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拍成《中国机长》等3部大片 刘伟强做到了!
品道刘伟强:要永远像一个学生,像一个小朋友
1905电影网专稿 每隔几个小时,刘伟强总要掏出手机看一看《中国机长》的最新票房数字。这是他近十几天来,养成的新习惯。
就在采访开始前,《中国机长》的内地总票房刚刚突破25亿大关,这一成绩几乎与刘伟强此前导演作品的总票房旗鼓相当。
如果把电影也比作一架“专机”,一切显然正按照预先规划好的航线,一路青云直上。
刘伟强接受1905电影网专访
此时,坐在我们对面的“机长”刘伟强仿佛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用最放松的姿态倚在沙发靠背上,声音有些沙哑,“不好意思,嗓子发炎了。”
这是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给他留下的“后遗症”之一。近一年来,刘伟强不仅执导了《中国机长》,还以监制的身份参与了《使徒行者2》和《烈火英雄》的制作,三部大体量的商业片连轴运转,压力可想而知,不眠不休也成了他工作的常态。
对于这些,经历过90年代香港电影“快节奏”训练的刘伟强似乎早已习以为常,最多会调侃鬓间白发又添了几多,但随后马上跟一句:“我是有一点工作狂的人,所以还挺得住。”
清晰务实的目标加之雷厉风行的行动力,采访当天,刘伟强卫衣上印着那句话似乎也暗含了他的电影哲学:“Make Things Happen(付诸行动)”。
“过年”一样的国庆档
9月28日,国庆档“三驾马车”同时开启点映。最终,《中国机长》以5567万票房拿下冠军,一扫预售第三名的颓势,也让刘伟强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很多人预估我们是第三,但心态上我们一直觉得是第二。其实直到点映那天,我们才真的有信心了,点映第一名说明我们是有观众的。观众喜欢我们,才有机会实现逆袭。”刘伟强说。
《中国机长》的逆袭从上映五天后真正开启,单日票房反超《我和我的祖国》并连续9天登顶单日票房榜,博纳的“逆袭曲线”在《中国机长》身上再度得到验证。 对于上映前和于冬定下的票房目标,刘伟强三缄其口,但如今《中国机长》27亿、跻身影史票房前十的成绩显然已足够让各方满意。
“北上”多年的刘伟强对内地市场早已不再陌生,但谈到今年破纪录的国庆档,他还是不禁接连用了三个“神奇”来形容,“今年的气氛是很特别的,你看票房真的有点像过年一样,70周年国庆调动了观众心里的‘火’。”
虽然有档期加持,但刘伟强认为三部主流商业片集体实现票房井喷的根本原因还是“好看”,“你看《我和我的祖国》,它加了很多情怀在里面,所以观众很喜欢,《中国机长》展现得是民航精神。一部电影好不好看就是要观众有共鸣,无论商业片还是主旋律电影,你不好看,观众是不会买账的。”
就在采访当天,刘伟强今年参与的三部影片《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和《使徒行者2》的内地总票房刚刚突破了50亿大关,这一数字超越了刘伟强此前所有导演作品的票房总和。2019年注定将成为他从影近40年来的高光时刻之一。
但在刘伟强看来却不尽然,票房数字带来的短暂高潮不过是在为下一部电影积蓄能量,“高高低低是人生一定经过的东西,有高有低这才好玩,不要一路往上,这才有挑战。票房好意味着我可以继续拍电影,观众喜欢就拍多一点观众更加喜欢的电影。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态。”
“主流电影与商业电影没有矛盾”
“我在第一天拍电影的时候,就有人问我,你要拍商业片还是艺术片,我选了商业片,从此我的任务就是想办法让观众买票来看我的电影。”在各类采访中,刘伟强从不避讳自己“商业导演”的身份,更不否认“票房”和“观众”在他创作中的导向意义。
作为摄影师,他曾与王家卫合作拍出过《旺角卡门》《重庆森林》等一系列文艺作品,但从导演处女作《朋党》开始,他就尝试把当时最流行的飞车、犯罪、动作融合在一起,奠定了自己商业片导演的定位。
《朋党》剧照(此时的张家辉23岁)
1996年,他与文隽、王晶组成最佳拍档电影制作公司,志趣相投的三个人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主攻年轻人市场的发展策略。
“最佳拍档”在短短数年间接连打造出了屡创票房佳绩的“古惑仔”系列、《百分百感觉》《风云雄霸天下》等卖座电影。在港片逐渐低迷的年代里,完成了一次次“以小博大”的逆袭。
追忆起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刘伟强称整个行业都处在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一年产出几百部电影,每个演员和导演都辗转在若干个剧组之间。这也历练出了他务实快速的工作风格和极强的抗压能力。
“现在慢了,从前更加快。”刘伟强笑着对我们说,“从前90年代,我们基本上三个月就拍成一部电影,现在一年,一年半才拍一部电影,我们从小就有这样的训练。”
左起:刘伟强、文隽、王晶
业内经常用“触觉敏锐,反应迅速”这八个字评价刘伟强和最佳拍档公司,而这份敏锐的市场触觉也让刘伟强成为最早“北上”内地拍片的香港导演之一。
早在1992年,刘伟强就曾作为摄影师参与了徐克执导,李连杰、关之琳主演的《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拍《风云》时,他也曾带领剧组深入四川,当时艰苦的拍摄条件和语言不通等问题也一度成为他在各种采访中的谈资。
再加上之后的《无间道3》《不再让你孤单》《血滴子》《建军大业》等影片,虽然成败参半,但20多年的摸爬滚打已足够让刘伟强在内地市场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就连采访所在地——刘伟强在北京的工作室也已经成立了十多年之久。
在他心中,内地与香港团队之间的界限已逐渐模糊,“我没有分香港导演,还是内地导演,拍电影就是拍电影,我们的团队基本上全是内地团队,他们更懂内地观众,我们一起合作,才有了这些电影。”
刘伟强说自己从没有说过,也不认同“港片已死”的论断,而应该把视野和框架放得更大,“港片、内地片,有很多人这样分,但是我没有这样分。我是分导演风格,这才保有了我们的精神。”
直到如今,仍然有记者在采访中问他:一个香港导演如何能拍好主旋律影片?刘伟强有时会看心情,反问一句:“你有没有比我更早来到北京?”
在刘伟强看来,无论是《烈火英雄》还是《中国机长》,他在处理主流电影时与以往的商业片创作并没有明显的不同,法则依然是他一直坚持的两个字——“好看”,“我觉得主旋律电影跟商业电影是没有矛盾的,都要面向观众。我都是用一贯的方法去拍的,每一个细节要好,品质要好。”
在谈到内地电影市场的变化时,刘伟强特别强调了“工业化”这三个字,“中国电影现在真的越来越工业化了,这个是最重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好,很多年轻导演涌现出来,像《流浪地球》的郭帆等等,中国电影需要这样的新血。”
“我还年轻”
很多导演都执著于某一风格和类型,刘伟强却偏偏要把“变化”当作自己的招牌,从摄影师到导演,从黑帮、警匪、爱情再到悬疑和武侠,在商业电影的维度里,几乎没有他驾驭不了的题材和类型。
“我觉得一个导演要很专业化。所谓‘浑身都是刀’,摄影、灯光、服装、特效、音乐,你什么都要懂,这样才算一个好导演。”
2015年,成龙出了一本自传,书名叫做《还没长大就老了》。采访中,同样是白羊座的刘伟强也对我们说了类似的话:“一直当自己是一个小朋友。”
“当自己是小朋友”意味着永远保持“饥饿”,保持好奇,“我是一个最怕闷的人,我要找些新的东西刺激自己,我就用这个态度去不停地告诉自己,什么都要看,什么都要学...有时候我常常偷看我儿子的东西,看他们喜欢玩什么,看什么电影,为什么他们喜欢这个。”刘伟强说。
《头文字D》剧照
正因如此,刘伟强常常被评价为“最懂年轻人”的导演,从《古惑仔》《风云雄霸天下》《头文字D》再到“鲜肉云集”的《建军大业》,无论年龄和地域,他似乎总能找到与年轻人沟通的频率,“我常常说,一定要Young at Heart,心态一定要很年轻,要不然真的会很累,没有新东西给到观众。”
当被问到《中国机长》对于他的“刺激点”在何处时,刘伟强再度兴奋地讲起1:1还原A319飞机的过程,那语气正像孩子与朋友聊起自己心爱的“玩具”。
采访中,刘伟强最“怕”听到的两个词莫过于“古惑仔”和“无间道”,“如果你成天想,我从前多厉害,你就拍不出更新的东西。”
这就是刘伟强,当别人还在对他过往的高光津津乐道时,他早已动身去往了下一程更刺激的冒险。
关于未来计划,刘伟强能透露的不多,除了《头文字D2》的剧本早已写好,唯一确定的就是,会一直“拍电影,拍电影,不停地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