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这个国庆档,这部好片你不该错过

阿K 2019.10.03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一个人解决了一个共和国,是真正的单刀赴会。”这是周恩来总理对夫同志在抗战结束后亲赴内蒙古,巧妙瓦解内蒙古独立势力,带领内蒙古同胞走向民族区域自治之路这一壮举的极高评价。

这也正是电影《红色之子·单刀赴会》所讲述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乌兰夫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等职,是开国上将,一生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正如“乌兰夫”这一名字的汉语意思一样,他是名副其实的“红色之子”。

乌兰夫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这样一次名垂史册的“单刀赴会”,影视方面的刻画却是少之又少。这部《红色之子》正填补了这一空白,将这段少为人知的历史鲜活地演绎了出来。

正如领跑国庆档的几部优秀献礼片一样,《红色之子·单刀赴会》同样把握住了主流电影叫好又叫座的要诀: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融合类型电影的拍摄经验,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形象。

让历史人物“活”起来

内蒙古长大的80后导演王路沙从小就对乌兰夫的故事耳濡目染,但在深入了解的过程中却发现相关史料并不详尽,且文字描述较为简略刻板。如何将冷冰冰的历史资料变成生动鲜活的电影故事,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1905电影网专访《红色之子·单刀赴会》导演王路沙

作为整部电影的“魂”,乌兰夫的人物形象首先要立住。在王路沙的成长记忆中,乌兰夫是长辈和老师口中经常提起的名字,“他不是一个很严肃的领导人形象,而是一个智勇双全、能文能武又风趣幽默的人。”

乌兰夫身上的这种立体性也成了王路沙塑造人物的灵感来源,“乌兰夫特别厉害的地方就是他能跟各种人打交道。他很有文化,但同时又具备了草根气质。你千万别觉得他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会告诉你,我要是狠起来,比你狠!用东北话说,这是一个很‘刚’的角色。”

面对这样一个个性鲜明,层次丰富的历史人物,演员李肖宁塑造起来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外型俊朗的李肖宁以往饰演的角色大多是都市剧里的俊男富帅或古装戏里的翩翩公子。此次出演这样一个粗中带细,智勇双全的形象对于他而言还是第一次,“跟我以往的角色反差挺大的。”李肖宁坦言。

李肖宁

为了接近角色,李肖宁首先从外型上下功夫,“我脸上蓄的络腮胡子,都是我自己真实的胡子,还有晒伤妆,都是要从外形上去贴近这个人物。”

不仅如此,所有的打戏、马戏和摔跤戏,李肖宁也都亲力亲为。在他看来,动作戏也是人物塑造的一部分,同样可以帮助自己进入状态。导演王路沙也对李肖宁的表现肯定有加:“看照片以为是‘鲜肉’,来了以后才发现他真的很能吃苦。”

除了“大男主”乌兰夫的形象塑造,王路沙还着重刻画了他与奎壁之间深厚的“战友情谊”。影片中,两个人之间老友般的插科打诨让人格外亲切,关键时刻的互相扶持又分外动人。在王路沙看来,这种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方式是具有“现代性”的,容易引起现代观众的共鸣。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谈判失败后,奎壁哼起了悠长的蒙古民歌为乌兰夫解愁,乌兰夫则长叹一口气:这真是漫长的一天啊。这种战友间的温情互动及质朴真挚又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拍一部内蒙古风情的“西部片”

科班出身的王路沙从学生时代起就一直对类型片,特别是“西部片”情有独钟。这一次,他也成功地把自己擅长的类型元素融入到了红色主题的叙事中,巧妙地虚构了土匪暗杀这一线索。

“为什么要加这条线?就是要把矛盾冲突提起来,使人物的命运时刻处在紧张之中,以剧情张力推进塑造人物,这是类型片‘抓’住观众的惯用方法。”王路沙解读道。

从开篇一场惊险万分的“马追车”枪战戏开始,影片就成功抓住了观众的脉搏,让观众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一段夜戏的处理中,导演颇有创意地使用了马鞍绑火炬的方式,有虚有实,也格外引人入胜。

据王路沙透露,影片的马术导演是曾参与《三国演义》《楚汉传奇》《大唐玄奘》等大戏的著名马术指导胡文斌。片中的大量“马上动作戏”既充满观赏性,也显示了内蒙古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武戏血脉贲张,文戏同样不输。影片结尾,一段乌兰夫“舌战群雄”,最终取得选举胜利的戏份,彰显了人物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也让人看到了《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甚至西方法庭戏的影子,成为全片的华彩段落。

“在这场戏中,我们塑造了补音达赉这个对立面,让他引导其他人对乌兰夫形成攻势,让大家从各个角度进攻他、为难他。然后,乌兰夫再一一化解,各个击破。这其实也是‘动作戏’只不过从拳头变成了对白。”王路沙说。

在王路沙看来,无论是主流电影还是商业片,最关键的都是要讲一个好看的故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用类型化的手法增强影片的观赏性更容易实现与年轻观众的沟通。

零下二十度,动作戏不用替身

《红色之子》的开机时间是2017年11月,内蒙古最冷的冬天刚刚开始。为了原貌还原1945年内蒙古草原民族风情,剧组特别深入锡盟朱日和无人区、苏尼特右旗等从未拍摄过的地区进行采景拍摄,更是冷上加冷。

《红色之子·单刀赴会》片场照

李肖宁回忆起内蒙古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冷”,“ 去了乌兰浩特下了飞机之后,我就说,这是中国吗?感觉像到了北极一样,零下二十多度。在这种环境去拍摄,人的肢体状态、言语都需要努力控制好,对我来说是个挑战。”

不仅要与严寒和大风作斗争,导演还要求演员们骑马、摔跤、枪战等动作戏都亲力亲为,不用替身,“用不用替身,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动作戏也是演员塑造角色的一部分。”王路沙说。

开机前,李肖宁便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专门学习骑马和摔跤。古装戏经验丰富的李肖宁原本对骑马并不陌生,但这一次的拍摄却刷新了他的认知,“导演要求我‘人马合一’,骑出蒙古汉子那种策马奔驰的豪气,跟古装戏里的马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如此高难度的动作戏实拍难免会有意外发生,在拍摄一场乌兰夫在雪后草原骑马奔腾的戏时,李肖宁就差点遭遇惊魂一刻,“前几天刚下过雪,整个草坪的坑坑洼洼之处都被雪填满了,马一个不小心就踩进坑里了,我一下就飞出去了,脸着地掉进了雪里。”

导演王路沙则清楚地记得当时李肖宁被人扶着从雪地里站起来时,脸上已经受了伤,但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却是,“导演,再来一条”,让他十分感动。

不仅是男主角李肖宁,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在剧组的其他演员身上也不难看到。饰演补音达赉的契那日图年事已高,腰椎不好却依然坚持马戏亲自上阵。导演王路沙感叹,正是这群演员的敬业精神成就了影片动作戏的真实和精彩。

既有针尖麦芒的政治博弈,又有扣人心弦的动作场面,再加上西部片的浪漫情怀和内蒙古草原的苍茫景象,在一动一静,一明一暗的双线并进之中,那场发生在内蒙古草原深处的政治大事件被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银幕之上。

“一个人解决了一个共和国。”这位“红色之子”的传奇理应被更多人知晓。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