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3.2分!打着科幻旗号的《上海堡垒》怎么了?
1905电影网专稿 《上海堡垒》导演滕华涛现在最后悔的事,应该是时间都去哪儿了?
明明早筹备两年,却偏偏比《流浪地球》晚了半年上映。
用申公豹的一句话说就是:“完了,全完了。”
豆瓣14万人平均分只有3.2,还不及《流浪地球》7.9分的一半。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有网友说:“我们以为《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元年的起点,但这年刚过一半,《上海堡垒》就给画上终点了。”
终点不终点的,一部《上海堡垒》说了可不算,但要说它在科幻设定和审美上生生“倒退”10年绝不是夸张。
影片上来就说:“这是一个被仙藤改变的时代。”
但究竟哪里改变了,只能你自己脑补,因为导演一句话解释:因为战争来了,一切又倒退回去了。
2006年的原著把时间设定在了2020年,但导演显然觉得这样未来感太弱,于是就干脆改成了“若干年后”,究竟这若干是多少年,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反正上海还是那个上海,东方明珠依旧屹立不倒,汽车飞机一点没进步,手机还回到了诺基亚时代。
就是“网吧”更新了系统、座椅和全套VR装备.
没错,经历过网吧时代的小伙伴,肯定对泡防御指挥中心的配置特别亲切,跟队友联机打小怪兽的画面不要太熟悉。
再来说这个神秘的太空力量——仙藤。
物如其名,就是长在地下一棵“紫得发光”的大树,隐约总觉得在某部国产仙侠剧里见过。
仙是挺仙的,就是不知道有什么用。
据旁白介绍,它能取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哪个城市拥有了它就会开外挂飞速发展,神奇到连坐拥超级母舰的德尔塔文明都羡慕嫉妒恨到必须抢过来。
还是那句话,仙藤究竟有多厉害小电君是一点没看到,只看到人类为了守护它,不惜跟外星人玩命,还要忍受娱乐倒退一百年,在小电君看来实在没有这个必要。
但导演发话要打,人类不得不打。
其实,设定荒谬不要紧,只要打得漂亮就行,毕竟这种事好莱坞大片没少干。
遗憾的是,《上海堡垒》把太空战争史诗生生演成了一部广播剧。
战略部署基本全凭指挥官一张嘴,外加几个小兵动动手指,本片可能创造了一项纪录——台词最多的太空战争片。
要说上海大炮从黄浦江缓缓升起,灰鹰小队操控无人机群把捕食者炸成烟花这些部分特效还是挺震撼的,但动作设计上实在有些单调,看得时间长了总让人想起那款经典小游戏——“打飞机”。
再来说人类的终极武器,是两大法宝——上海大炮和泡防御。
原著中,关于这两件武器有一段“剑与盾”的解读,借用了亚瑟王因丢失剑鞘被杀的故事,说明剑与盾缺一不可,贸然开炮不可取的道理,还是蛮有哲思的。
但电影的设定就非常简单粗暴了,保护膜不行了就开炮,一次不够就再来一次,反正有主角光环加持的人类总会用正义打败邪恶。
对于科幻片而言,技术和视效固然重要,但最不可或缺的是想象力,这也是那些六七十年代的老科幻片至今仍经久不衰的原因。
然而,在《上海堡垒》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新鲜的设定,大炮、母舰和捕食者让人想起《独立日2》,无人机让人想到《安德的游戏》,泡防御在《穹顶之下》中似乎也见过。
反观《流浪地球》虽然在科幻设定上算不得多超前,但运载车、行星发动机和地下城多少都算是实打实的“中国制造”。
对比之下,《上海堡垒》中的上海大炮就仅仅是…大炮而已了,标准的流水线量产科幻片,原件还都是别人玩剩下的。
要说为导演滕华涛开脱,最有力的借口可能就是原著中的科幻设定也不是那么硬核和严谨。
毕竟读过原著小说的人都知道,江南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科幻只是个背景,他真正想讲的是少男怀春的躁动和欲说还休的暗恋,在末日阴影的投射下就成了脆弱又深刻的爱情。
小说中林澜的形象其实与舒淇重合度极高。她是活在每个男孩梦里的女神,没有人不喜欢她,也没有人知道她究竟爱着谁。
鹿晗的形象其实也挺符合小说的设定,吊斯宅男阴差阳错地被“女神”骗进了军队,又在不知不觉中肩负起拯救世界的重任。拯救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江洋从男孩到男人的成长蜕变。
对鹿晗的表现,可以批评质疑演技,但带着有色眼镜的人身攻击大可不必,毕竟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战狼”,军人的形象也不只有“战狼”一种。
比起选角和演技,剧本和导演的问题显然更要命。
披着科幻的外衣谈恋爱原本不可怕,科幻本来就有“软”、“硬”之分,可怕的是一个拍爱情片出身的导演竟然忘了怎么谈恋爱。
在采访中,滕华涛曾回应称简化原著中的爱情部分是为了突出科幻元素。
这种扬短避长的选择基本和拿手枪跟外星人肉搏差不多,勇气可嘉但“智商”有点感人。
原著中,江洋有多条感情线,他在暗恋林澜的同时,也被陆依依暗恋着(对,原著中陆依依不是灰鹰小队成员,而是喜欢江洋的富家女一枚)。
林澜也在杨建南、江洋和另一位将军中摇摆不定,没有人知道她到底喜欢谁。这些在电影中都被简化成了江洋和林澜之间的单线恋情。
简化本来没毛病,但不走心就不能接受了。
“有时间吗?”“我喜欢你”这种台词真的太糟糕了,连00后的中学生都骗不了。
配合演出的鹿晗和舒淇不仅毫无CP感,简直比捕食者更像机器人。
电影里爱情之所以很难打动观众,还有一大原因是因为导演没拍出“末日感”。
陆依依对江洋有一句台词:“爱一个人要像只剩五分钟那么用力。”这其实就是原著的爱情观——当世界只剩五分钟时,你将如何对待你爱和爱你的人。
小说中,在末日即将来临时,江洋冒着上军事法庭的风险,也要救林澜一命,却没有在上海1800万人口中找到她,反倒随手救了暗恋自己的陆依依。
与此同时,林澜这边却把仅有的逃生机会留给了自己曾拒绝过的江洋。
原著中,江洋发给林澜的最后一条信息不是“我喜欢你”,而是想要告诉她末日将提前来临这一消息的“给我打电话。”
林澜给江洋的最后的信息也不是“收到”,而是一条冗长的告诉他如何拿到逃生机票的信息,和一句“晚安,好好睡。”
这才是世界末日前最后五分钟的爱情,在生存面前,真的不需要苍白的表白,一句我爱你远比不上一个人用命换来的那一张机票。
影片宣传说《上海堡垒》创造了很多中国科幻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正面对抗外星文明,第一次展现“上海沉没”等等,这些“第一次”对于中国科幻产业和滕华涛本人而言也许有一定的突破意义。
但拍商业片就像谈恋爱,单方面努力到自我感动没有用,打动不了银幕对面的观众就永远是无效的单箭头。
最后,还想对縢导说:电影最后的五分钟可以干很多事,但拍个MV拉周董下水真的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