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们》破2亿 这是“最好的青春片”吗?
1905电影网专稿 近三天的单日票房冠军,不是好莱坞大片《X战警:黑凤凰》,不是王晶执导,巨星云集的《追龙2》,而是一部不那么起眼的青春片——《最好的我们》。
影片从上映首日的第四名一路逆袭,累计票房达到2.32亿,已连续三天占据票房榜首位,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在上映之初,曾有媒体曝出《最好的我们》疑似出现大量“幽灵场”,有票房注水的嫌疑。这一消息也获得了同档期影片《追龙2》导演王晶的微博转发。其后,片方发布声明,称该现象为个别影院存在的系统问题或特殊原因导致,并无“票房注水”。
目前,这一事件尚无定论,但以《最好的我们》目前的票房来看,影片已超过了情人节上映的《一吻定情》,仅次于3.54亿的《老师·好》,成为今年第二卖座的青春片。某售票平台对其票房预测也达到了3.79亿。
大片夹击
《最好的我们》如何实现逆袭?
从某售票平台公布的“想看”数据分布不难看出,95后甚至00后的女性观众是《最好的我们》的核心受众群。女性观众“想看”比例占到76.5%,24岁以下观众比例也达到了74.2%。
这一画像与同档期上映的华语片《追龙2》非常不同,后者想看用户中有69.9%为男性,25岁以上观众也占到54%。
《最好的我们》从影片本身到宣传侧重点都很好地迎合了目标受众群的需求。
与前些年盛行的疼痛系青春片不同,从《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到《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校园甜宠题材一直是青春剧的爆款制造机。这是剧版《最好的我们》大热的原因,影版也同样在人物和剧情设置中强化了“甜”这一特质。
男女主角余淮与耿耿之间的互动强调“撒糖”和“CP感”,后半部分余淮的不辞而别虽然套路,但深得爱情片“甜中有虐,虐中带糖”的精髓,为缅怀青春、憧憬爱情的女性受众提供了很好的感情出口。
与同档期影片相比,《最好的我们》在宣传上也更具策略性。
首先,结合“高考”这一热点话题,用一则“老师在高考前最后一次叮咛注意事项”的正片片段登上抖音热搜,唤起了不少“回忆杀”,相关视频的点赞量超过百万次。
与《比悲伤》《前任3》等影片类似,《最好的我们》在社交网站的宣传也主打“催泪”这一卖点。
路演过程中,各年龄段观众流泪感动的画面都获得了很高的评论和点赞量,实现了较好的下沉传播效果。
虽然《最好的我们》首日排片和票房均不及《追龙2》,但凭借宣传和口碑不断发酵,上映第三日便超过了《追龙2》,最终位列端午档华语片票房第一名。在随后的工作日中,影片还完成了对《X战警:黑凤凰》的单日票房逆袭。
值得一提的是,《黑凤凰》和《追龙2》都属于续集片,有前作的珠玉在前,观众原本都对续集寄予厚望,但两部影片的质量均未达到预期,造成口碑崩塌,在购票平台上的评分仅有7.1分和7.6分。
反观《最好的我们》,上映前原本不被看好,但由于成片质量尚可,让人有超出预期的惊喜感。虽然豆瓣评分仅有5.8分,但两大售票平台的评分均超过8分,远超同档期新片,票房逆袭也就不难理解了。
IP魔力依旧
什么才是“最好的”青春片?
2013年,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6000万的投资拿下7.26亿票房,至今仍是最卖座的华语青春片之一。《致青春》小成本高回报的模式也让资本蜂拥而至,带火了一大批同质化的青春片项目。
2013年6月,《小时代》上映,拿下4.84亿票房。之后的两年中,《小时代2、3、4》密集上映,虽然口碑争议不断,但票房最低的第二部也有2.96亿入账。
2014年,《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相继上映,票房均在5亿上下。再加上之后的《左耳》《栀子花开》《微微一笑很倾城》《致青春2》《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万物生长》等影片,青春片在15、16年迎来集中爆发。
这些青春片大部分遵循着“大热青春文学IP改编+流量明星担当主演+出轨车祸堕胎等极端剧情”的配方,在取得高票房、高投资回报率的同时,也在逐渐消耗着观众的热情。
一时间,烂片和狗血几乎成了青春片的代名词。
2017年,青春片进入低谷期,票房最高的《闪光少女》仅有6485万,未能过亿。改编自热门IP的《秘果》和《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票房也均未突破千万大关。观众对于青春片这一类型已进入审美疲劳期。
与此同时,《最好的我们》等一批网剧的大热也为青春片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2016年,八月长安的网络小说《最好的我们》被翻拍成同名网剧,由刘昊然和谭松韵主演,拿下8.9的超高评分,全网播放量累积达到33.4亿,成为当年现象级青春剧集。
剧版《最好的我们》的火爆不仅因为刘昊然、谭松韵这一对“耿耿于怀CP”溢出屏幕的CP感,更因为小说和剧本对于高中生活细腻写实的描绘。
没有堕胎、车祸、暴力等极端冲突或疼痛青春,有的只是军训、考试、文理分班、大合唱等再朴实不过的学校生活点滴和细水长流的懵懂爱情。
正是在“神仙选角”与接地气的剧情共同作用下,《最好的我们》成功与观众发生了化学效应,让80、90后的怀旧情怀实现了集中爆发。
这一次的电影版《最好的我们》同样延续了剧版的成功法则。虽然演员演技和成人段落引发了不少争议,整体质量也不如剧版惊艳,但对高中生活的自然展现仍然是打动观众的关键因素。
这一点在今年的另一部青春片爆款《老师·好》中也有体现。影片独辟蹊径地从老师的视角回望了80后的青春岁月,虽然从剧作到拍摄手法并无出众之处,但仍凭借写实的剧情,极高的还原度成功打动了观众。
从《闪光少女》《快把我哥带走》到《狗十三》《老师·好》,近几年收获好评的青春片越来越呈现出“回归现实”趋势,用接地气的剧情和人物唤起观众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青春哪儿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多的不过是那些单纯的小美好。
在主角的选角上也不再唯流量是从,越来越多的青春片大胆启用“青春感”十足的新演员,不再用所谓明星装嫩尬演。主题也不再局限于爱情,而向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更多维度扩展。
对于青春片而言,IP和流量并非原罪,剧本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法则。在质量为王的时代,青春片的成功还要回归到最简单的那两个字——“好看”上来。
毕竟在青春的时光里有“最好的我们”,自然不允许烂片随意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