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如何成为"国剧之光"?6位行业大咖探讨新国剧方向

2019.07.04 来源:新浪娱乐

      “寒冬”之风愈刮愈冽,政策传闻附耳射声。但被预测前景并不明朗的这一年,依旧涌现出了《大江大河》《都挺好》这样引发全民热议的头部剧集。这些内容的品质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拔高头部国剧的标准。
从内容上来看,影视剧行业正在从此前单一的TO B模式,转换为面向观众的TO C 方向,不局限于以往电视台和影视公司之间的买卖关系,观众正在从一个被动接受者的身份变为有更多的参与权利,而影视行业的创作初衷也正在发生改变,兼顾内容的可看性与社会责任感,不断沉淀之下,能代表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制作标准的“新国剧”正在诞生。
在上海电视节期间,新浪电视x娱理走访了侯鸿亮、戴莹、六六[微博]、郭靖宇[微博]、赵依芳、高希希6位业内大咖,和他们一起聊了聊当前影视行业最关切的议题。
白玉兰奖释放出哪些行业信号?电视剧制作如何把握“品质”?5G时代的来临会给互联网影视行业带来哪些变化?现实主义题材如何切实的创作?新入行的公司将如何度过寒冬?创作者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下如何自处?
关于这些切实的议题,几位大咖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答案,希望通过他们的分享能给现在正处于洗牌时期的影视行业,以及处在迷茫时期的从业者带来一些新的内容发展方向。
侯鸿亮
认同剧本是前提,用影视化眼光选IP
要不要买IP?买什么类型的IP?买了之后,要不要顾及原著粉?IP如何影视化?改不改?改多少?找谁来改?这一些问题至今困扰着大部分的影视人,原创优质剧本难求,IP价格同样居高不下,再加之近些年,IP改编也困境颇多,一时间,很多创作者难以理清自己对于内容的判断。
“在最初选择IP的时候,我们真的不是根据这个IP的数据去选择,而是单纯的就看他适不适合影视化,我们是不是真的喜欢、是不是真的打动了自己。”正午阳光早年的《战长沙》从一对少年的眼光去看待战争,这也成功地避免了国民党正面战场这一存在风险的内容。
在编剧改编的过程中,侯鸿亮认为应该尊重编剧,“我把剧本给到导演,说明作为制片人,我对剧本的认同,导演选择去创作他,说明导演对于剧本的大方向是认同的,细节可以商量,但不会有全部推翻,让编剧从头改到尾的情况。”
除此之外,侯鸿亮还分享了自己做制片人的经验,如何选定优秀的编剧?如何把控导演的二次创作?在影视剧创作,“品质”内容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以及古装剧要不要做?如何做?等业内关心的问题,都一一给出了答案。
戴莹
短剧、互动剧仍有迭代可能,创新点在精不在大
4G的普及促进了互联网影视的发展,5G时代的来临又会带来哪些新变化、新机遇?从制作水准、投资体量、内容影响力来看,网剧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如何再突破天花板,去寻求网剧还有可能发展的“蓝海”是平台和影视创作者们都翘首以盼的。
“我觉得短剧、互动剧这种创新的类型一定是会去不断迭代的,再加上AR技术的运用,可能那些东西会产生一些特别的新样态、新类型,我觉得机会还是有很多的。”短剧的发展也会带动会员付费的意愿,整体集数上缩短,但单集时长拉长,提升内容的质感,或许也会成为未来网剧可以努力的方向。
关于平台的内容类型偏好,其实也是一个“敏感”话题。“我们真的特别害怕说偏好,《破冰行动》之后我们恨不得收到十几个说是根据真实大案改编的项目。”对于平台来说,与什么样的合作伙伴合作,其实还在于合作伙伴自身,“我觉得还是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容是否够新颖。”
同时,戴莹也为内容的“新颖”划定了范围,内容的创新到底是应该开拓不同的题材内容,还是需要小类型翻新呢?在后续完整的对谈中,即将揭晓答案。
六六
现实话题很多,创作的切入点更重要
从最初提倡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到如今各种题材都焕发新生,大部分现实主义题材内容已经脱离了伪现实主义题材的全套,在题材的选择上也有了更深刻更广泛的观察,但把话题做成剧本,再到成为剧集内容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还是有各种问题存在。
“你要找到一个能让你自己感同身受的地方。”六六曾做过多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话题讨论度颇高,在选定一个题材之后,如何找到话题的讨论和共鸣?其实最先应该能打动自己。
“举个例子,如果是我来做一个关于心理疾病的剧,我可能不会讲他的治疗过程,而是去讲述心理疾病治疗的认知难度、疾病的滥用、以及治愈后的社会接纳程度。”如此切入点,给了观众更多的参与空间,而非通过一部电视剧去“被科普”。
现实主义题材的内容保鲜期极短,当下热议的话题两年之后是否还会是热点?专注于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编剧,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积累?如何选择话题内容的切入角度?六六同样和大家分享了她的创作经验。
郭靖宇
专业化程度要高,行业急需培训
创作者早已没有了“资本”的绑架,在大浪淘沙的时刻,如何让创作自身发挥力量,并在如今的特殊时期站稳脚跟?“与其说把话语权给导演,不如说把话语权给编剧。”从作品来说,“首先我们要尊重文学,其次才是拍摄方式。”
白玉兰奖今年将编剧奖项分为了原创和改编两类,这其实也是在说明编剧的重要性正在被更多的创作者认同。而原创和改编的分类则说明,在两个不同的赛道上,编剧创作的内容都得到了相应的表彰。
“创作规律始终是没有变化的,好故事一定会有观众喜欢,不要追求别人拍什么,你就追什么,很多东西是你想学也学不来的。”所有人都知道《大江大河》《都挺好》播出效果好,制作好,但想要单纯的复制,就是毫无意义的,“能拍出这样的作品,是正午阳光多年来的长期准备过程,你想学是一时半会儿学不来的。”
“静下心来做好内容吧,好多做内容的人都必须回到原来的方向。首先你得干活儿认真,专业程度高,我们这个行业里的各个行当,都急需培训,急需专业度。”
赵依芳
投资要谨慎,老套路走不通
影视公司生存状况艰难,投资较大,对于新入行的一剧公司来说,任何一部戏如果折在了手里,基本上就约等于破产。“创意产业本身就有一定的高风险,现在选择投资一定得要非常谨慎,现在处于这样一个变革时期,我觉得就更要谨慎。”
“进这个行业,不要纯为了赚钱,如果要是纯为了赚钱,就不要来这一行,风险很大。”实力劝退或许是很多内容人对于“外行”的最中肯建议,剧集题材内容限制多,播出情况又受多方面问题影响,再加上“寒冬影响”,投资金额大、回款周期长,再加上种种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谨慎再谨慎是必要的。
“原来的老套路不灵了,老枪法也没用了,首先要加强学习、调整队伍,改变定位,重新梳理自己的战略和内容研发转向,整合体系,重新区定位成为这个时代需要的内容方向。”
在内容创作层面,纯网剧和全网剧有哪些区别?故事内容和投资体量上是否还存在差异?如何扶持新型内容团队?新型的内容团队又应该如何摸清市场?关于这些问题,赵依芳也同样做了详细的分享。
高希希
主旋律不是空喊口号、讲大道理
恰逢今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献礼剧、主旋律题材内容蜂拥而至,如何让这类剧集成为年轻观众接受且喜爱的题材?如何摆脱以往假大空的口号式内容?如何告别以往“手撕鬼子”式的内容创作模式?高希希给出了一些他的答案。
“以往的作品,观众会觉得你太假了,不可信,老百姓感受不到真真实实的温度,自然他们就不会喜欢。”所以让观众看到“真实、有温度”的内容才是内容创作的重点,而非为了主旋律而主旋律,为了献礼而献礼,“很多年轻人,不管历史,只管现在自己的生活,但从情感角度出发,你总是要了解,你妈妈之前的生活环境吧?”
“即使是简单的家庭争吵也是有亲情的,需要把道理朴实化,套用到主旋律内容中,其实就是还原革命者的朴实和初衷,用情感去动人。”观众已经对“口号式”的内容产生了排斥心理,创作者也不必用“主旋律”去标榜自己的作品。
作为白玉兰奖的评委会主席,高希希同样也对奖项的评定及释放出来的行业信号和娱理工作室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后续内容报道时也将详细展现出来。
在后续的系列稿件中,侯鸿亮、戴莹、六六、郭靖宇、赵依芳、高希希这6位行业大咖也将会从6个不同的方向为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最为切实的可行方案,尝试提出一套方法论的内容去推演出“新国剧”的创作标准,在行业动荡的时期,为更多的从业者带来一剂强心针。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