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评分最低!120帧“杀死”李安了吗?
1905电影网专稿 《双子杀手》上映了,比李安过去的作品更具争议。
他为了这部电影的宣传,在短短4天时间里,辗转了北京、上海和武汉,接受了无数家媒体的采访,进行了3场大型的对话分享会,每一场的嘉宾都是这个行业的大佬,但没有一位是真正的电影创作者。
回想3年前宣传《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时,和他对谈的对象则是贾樟柯等导演。
那时候,李安的儿子、同样出演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李淳说,“爸爸这次压力很大,要为这个技术去承担很多的后果。”可他没想到,这个“后果”会是《双子杀手》。
4天后,李安将面临65岁生日,他自嘲即将成为乘公车可以买半价票的老人。在此之前,他曾经害怕第二部120帧电影还是“李安作品”,如今这种害怕成真,他也将面对更大的压力。
目前,烂番茄仅25%新鲜度,IMDB5.6分,Metacritic评分38。这些数据或许已经宣告了这是一部“烂片”。可是,我们无法忽略的现实是,美国并没有一块银幕和一台放映机去支撑120帧版本的放映,那么,他们的评价又有何意义呢?
我们把眼光放回中国,虽然豆瓣评分维持在7.1分,但依旧是他近10来年评分最低的作品,更是他从影以来作品中评价第二差的影片,仅高于《绿巨人浩克》(6.7分)。
这样的现实摆在眼前,对于“偏执“的李安而言,他的“120帧之旅”并不会因此中场休息,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他还想再试试看。
1. 剧情之下,技术之上
《双子杀手》是又一部“4K+120帧+3D”的电影,并且还新融合了高亮度、高动态范围、广色域、沉浸式声音等电影放映领域的技术,在中国市场上有个更容易理解的名词叫“超级3D”。
在技术层面,这部电影无可挑剔。从电影内容而言,《双子杀手》同样不差,内核依旧是李安擅长的俄狄浦斯情结下的父子关系,但是放在他的作品纬度里,并不是第一梯度的作品。
如今,大家对《双子杀手》的诟病,更多集中在故事之上。如果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以高技术去讲了一个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且更具人文情怀的深层次故事。
那么,《双子杀手》只能算是一个三流故事。
整个故事剧情非常简单,简单到连李安自己在北京媒体见面会上说,“这个电影我没有尝试新的讲故事方式,因为它很贵,所以我还是用很老套的方式,用动作片的形式把它讲出来。”
“电影真正的魅力,并不是在讲故事。我没有听说过哪个电影发烧友在聊电影的时候,是在讲整个故事,都是在讲某一点、某个镜头、某一个时刻,或者是哪句台词。笔墨难以形容,只有画面能够传达,是一种很神秘的心里的沟通跟启发。”
对于念戏剧出身,且擅长讲故事的李安而言,这段话更像是一种对《双子杀手》的挽尊。
如今这一切的“果”,都是来自2012年的“因”。
2012年,当他拍摄出人生中第一部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彼得·杰克逊则以48帧的格式发行了电影《霍比特人1》,而同时,卡梅隆也宣布,未来将有可能在《阿凡达2》中,采用48帧或者更高帧率的格式拍摄。
即便《少年派》大获成功,为他拿下了第二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杯,但他依旧觉得现有的3D技术,其实毁了这部电影——拍摄时的频闪,物体运动让画面变得模糊。
于是,他选择拥抱120帧。只不过那时候他希望以这个技术来拍摄《马尼拉之战》。
《马尼拉之战》项目最终因资金的问题被搁置,《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问世。120帧成为大众讨论的话题,有人认可技术的进步,也有人则反感技术让电影变成高清电视。可是,这部电影之后,似乎再也没有人讨论过120帧,更没有导演愿意去尝试。
那么,为什么李安在这个技术上如此偏执呢?
李安强调了无数遍,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他发现了电影技术更有魅力的地方,“我也拍了快三十年了,让我兴奋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这件事情让我觉得非常的谦卑,非常的无知,有时候非常无奈,可有时候又非常兴奋。所以我很有兴趣去追求它。”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有兴趣陪着李安一起追求它,甚至很多人并不买账。于是,李安说,“我觉得好像是有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在那边等我。”
只是“我”,没有“们”,这是属于他的谦卑,以及寂寞。
2. 不变的东方哲学
有不少影迷会说,如果这次《双子杀手》真的失败了,李安就可以回来拍华语电影了。
毕竟,就连他自己都说,“电影,戏剧,我做得还算顺手,但我的视觉上是比较弱项的话,或者没有开发的话,我要在这个方面要加强,我只是希望把它加强,当我到某一个程度吃不下的时候,我就再退回去,这样比较安全一点。”
诚然,《色,戒》之后,李安再也没有拍过华语电影,而大家一直在等,比《马尼拉之战》更期待。
细看《双子杀手》,李安依旧用他东方人独有的笔触去探讨其中的议题:如何自我和解?父权之下,如何看到自己?
《绿巨人》北美市场滑铁卢,李安差一点选择退休,幸而父亲第一次鼓励他:“你还是去拍电影吧!”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断背山》。
可是如今,父亲已经不在身边,他慢慢把和父亲的关系,变成了和自己的关系。他把这种转变投射到作品中,也慢慢从“儿子”视角转变成了“父亲”视角。
尤其是和儿子李淳合作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之后,或许他也开始如同《双子杀手》中老年版威尔·史密斯的结局一样,愿意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真正和自己和解。甚至老年版威尔·史密斯和克隆人的对话,俨然就像父与子的对话。
3. 120帧有问题吗?
《双子杀手》里,当被克隆的威尔·史密斯,绝望而讽刺地大声质问:“不做杀手,难道让我去做医生、律师吗?”
老年版威尔·史密斯却坚定地回应说:“不!是去做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去做因为杀手这个职业,我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情。”
这段对白,多么像是李安的自白。
《色,戒》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首映之后,媒体曾问他为什么会拍得那么大胆。“也许因为我有中年危机吧,过去没做的事情,现在想用既有的权力和资源去完成它。”
如今已经过了12年,李安越来越执着于那些过去没有尝试过的事物。当然,他在华语电影圈和好莱坞享有盛名,也足以满足他去任性。
虽然《双子杀手》是李安少有无法拥有最终剪辑权的影片,让他彻底沦为了好莱坞的打工仔,但他依旧尝试着挣脱别人给的限制,去渴望更多的不一样。在采访中,他坦言,其实这次的1.38亿美元的投资,已经足够支撑他拍那部心心念念的《马尼拉之战》。
这个项目虽然一直处于停摆状态,但是于冬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已经和阿里影业入局了。显而易见,李安嘴上的“只欠东风”,不仅仅是资金而已,更多是等待掌握能成熟运用120帧技术的时机。如同《卧虎藏龙》和《色,戒》一样,这些都是他发自内心渴望拍摄的作品,不忍心出错。
所以,他最后选择了《双子杀手》。对圆滑的他而言,至少还能有机会去试错,在真正完成《马尼拉之战》前,可以先用这部电影来实验未来可能会面对的动作戏。
中国人通常说,“事不过三。”《双子杀手》是李安的第二部120帧作品,以如今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相信依旧会有不少的商人愿意投资“李安作品”,但是如果第三部还不能被更多人接受的话,他还能再继续吗?
事实上,连李安自己都困惑,甚至自我怀疑了:“现在就我一个人这么拍,到底是有什么问题呢?是我有问题,还是这个世界有问题?”
无人知晓。
《双子杀手》开场是高铁开进站台的场景,紧接着是一辆高铁过境的超广角畸变镜头,那明亮的质感就仿佛火车真实地从你眼前飞驰而过。
那不正是呼应了124年前的《火车进站》吗?看吧,李安内心一直都是笃定的,他似乎从一开始就用影像告诉观众,这将会如同百年前的影像那样,成为未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