的画风也不一样了,不再是治愈系慢综艺,更像“职场生存大战”。

刘涛不再是暖心小太阳,而是霸气的冷面老板,为了给客栈选出最合适的合伙人,她待人接物的方式也稍有调整。

比如第一次和大家见面,简单寒暄之后就直接进入会议环节,义正言辞声明各种原则规矩。

面对员工对待简历的不认真和不上心,刘涛的批评也不留余地。

看到马天宇漏填了简历上的个人信息栏,便质问:“如果是客人在你跟前,你听不到,看不到,你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林心如也因为没看到简历背面被指出不细致,刚想申辩“冤枉,我没看到背面……”话没说完就被刘涛反驳:“不需要解释,面对所有的结果,自己检讨,不需要讲理由。”

之前两季客栈,餐桌是出现最高的地方,大家举杯畅饮,畅所欲言,这一季的餐桌却成了会议桌。

第一天会议+培训搞到晚上,晚餐时间刚碰了一下杯,还没来得及聊天,刘涛就给大家发“备考手册”,顺便宣布第二天早上8点开始考核。

考核包括早餐、房务和客人接待。

为了帮助大家认清自己的定位、优势和不足,刘涛打分十分严格。

阚清子在接待考核上全程掉线,被张翰扮演的难搞客人带着跑,刘涛不仅狠心给了零分,还严肃告诫阚清子:你还是要有自己正常的思维啊!

但阚清子也不冤,明知道要考核,在房里翻了两秒书就放下了,完全是想糊弄过关。

此外还有各种严格规定,比如吧台的饮品,一定要优先服务于客人,员工想要喝也可以,但不能留在公共区域喝。

林心如的脸色也越来越无奈。

客人的各种合法要求都要尽力满足——哪怕客人想在长城办晚宴,也要帮忙把桌子搬过去。

刘涛这一季之所以突然180度大转弯,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是这次王珂没来,刘涛一人独担老板重任,责任更大,任务更多,面对众多员工,只好黑脸白脸一起唱。

二来前几季的客栈账目和盈利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就可以,没有硬性要求。但是这一季明确要求了业绩成绩,必须20天创收10万元(不算房费),她的压力不小。

节目也仿照真实职场,设置了“竞争制”,老板需要从嘉宾中挑选出一位“终极合伙人”,而排名最后的嘉宾将会失去竞争资格,被原地淘汰。

其实除了达到KPI,刘涛更期待的是带领员工一起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完成一次自我的突破与挑战,而她知道,只有严格起来,把大家都赶出舒适区,才能让任务顺利完成。

你弱你有理?职场别来这一套

要说刘涛严格,不如说她认真。

毕竟一提到慢综艺,许多艺人不是当作玩“过家家”,就是带着公费度假的心态。

面对一心来玩的“懒散”员工,作为老板,刘涛必须先武装起来,才能迅速带大家进入状态,尔后带领团队披荆斩棘完成任务。

不让大家叫“涛姐”,看似六亲不认,其实是在明确自己和员工之间的“职场关系”,这样考核开展时才能一视同仁。

说起来,这次的员工组成,简直是“家族企业”般的存在。

嘉宾要不是像林心如这样,和刘涛是多年好姐妹,要算年龄和出道时间,林心如还是刘涛的前辈。

要不是像张翰、阚清子一样,曾经是综艺里的老搭档。

之前张翰和刘涛是一起上过《花儿与少年》的姐弟,阚清子更是《亲爱的客栈》第一季的老员工。

还有像吴磊这样,从小哪吒到小飞流,是刘涛看着长大的小孩。也就是说,不管对谁,刘涛都有一百个照顾的理由。

向来,“家族式企业”的管理难点之一,就是碍于面子和情分,管理者对亲朋好友在职场上的失误与不足总是得过且过,久而久之,最终埋下隐患,让企业陷入泥沼。

许多家族企业的大BOSS,为了表示自己公平公正公开,往往是对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最严格。

好比刘涛对林心如,也是最不客气的,这好像也是在提醒其他人,她会一视同仁,谁也不要靠“关系”偷懒。

毕竟,友情无须考核,但KPI必须过硬。刘涛也有信心好朋友们能理解她的用心良苦,然后一起完成挑战。

明星跨界服务业,除了马天宇是有打工经历,当过服务员,多数人都属于行业”弱者“。

林心如极讨厌洗碗,阚清子最不喜欢的工作就是收拾家务,但是这些绝不因为“女生应该被体谅”就算了。

张翰也没放下自己的明星包袱,大家都在赶着迎接早餐审核,他还是将“发型不能乱”放在第一位。

倒是心态挺平和的,评分倒数第一仍然情绪稳定。

看过之前的节目就知道了,刘涛其实是很爱照顾人的热心姐姐。

可当她切换成老板身份,她更希望在各种严格标准下,让这群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员工,树立起主动为工作做羹汤的意识。

如果大家都以“这个我不会”,“这个我不行”来搪塞,把客栈大小事务留给能力强的人擦屁股,那别说完成KPI了,客栈第二天能不能正常开业都有问题。

一个团队里,严格的考核标准和残酷的竞争机制,就是专治“你弱你有理”的。

硬指标在前,他人的追赶在后,弱者或许会被同情,但更会被淘汰。

我想起刘涛在《欢乐颂》饰演安迪时,就狠骂过一个“粘液型人格”的老员工刘思明。

作为一个态度不端正,工作能力低下的老员工,刘思明不仅无法参与头脑风暴会议,担任风险工作也是错漏百出,欠些让公司损失几个亿。

你说一百遍,他只能做到向你道歉一百遍,他想不出好主意,也做不到你说完了他一定能改好。

安迪指责他:你以为你不说话大家就能体谅你、帮助你、照顾你,帮你收拾残局,帮你擦屁股吗?

刘涛比安迪更机智的是,与其等到错都已经犯了再去一股气上头,对着员工一顿臭骂,还不如未雨绸缪,打算一番。

对员工严格的老板,对自己更狠

前两季节目里,王珂就像一个运筹帷幄的大老板,掌握着客栈管理运营的大方向,也负责了严格的部分。

当客栈的工程进度不如人意,王珂红着脖子就跟工程负责人吵了一架,并且下达deadline,中秋之前一定要完工!

刘涛更像一个和和气气的管家婆,在团队里搞点企业文化,笼络员工,让大家和和气气地上班。

因此最初看见这板着脸出场,坐下就怼的刘涛,还有点怀疑,她是不是拿错了黄晓明的剧本,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大面积吐槽?

其实看完就知道了,刘涛的严格是有依据的,所有的考核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并不只是“我要我觉得”。

一份早餐好不好,可以从营养、色香味方面打分;

接待客人是否到位,也能从进房、退房的操作细节、与客人沟通的态度、应变能力进行评核,一切都有相应的参考标准。

而刘涛在“万般刁难”员工们的同时,她对自己下的也是狠手。

没有老公王珂可倚赖,为了当好老板和客栈大管家,节目开始前刘涛就提前进入状态,接受了一系列的专业培训。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在日常工作繁重的时候冒出过“开一家民宿”,拥抱“诗与远方”的念头?

但当你真正要接手一家规模不小的民宿时,从日常管理、管家行为准备、餐饮礼仪、运营创收……一连串的专业理论就足以让人劝退了。

光有理论还不够,服务行业,要求管理者亲力亲为,才能真正掌握服务要点,了解客人需求。

于是刘涛又跟厨师学做当地特色点心,跟专业管家学习打扫房间、整理床铺、物件摆放。

必定是有了这“动真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当老板的才有底气严格要求员工。

当吴磊弟弟第一次挑战房务累到生无可恋的时候……

刘涛却有条不紊地示范了一遍,从枕头、被子、床单,还给床铺理出了四个漂亮的角。

嘉宾立刻在感受到刘涛的老板气场之余,也感受到了她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真正地佩服起来。

真正的职场也一样,如果老板只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只是为了让员工完成KPI,制定出各种苛刻的要求,一言不合抽动小鞭子,即使员工表面上能配合,实际上心里是一万个不服气,老板和员工形成角力,团队精神更无从谈起。

事实上,刘涛也不是一昧地严格,她的温暖和治愈都还在,只是藏得更深了一些。

比如第一眼见到林心如时,还是会掩饰不住雀跃的内心;

出门教学还是会下意识地自己拿箱子,即使节目组给她配了陈翔当助理;

和吴磊扮演接待环节时,吴磊递给她的“空气钥匙”,她也会下意识腾出双手去接;

简历环节,虽然批评了粗心的员工,但对于认真填写的张翰,她还是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和鼓励,带头鼓掌。

而更多的笑容和欢乐,她选择留在了工作以外的时光。

严格只是一种工作手段和态度,可能因为这样,大家对这位严格苛刻的老板才恨不起来吧。

E姐结语

慈不带兵,义不养财,这个社会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

之前两季《亲爱的客栈》,总是嘻嘻哈哈就过去一天,王珂和刘涛最初也是带着“夫妻朝夕相处二十天”的美好愿望参加的,阚清子和纪凌尘也像是经费谈恋爱,经常房子还没打扫完呢,亲起来了……

这样的客栈很治愈很有爱,但也很不现实,任何公司的运营,都不可能靠“用爱发电”维持下去的。

而一个总是“无惊无险又到六点”,无标准无考核的职场环境,并不利于个人成长,更不利于公司发展。

看阚清子作为客栈老员工,这一集却比新人还新人,待人接物“咋咋呼呼”,面对难题毫无招架之力,可见在之前的节目里,她虽然玩得开心,但个人成长值其实是0。

所以也特别期待她在刘涛的小鞭子下获得逆袭。

这期客栈因为KPI的设置和赛制引入成了一个小型职场,不再是“过家家”,明星员工们的考验,其实和他们在贵圈的困境是相似的。

客栈里,林心如必须和比她年纪小的阚清子、李兰迪拼KPI;回到贵圈,她同样要面对一大批年轻有实力的新人。

客栈里,张翰总是不紧不慢,明明一早起床也不去拿最好的食材,“反正我拿到最好的食材也做不好”;回到贵圈,他也很可能因为这样的心态,被其他野心勃勃的同行挤下去。

职场不相信眼泪,贵圈也一样。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刘涛职场小锦囊: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