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短片季:8部短片走心上线 用影像冲击现实
《垃圾堆的百万富翁》海报 |
1905电影网讯 2018年底,以“小的伟大”为主题的公益短片,经历了近半年的征集评选、拍摄和后期制作,由FIRST影展推选的《垃圾堆的百万富翁》《赵小康的广场舞》《礼物》《角色》《扫地僧》、《借火》《巴图的森林》《彩虹过人》8部短片终于在2019年5月全面上线。
作为影展制作、培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FIRST短片季面向基数众多的年轻电影创作者提供实践拍摄的机会,意在短片范畴内,创造一种可以被激发的环境,锤炼青年电影人剧作和导演能力,是训练,也是创作定式的不定向突破。
用简而有力的影像冲击现实
本次FIRST短片季以“小的伟大”为公益主题,基于对社会现实和特殊群体的观照,为寻找影像中改变的力量,激发青年电影人公共责任感。
影展方产出的5支优秀短片,通过对拾荒者、器官捐献者、汶川社工等小人物的影像化呈现,捕捉真切世界中性别权益、群体困境、社会变迁下的众生去向与归途。青年导演用摄影机纪录附着在个体身上的故事和精神,亦在其影像中透露着自我对于“小的伟大”的解构与态度。
《扫地僧》剧照 |
“一讲起公益,我就想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句话,而拾荒者在我眼中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往往深藏不露,却被别人视为「捡破烂」的反面教材,我希望能通过影像替他们平反。” 于是周钜宏导演在《垃圾堆的百万富翁》中,用幽默的“糖衣”包裹了一个关于拾荒者的感人温情故事内核,巧妙地营造出的悬疑气氛引人入胜。
辛成江和唐玮导演的《赵小康的广场舞》则去除了戏剧冲突。 “作为原专业舞蹈演员和映秀最后一个社工,赵小康的情况不苦情,不超人,既平凡又特殊,现实已经足够生动。”因此两位导演用单纯的影像视觉搭建出“散文式”的叙事,将汶川社工赵小康乐观积极的生活观,自然、真诚地袒露于镜头前。
郭宇导演的《礼物》讲述盲人女童因器官捐献的机会得以通过他者去感受自然,感受世界。“正如日常生活我们通过影像、书、语言、等媒介去认知自己之外的东西,我们都需要用别人的“眼”来“观看”,通过别人的“耳”去“倾听”。我希望通过这支短片,表现出这种“传递”。
《礼物》剧照 |
高则豪导演在《扫地僧》中采用超现实地处理手法,展现了一位扫地工人内心的大世界。“其实很多人都曾幻想自己是一个超级英雄,只要他心存同情和悲悯并且付诸于行动,那他就能成为伟大的人。“
相较之下杨平道导演的《角色》更强调现实的力量,围绕“找老妈”的悬念,明快地讲述了一个紧张、幽默又接地气的“找人”故事,蜻蜓点水似地透露着乡村教师与学生之间关于“责任”的奇妙转换。
摄影机聚焦,影像成为反光镜,让这些真实存在的生活本质跃入更多人的视野,从而产生震颤世界的力量。或许就像杨平道导演所说,“影像本身没什么力量,生活本身才真正有力量。”
短片创作让我又毕业了一次
除却引发青年导演对现实地关切与思考,创作者在短片季这种限时、命题、预算等限制的体验中培养起来的职业观念,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反思也颇具价值。
在已有两部长片经验又再次回到短片创作的高则豪导演看来,短片也是独立的创作需要,“大家都觉得拍短片,是为了给长片汇集经验。但其实短片本身具备自己独立的创作需要,他同样需要精细的策划布局才能最终实现。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副一主,而是完全平行的。因此我拍短片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做新的表达尝试。”
《赵小康的广场舞》剧照 |
“感觉自己又毕业了一次”同样拥有长片创作经验的杨平道导演这样说到,“对于我来说,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摸索和学习的过程。就像我拍《好友》多用长镜头,但《角色》却是一个节奏特别快的短片。我不想只用一种节奏去拍片子,我希望有更多可能性,因为我总是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
曾在FIRST拿过板砖的周钜宏导演算是很有经验的短片创作者了,面对这一次的短片季也会感叹时间太紧,“创作时会觉得时间真的很少,一直都在抱怨,但完成后就会很感谢这种类似极限模式的创作机会,因为在那段时间里,自己和团队的每分每秒都没有浪费,身心时刻都在活跃。”
《角色》剧照 |
曾经参加过FIRST训练营的郭宇导演却将这次短片季的体验称作一次“轻快” 的拍摄实践。谈到二者的区别,郭宇说道,“短片季承担了一部分公益与传播的外部责任,创作条件等各方面都更为充裕。训练营则更像是一次挑战,注重个人化表达,这两种方式都值得青年创作者去体验。”
新一期的短片季落下了帷幕,回归电影节本体,2019年的训练营也进入到招募的最后阶段,最终将有10位青年创作者在导师莫森·马克马巴夫、文学顾问万玛才旦和演员指导张颂文的带领下在西宁开启新一轮的创作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