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道胡玫:戏比天大 我要拍一部青春版《红楼梦》
品道胡玫:戏比天大说的是尊严 演员要抓住角色的魂
1905电影网专稿 在电影《进京城》的首映礼现场,演员戴笑盈突然泣不成声。她说自己想起了临近杀青时,几乎烧光整个摄影棚的那一场大火,“当时大家都慌了,全靠胡玫导演一个人在稳定军心,真不是一般女人能做到的。”
相信这也是不少人对胡玫的印象和认知。作为第五代导演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她的代表作品《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孔子》却都是清一色宏大叙事的“男人戏”。
她的最新作品《进京城》也不例外。影片以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为背景,展现了一段宫廷皇城与曲艺梨园间的恩怨纠葛,也由此揭开了京剧的历史起源。
然而,与导演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私下里,善拍“男人戏”的胡玫在豪气与飒爽之外,依然充满了“女人味”。
比如,在采访前,她会仔细地指导助理如何画腮红和阴影。采访中,聊起马伊琍饰演的凤格格与汪润生之间的凄美爱情也会口若悬河。
除了《进京城》,胡玫的另一部新作——电影版《红楼梦》也颇受观众关注。谈到如何将这部经典的“女人戏”拍出新意,胡玫笑着回应:“《红楼梦》博大精深谁都知道,而我只选择在两个小时里讲一个宝黛钗的爱情故事,一个青春版的《红楼梦》。”
1. 戏比天大
“戏比天大”是《进京城》的核心宣传语,也是整部电影的“魂”。
片中以岳九、汪润生等为代表的京剧艺人虽身份低微却始终坚守着对戏曲的执着和做人的尊严,倾尽一切才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胡玫说:“这部片子所谓的‘戏比天大’其实讲的是一个人的尊严。当时连乞丐都不不如的京剧艺人,他们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就是为了要在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这个风采就是他的尊严。”
这份“底层的人性”也是最初吸引她拍摄这一题材的原因。
《进京城》自2012年开始筹备,仅剧本就花费了足足三年时间细心打磨。正式开拍前,胡玫和剧组还花费了10个月时间走访安徽各地,实地调研徽剧的历史文化,再不断修改锤炼剧本。影片正式开机时已是2015年的11月。
由于剧本早已打磨成型,演员也都是经验丰富的实力派,《进京城》的拍摄原本一帆风顺。怎料,临杀青三天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却彻底打乱了拍摄节奏。
“还差三天就杀青了,正好剩下最重大的一场大戏楼的戏。那天突然北京大风,我们中午休息回来就发现发电车着火了,最后整个景和所有的戏装戏服都被烧毁了,不仅仅是我们的摄影棚,连别人的摄影棚也被烧掉了,损失非常严重。”
事后,不少演员回忆起当时的惊魂一刻都称“大家在那一瞬间都慌了神,只有胡玫还在主持大局。”她首先组织剧组成员抢救下来了所有的素材和设备,又连夜组织大家开会,安排选址重建、重新定制戏服、赔款等一系列事宜。
导演胡玫 |
“每一件戏服都是手工定制,重做要花费三到五个月的时间,再加上赔款的事情,我们的制片人卖了车,卖了房,还因为压力太大,导致两次脑梗抢救,失去了语言能力,现在还在慢慢康复中。”胡玫回忆道,“但我们想起之前对京剧艺人们的采访,他们真的是非常可歌可泣的一群人,所以我们还是坚持把这件事做完,最后我自己也参与了投资。”
一部电影历时7年完成,这样的节奏在当下浮躁的电影市场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再加上,影片本身的京剧题材,也总显得曲高和寡,不够讨好市场和观众。谈及票房压力,胡玫只是淡然置之,“我没有压力,因为我总觉得这不是我能够掌控的,我不知道它最后走向市场观众接受不接受,我就是老老实实地诚心诚意地奉献给观众一部良心之作。”
2. 男人戏
出生在音乐世家的胡玫在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前曾是总政话剧团的一名演员。用“发小”郁钧剑的话说:“胡玫年轻的时候可漂亮了,我们都以为她会成为演员,没想到最后当了导演。”
年轻时期的胡玫 |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重新面向社会招生,胡玫听从父亲的建议,成功考取了78级导演系。那时,她的同学还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顾长卫和李少红,日后都成为了第五代电影人中的中坚力量。
与不少女导演一样,胡玫在电影处女作《女儿楼》中选择从女性题材出发,讲述了一段部队女兵的情感故事。影片在1985年曾被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报评为全国十佳影片,至今仍是胡玫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因为那里面有那一代年轻人的质朴和情感。
在拍摄了自己的第二部长片《远离战争的年代》后,胡玫选择离开八一电影制片厂,下海开了十年的广告公司,也逐渐开始了电视剧的尝试。
在之前的采访中,胡玫坦言,最初转拍电视剧是因为对商业片不感兴趣,“我不是拍商业片的人,他们说挺赚钱的,我说赚钱干嘛?浪费胶片,浪费生命。”
对于那一代导演而言,拍摄电视剧曾是一个有些“离经叛道”的选择,但胡玫却认为长篇电视剧的模式更适合自己温和从容,善于协调的性格。
电影和拍电视剧就像短跑和长跑。拍电视剧靠的是耐力和体力,而她总能成为万米马拉松终点线上依然屹立不倒的那一个。
1999年,凭借一部《雍正王朝》,胡玫成功完成了从电影到电视剧的华丽转身,也从此开启了她的“正剧”生涯。
从《汉武大帝》到《乔家大院》,再到《浴血坚持》,胡玫用一部又一部荧屏作品回望着中国历史,也塑造了无数铁骨铮铮却又充满了个性色彩的男性形象。
谈到为何对宏大叙事的历史题材情有独钟,胡玫曾说自己的性格天生有坚强和男子气的一面,而特殊年代的童年经历,也让她在作品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和正剧氛围,“开始拍历史剧以后,我觉得天地开阔了,获得了一种自由,酣畅淋漓。”
3. 青春版《红楼梦》
2017年,胡玫宣布将拍摄电影版《红楼梦》,这一消息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也引发了无数影迷的关注和讨论。
胡玫坦言,《红楼梦》是自己的青春,早在十年前就曾计划将其搬上大银幕,但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阻力和不理解的声音。
“听说我要拍《红楼梦》,不少人都是嗤之以鼻的,都跟我说你干嘛要拍《红楼梦》啊,多难拍啊。”胡玫说,“但我觉得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我不在乎了。作为一个导演你喜欢这部作品你就拍,不喜欢就不拍,我喜欢《红楼梦》,我就按照我的理解把这个我喜欢的《红楼梦》展示给大家就可以了。”
如何把《红楼梦》这样一部鸿篇巨著浓缩进两个小时的电影体量,无疑非常考验导演“取舍”的功力。对此,胡玫笑称,两个小时既是限制也是向评论“施压”的好理由。
“电影只有两个小时,我做不到那你来做。《红楼梦》那么博大精深谁都知道,包罗万象你怎么可能两个小时完成呢,我完成的方法特别简单,就是只讲一个宝黛钗的爱情故事,它只是一个青春版《红楼梦》,没有也不需要再往下深入。”
关于书迷和影迷们最关心的“宝黛钗”人选,胡玫称现在还不到公布的时机,但可以透露的是,他们都是十几岁的新人演员。
谈到选角的标准,胡玫表示自己不关心咖位,更不看重粉丝和流量,“这些对我来说都可以归零,我只在乎他能不能走进那个人物的灵魂,他是否能在气质上和人物契合,这个是最重要的。我只相信自己对演员的判断。”
与87版《红楼梦》相似,参与影版《红楼梦》的新人演员同样在开拍前会接受数月的集训,内容包括红楼梦讲座,熟读《细说红楼梦》等参考书籍,绣花、写毛笔字、台词及表演训练等等,目的是“要让她们去感受那段历史,回到那个时代。”
据胡玫透露,目前电影版《红楼梦》已正式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有望于国庆档与观众见面。
与胡玫合作过多部作品的陈建斌曾说,如果要用一种动物形容胡玫,她应该是“象”,外表温顺平和,内在却充满能量。
的确,交谈中,胡玫言语之间自然带有一份经过岁月洗练的从容不迫。在这样一个时代,耗时7年拍一部不讨好市场的京剧电影,直面舆论压力将《红楼梦》再度搬上大银幕,也许这就是属于导演胡玫的“大将之风”。